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热点热题3:(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7年的《财富》500强中,有1 15家中国...

热点热题3:(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7年的《财富》500强中,有1 15家中国企业上榜,美国有132家;但从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世界品牌500强》中,美国有227个,中国有36个,其中涉及制造业的品牌中国仅有10个。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6 - 2017》显示,美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世界份额34. 6%,中国占15. 6%:2016年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数量世界第一,但科研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这些差距和不足,直接导致我国在高端核心技术上往往受制于人。

     继高端化、智能化之后,服务化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新趋势,中国制造这方面的转型虽已开始,但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企业的服务收入所占比重低于10%.发达国家已超过30%;制造服务业发展滞后,令企业在价值链高端缺席。

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制造业发展存在什么突出问题?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引导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问题:制造业世界级品牌少;技术不高、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制造服务业发展滞后。 措施:①在坚持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促使企业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②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注重产品质量,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③加大科研投入,鼓励自主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④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完善经济结构,支持发展制造服务业、抢占价值链高端。 【解析】 此题以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为背景材料,考查《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设问要求“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制造业发展存在什么突出问题?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引导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设置有两个问题,即“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制造业发展存在什么突出问题?”“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引导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分别属于反映类试题和措施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经济生活”的知识,属宏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分别对两个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对于第一个问题,根据材料信息可概括出我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世界级品牌少、科研投入低,成果转化率低;制造服务业发展滞后等。对于第二个问题,考生首先要明确措施主体为政府。然后结合第一问是概括出来的问题,从政府角度分别从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加强科学的宏观调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升级;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制造服务快速发展;发挥财政配置资源的作用,加大科技投入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二:为了实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要在宏观上管住货币,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购房,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要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保障性住房建设,保证“住有所居”。坚决打击捂盘惜售、投机炒房行为。

结合材料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谈谈应如何实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要求

 

查看答案

热点热题2(物价控制,保障民生)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是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的2017年楼市发展新动向。

   材料一:2016年全国多地房价出现非理性上涨,部分一二线热点城市房价一度迅猛上涨。有专家指出,房价出现非理性上涨与巨额资金涌入楼市直接相关,与货币、信贷政策的宽松有直接关系。部分房地产商捂盘惜售,待价而沽,部分购房者投机炒房,推升房价。楼市存在一哄而上的资产泡沫风险,对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平稳发展不利。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严重的失灵问题。如果继续放任不管,就会影响整个经济的运行质量。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炒房行为将严格受限。

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的合理性。

 

查看答案

教材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2017年秋季,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义务教育(以下简称“部编本”)语文教材在全国投入使用。

材料一:“部编本”语文教材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打上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教材格外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诗文选文数量明显增加且体裁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均有收录。古诗词中有洋溢爱国热情的《过零丁洋》、歌颂慈母之爱的《游之吟》,表达珍爱劳动之情的《悯农》等;文言文中有儒家经典《<论语>十二章》《愚公移山》等。还增设了楹联、成语、蒙学读物等传统文化内容。同时,教材收录大量革命传统经典篇目如《为人民服务》《朱德的扁担》,还选取来自不同国家的名家名篇,如高尔基的《海燕》、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等。

材料二: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汉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传统的义务教育语文教材都是“先拼音,后识字”的编排,“部编本”语文教材却是“先识字,后拼音”。这样的编排并不是简单的顺序调整。

汉字是表意文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一个汉字“代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一个人物、一个故事。从学习汉字入手,符合儿童认知的规律和对学习的心理预期。相对于承载中华文化的汉字,拼音带有明显的异域色彩。“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表示:“要的就是孩子们对汉字的原初感觉,让他们的“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汉字“天地人”,这个顺序的改变是别有意味的。”

(1)“部编本”语文教材是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打上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重要教育载体,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

(2)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先识字,后拼音”的编排并不是简单的顺序调整。

(3)很多汉字是象形表意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请你任意选择两个汉字,分别从该字的“形”与“义”中品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查看答案

人工智能正加速融入和改变着人类经济社会的活动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伴随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关于人工智能取代就业的说法层出不穷。人工智能虽然可以替不同“任务”组成的一个职业中的一个或几个任务,但人工智能不是直接替代职业岗位,而是替代工作内容,并且人工智能改变工作范式也能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我国当前实施创新驱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必然经历产业、消费升级引领就业升级,让一些“低端”的不安全的就业岗位消失。可见,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重要的是拥抱变革和变革带来的变化,并采取积极的和创造性的措施。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知识,说明劳动者如何“拥抱变革和变革带来的变化”?

 

查看答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

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如车之四轮,共同支撑起中华民族傲立世界的底气、敢于解万难的豪气,其中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正如习近平所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1)我们有底气坚定文化自信。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们的文化自信的底气来自哪里?

(2)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说明文化自信与其它“三个自信”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