|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氧 B.氮 C.铁 D.铝 | |
|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 B.牛奶变酸 C.水结冰 D.食物腐败 | |
| 一名初三学生呼吸时,每天需从空气中得到5 升氧气,则他一个月(按30天计算)可呼吸多少升空气?______. | |
| 我国晋代炼丹家、医学家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这句话所指的是:①红色的硫化汞(即丹砂,化学式为HgS)在空气中灼烧生成汞和二氧化硫; ②汞和硫在一起研磨生成黑色硫化汞; ③黑色硫化汞隔绝空气加热变成红色硫化汞晶体. (1)在上述三点含义中,描述的______(填“有”或“无”)物理变化,若有的话,请写出哪些?并说明理由.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 (2)在上述三点含义中,描述的______(填“有”或“无”)化学变化,若有的话,请写出哪些?并说明理由.______(填序号),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 |
| 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成氧气和水.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滴加速度.回答下列问题:  (1)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______,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______. (2)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图中的装置______(填字母) (3)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C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断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是______. (4)若实验时用此法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优点是______(填序号) A、生成物中只有氧气;B、不需加热;C、需加热 (5)装置A中反应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______. A、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B、用体积小的锥形瓶;C、加热反应物. | |
|  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红磷在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 |
| 下表是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周报,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采用燃料脱硫技术③不必采取措施,无所谓 ④开发新能源 (2)控制城市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方法是 . ①开发氢能源 ②使用电动车 ③对汽车加装尾气处理装置 ④戴呼吸面具. | |||||||||||||||||||||||||||||||||||||||||||||||||
| 氮气在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因此可以用来 .但在高温下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利用这一性质,氮气可用来 ,为植物生长提供养料. | |
| 氧气跟炭、铁丝、蜡烛等物质反应,我们可以看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 的气体,它在氧化反应中能 ,具有 性,是一种常用的 . | |
| 把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 ①硬度 ;②熔点 ;③密度 ;④颜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