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改革开放40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依法治国理政方式的探索和实践历程:

这一探索历程是在不断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形成了一系列依法治国理政新的理论成果,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反映了人类文明共同的价值追求。

(1)运用我国的政党制度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和实践依法治国理政方式的依据及现实意义。

(2)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探索和实践依法治国的理政方式历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中国共产党对依法治国理政方式的探索和实践历程继承和传播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请列举两条包含爱国情怀或人民情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诗词,并说明其蕴含的哲理。

 

(1)依据: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③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统一的。 ④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和实践依法治国理政方式,①才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②才能更好地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③才能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④才能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2)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政方式理论的基础和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发展推动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政方式理论丰富和发展。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政方式理论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发展。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政方式理论是经过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检验的真理性认识。 (3)示例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其蕴含的哲理“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战胜困难”。 示例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其蕴含的哲理“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解析】本题以社会热点改革开放40周年和中共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为背景,分别从政治和哲学、文化三个角度考查中国共产党对依法治国理政方式的探索和实践历程。考查学生精准获取信息能力、正确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准确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和论证探究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考查学生的政治认同、法制意识、科学精神等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考查学生的人文素质、文化知识、哲学知识。 (1)问有两个问题,要求运用我国的政党制度,分别回答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和实践依法治国理政方式的依据及现实意义,都属于原因类型问题。 (2)问要求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探索和实践依法治国的理政方式历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求紧扣材料关键信息,结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层含义进行回答。 (3)问要求列举两条包含爱国情怀或人民情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诗词,并说明其蕴含的哲理。示例一是毛泽东主席名作《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一句诗词,意思是雄关和漫道像钢铁一样难以逾越,而今我们要从头开始征服它。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爱国情怀,蕴含的哲理“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战胜困难”。其它还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示例二的诗词意思是“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蕴含的哲理“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其它还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位卑未敢忘忧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就是“三农”发展的不充分。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A乡政府在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促进社会主要矛盾解决的措施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结构优化,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村民承包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改革,保证土地的集体经济性质,促进村民增收,保障经营者受益权,促进农村发展。同时加强农村基础建设,重视生态保护和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该村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示范村。

材料二古村落是中华民族的“集体乡愁”,是中华数千年耕读文化的重要载体。W村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开展对古村落保护的行动:通过广播、电视、微信、QQ群等形式,多渠道宣传保护古村落的重要性,做到家喻户晓;组织村民开展古村落文化巡展、古村落知识讲座,使更多的村民深入了解古村落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极大增强了村民对古村落保护的责任感;加强与旅游部门的深度合作,打造古村落特色旅游资源;强调适度原则,聘请专家,建立起保护与开发古村落的咨询、指导、跟踪、反馈机制,形成良性保护圈。W村做到了保留古村落原始建筑、原生态的生活气息、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并使其与现代文明相适应,为古村落文化源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A乡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是如何发挥作用促进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并就如何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两条政策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说明w村开展对古村落保护行动的意义。

 

查看答案

2018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入”,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以钉钉子 精神担当尽责,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这蕴含的价值观道理是

①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检验政绩观是否正确的标准

②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③正确的价值观指引着人们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

④正确的价值选择是作出正确价值判断的前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831 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共十九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现行的宪法施行至今,经历了四次修改,每次修改都反映着时代的进步,把中国发展的蓝图法治化,总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共和国的发展保驾护航。修改宪法是基于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产生于实践并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20181月,“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该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已建成的输电工程推动西电东送,正在满足我国东、中部地区的用电需求,促进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表明

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技创新价值的重要体现

②社会需要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

③科技创新是推动当前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④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联系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83CCTV -4播出的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乡愁》是诗人余光中先生生前漂泊异乡,留给我们的一首现代诗,“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在全球华人圈内引发强烈共鸣。这表明《乡愁》

①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②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③凝聚着爱国的民族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

④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