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党的十九大强调: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党的十九大强调: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文化是人民实践的创造物,文化自信本质上是人民对自己创造的文化的信念与信心,这种自信的获取取决于人民主体的发挥,这种自信的彰显也要通过人民来实现。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于内主要表现为人民对中华文化创造力的灵活运用;于外则表现为中国人民“不拒众流”“海纳百川”的包容姿态,以及积极“走出去”等具体行动。可见,文化自信,归根到底是要通过人民来实现。一旦离开人民,文化自信就会失去存在的根基,文化自信也将不复存在。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18年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此次全会对全党全国人民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全会认为,我国宪法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这是我国宪法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一条基本规律。关于宪法的修改,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由宪法及时确认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为我国各项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思想更加统一、信心更加坚定、行动更加有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一旦离开人民,文化自信就会失去存在的根基,文化自信也将不复存在”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知识,分析我国宪法要及时确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国指导思想的原因。

(3)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守法学法用法必须落实到行动中。请写出两条你的行动计划。

 

(1)①这一观点说明,人民是文化自信的根基。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中国人民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创新的主体。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可以推动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进而增强文化自信。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迈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自信的彰显,也要通过人民来实现,激发人民的文化创造力,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文化自信,归根结底,要通过人民的具体行动来实现,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华民族才能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学生如从其他方面作答,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2)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国发展具体实际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产物。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①注重学习法律知识,牢记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②遵守宪法和法律,对于社会生活中的违法行为,要敢于揭发,善于斗争。 【解析】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一旦离开人民,文化自信就会失去存在的根基,文化自信也将不复存在”的认识,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知识,问题指向是谈谈你对“一旦离开人民,文化自信就会失去存在的根基,文化自信也将不复存在”的认识,属于认识、理解类选择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首先指出这一观点说明人民是文化自信的根基,然后结合材料一中的有效信息并转化为文化生活知识来组织答案:“文化是人民实践的创造物”,可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来分析说明;“这种自信的获取取决于人民主体的发挥”,可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创新的主体来分析说明;“种自信的彰显也要通过人民来实现”,可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来分析说明;“文化自信,归根到底是要通过人民来实现”,可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来分析说明;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知识,分析我国宪法要及时确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国指导思想的原因,本题的知识范围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我国宪法要及时确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国指导思想的原因,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地位和方法论角度来分析说明我国宪法要及时确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国指导思想的原因。 (3)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守法学法用法必须落实到行动中。本题请考生写出两条行动计划,本题比较开放,考生要注意围绕用行动落实守法学法用法这一主题,写出两条行动计划,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阋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此项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下:整合原行政机关的监察、预防腐败和检察机关的查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及预防职务犯罪等工作力量,依据宪法,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监察委员会,作为专司监察事务的国家机关,实现对党政军群团等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监察委员会依据宪法和监察法,承担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的职能,履行对所有行使公共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调查、处置职责。各级监察委员会由同级人大产生,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党中央负责,地方监察委员会对地方党委负责;同时,监察委员会还要对产生它的人大,以及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受其监督。

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对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坚持和创新。

 

查看答案

    人工智能(ArtificislIntelligamce),英文缩写为AI,他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将进一步释放第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积累的巨大能量,并创造新的强大引擎。在未来的智能工厂,每个生产环节清晰可见、高度透明,整个车间悄然高效运转,并通过获取客户需求、生产状况、原材料、人员、设备、生产工艺、环境安全等信息,进行实时数据分析,从而实现自动检测和精确执行命令。随着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加深,给我们生产、生活带来了颠覆必将越来越多。

颠覆已在路上,我们还要深刻认识人工智能带来的新挑战,人工智能可能带来改变就业结构、冲击法律社会伦理、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将对政府管理、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企业应用人工智能对其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就国家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就业结构的改变提两条建议。

 

查看答案

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后,年昧就不再是吃好玩好,而是更关心健康,更关心对未来生活的谋划。人们不只想“过好年”,而更多的是考虑“过好未来一年”。这是因为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任何事物都有好坏两个方面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受客观因素影响,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

④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从哲学角度看,下列诗句与漫画的离意最为接近的是

A.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B.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C. 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D.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自横

 

查看答案

为什么几乎所有软性饮料瓶(不管是玻璃瓶还是铝罐瓶)都是圆柱形的可牛奶盒子几乎都是方形的?下图从一个侧面给出了解释。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实践是检验企业外包装设计对错的唯一标准 

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实践的需要推动企业对产品包装认识的发展 

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