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新时代“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以前政府制定的以最低收购价或临时收储价收购的农产品无法顺价销售,大量农产品积压在仓库里,造成供求结构性失衡。

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要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并结合材料说明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的意义。

 

①以往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弊端日益显现,不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需要进行改革。②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推确、灵敏地反映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有效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正确引导生产者、经营者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提高经营效益;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农产品市场秩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①有利于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②有利于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农民生活水平。③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就业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 【解析】此题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为背景,考查市场配置资源、城乡一体化的相关知识。设问要求“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并结合材料说明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的意义。”设置以两个小问,即“我国为什么要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说明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的意义”,分别属于原因类试题和意义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知识,属于宏观考查。其次再结合材料分别对两个问题进行分析。对于第一小问,考生可结合材料信息“以前政府制定的以最低收购价或临时收储价收购的农产品无法顺价销售,大量农产品积压在仓库里,造成供求结构性失衡”分别从现有农产价格形成机制的不足和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意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即可。对于第二个问题,根据材料中城乡融合发展的具体举措归纳出相关意义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能把群众平日里的不便、投诉甚至是牢骚最终汇集成改进政府工作的“金点子”,这背后靠的是推行多年的“人民建议征集”制度。仅2017年,上海市信访办就以摘报形式上报重要人民建议事项139件,市领导共批示183条,职能部门采纳率达92. 7%。用制度保障问计于民

①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是通过人民群众改变社会关系

③是通过完善上层建筑推动社会进步

④是通过变革生产关系解决社会矛盾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为防止精准扶贫“穿新鞋走老路”,安徽省坚持因地制宜,靶向治疗,做到一户一本台账,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务求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扶贫资源精准配置,扶贫措施精准安排。下列对安徽省的做法认识正确的有

①承认矛盾普遍性,努力探寻指导脱贫的共性做法

②分析矛盾特殊性,针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脱贫办法

③立足客观实际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解决贫困问题

④坚持联系的观点,以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精准扶贫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下面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A. 果断抓住时机促成事物质变

B. 坚持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

C.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D. 把握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查看答案

浙江大学胡海岚团队通过科学实验研究发现,在大脑中主导负面情绪的“外侧缰核”的特殊放电方式——簇状放电,会引发抑郁症,并找到了可能更适合作为药物靶点的“抑郁分子”,这为研发出更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物奠定了基础。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④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网络中国节”系列活动于2015年由光明网率先在互联网上发起。三年来,光明网致力于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不断推出叫好又叫座的新媒体产品。如今,“网络中国节”这一品牌栏目己得到全国百余家网络媒体积极响应,影响力不断提升。该栏目影响力提升反映出

①国家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网络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增强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④人们充分肯定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