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现代化农村。某镇地处城乡结合部,社会治理问题突出。镇政府利用互联网打造网络化信息服务平台,使基层社会治理实现“走村入户全到位,治理服务全覆盖”;以“一网办”等服务方式,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政府网站、政务微博拉近了政府与群众的距离,便于政府及时掌握社情民意,为政府完善决策、推进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促成许多群众关心的问题得到重视和解决;推行规范村级管理“互联网+”,通过村互联网管理平台,推进村务公开和村级资产透明等。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该镇是如何利用互联网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

 

①打造网络化信息服务平台,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②利用网络掌握社情民意,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③通过政府网站、政务微博拓宽公民表达诉求的渠道,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实现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④通过村互联网管理平台,推动基层群众自治,促进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每点2分,共8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 此题以“互联网+”为背景材料,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该镇是如何利用互联网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属于措施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政治生活”的知识,属宏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该镇的具体做法分别从创新管理模式,建设服务型政府;搜集民意,科学民主决策;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坚持对人民负责;推动基层群众自治,促进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二中全会,于2018年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形成宪法修正案,再提请全国人大审议通过。

根据《宪法》第62条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唯一有权修改宪法的机关。宪法的修改,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代表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方能启动修宪程序;而宪法修正案的通过必须有全国人大代表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赞同才能通过。在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于2018年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经过投票表决,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这是我国宪法发展的显著特点,也是一条基本规律。从我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诞生至今,我国宪法一直在探索实践中不断完善。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先后进行了4次修改。党领导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得以上升为宪法规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宪法是人民的宪法,宪法修改要广察民情、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

指出材料所体现的我国的政治制度,概括全国人大、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并说明在修宪的过程中,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如何实现有机统一的。

 

查看答案

热点热题1:(宪法修订)

1.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这是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党心民心所向,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对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从中央政治局决定启动宪法修改工作,到《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从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并通过,这次宪法修改,始终贯穿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精神和原则,是我们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的生动实践,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生动体现。

结合材料,说明国家为什么要按照上述程序修改宪法以及本次修改宪法的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

热点热题7:(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坚持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开放”,旗帜鲜明、掷地有声。

新时代,海南要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创新思路、凝聚力量、突出特色、增创优势,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时强调

中国改革开放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够成功!

——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强调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强调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强调。

(1)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新形势下我国应如何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查看答案

热点热题6:(化解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一直是近年来中国产业发展的“痼疾”。今年以来,在我国工业经济领域多个行业中,持续蔓延且加深的产能过剩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之“殇”。2013年,《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发布,将改革重点锁定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五大严重产能过剩行业,并规划未来五年化解产能过剩的“路线图”。推进供给侧改革,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也是中国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寻找增长新动力的又一重大举措。

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应该如何化解产能过剩?

 

查看答案

热点热题5:(乡村振兴)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林牧渔业和种业创新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发展“互联网十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改革。深化粮食收储、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供销社等改革,使农业农村充满生机活力。

    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改善供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稳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促进农村移风易俗;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依据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