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7年“国际母语日”的主题是“开展多语教育,迈向可持续未来”。各种促进母语传...

2017年“国际母语日”的主题是“开展多语教育,迈向可持续未来”。各种促进母语传播的运动,能够提高对世界各种语言和文化传统的认识,以此在理解、容忍和对话的基础上,促成世界人民的团结。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一主题的确定主要是基于:

①教育能够在传承中保护母语    ②多语教育能促进文化多样化

③语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④不同的语言文化也具有共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A 【解析】“开展多语教育,迈向可持续未来” 这一主题的确定主要是基于教育能够在传承中保护母语,多语教育能促进文化多样化,①②正确;语言是文化交流的手段不是途径,③不选;材料中开展多语教育是为了促成世界人民的团结,保护母语促进文化多样化,并不是基于不同的语言文化具有共性,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学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引起思想共鸣,是因为文学创作者能够运用文字对共通情感进行精准描述,这说明

①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文学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文学是以文字为工具,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④文字的出现和使用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一天不读书,自己知道;一月不读书,朋友知道;一年不读书,地球人都知道。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读书,主要是通过他的

A. 进修次数和考试成绩

B. 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

C. 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 家庭出身和学历层次

 

查看答案

现在大多数学校都会举办体育节、艺术节和科技节等活动,通过积极参与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们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这主要说明

A. 文化转化为物质力量

B.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C. 教育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D.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查看答案

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 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④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2015年11月27日,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脱贫攻攻战考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千事能力、工作作风,既要运筹帷幄,也要冲锋陷阵。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攻竖克难,乘势前进。

材料二2018年2月12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成都市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指出,2018年是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要竖持问题导向,集中力量解决脱贫领域“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责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考核评估不严格等突出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府的责任”有关知识,说明扶贫干部应该怎样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的有关知识,我国政府应如何解决脱贫领域的突出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