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对农民来说,蝗虫是祸害庄稼的害虫。但是,曾经偷吃人类粮食的蝗虫,现在却成了人类的...

对农民来说,蝗虫是祸害庄稼的害虫。但是,曾经偷吃人类粮食的蝗虫,现在却成了人类的盘中餐。近日,《中国电子报》就报道称,蝗虫,因其肉质松软,营养高而成为了中国人的新宠。其火热程度不逊于小龙虾,甚至,已被科学家列为未来替代肉类的优良蛋白质来源。人们对蝗虫的认识变化表明(   )

①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成分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B 【解析】此题考查在实践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真理。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和材料无关的。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曾经偷吃人类粮食的蝗虫,现在却成了人类的盘中餐,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②③正确;认识的进步并不意味着推翻已有理论,①错误;真理和谬误具有严格的界限,不是相互包含的,④错误。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今,科学家们已学会如何用HIV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来防止艾滋病病毒的复制,但研究人员至今还未找找到如何从体内完全清楚病毒的方法,因为与任何其他病原体不同的是,艾滋病病毒似乎天生就有潜伏和无法检测的能力。对此,丹麦研究人员提出“先踢后杀”疗法,力图将病毒从其藏身之处激活,然后杀死它。这表明(   )

①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②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认识随着人类实践水平的提高而同步发展

④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是推动人们探索和研究的动力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怀,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实践具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7427日,内蒙古自治区发文指出,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根据“十三五”发展规划,结合自治区实际,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快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督察的决策部署,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这种做法说明了(   )

①意识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人的意识并不完全依赖于客观存在

③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作用

④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184前法国作家儒勒.贝尔纳写了一部著名的《海底两万里》,随着深潜技术的发展,我国新华社记者刘诗平乘坐我国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在全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下潜到4811米的海底,发现海底世界并非荒芜一片,不时见到海参、海绵、海星、鱼虾等动物,这许多细节,都与海底两万里中的描写不谋而合,这表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意识活动能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③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能够将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④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是能动的,能推动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是张若虚的一句诗词,表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以下诗句与张若虚诗句体现同样哲理的是(   )

①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

②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

③博望沉莫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胡曾)

④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