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史记·货殖列传》中说:“上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

《史记·货殖列传》中说:“上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注:“农”指农民,“末”指商人)这一思想对当代经济生活的启示是

A. 政府要协调与平衡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B. 要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总量平衡,稳定物价

C. 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D. 要实现共同富裕,坚持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材料中关市不乏,治国之道启示我们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总量平衡,稳定物价,B适合题意;其他选项不合题意,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当下,不少企业把请明星代言作为扩大销量的捷径。一盒6块钱出厂价的保健品,一经明星代言,标价竟然涨了4倍。这一现象

A. 是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的具体体现

B. 广告投入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C. 说明市场活动主体要遵守市场道德

D. 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名声

 

查看答案

近年来,我国农民生产经营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前,农民种什么就卖什么;现在,什么好卖就种什么。这一变化表明

A. 在我国,市场在农村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性作用

B. 市场就像“看得见的手”调节人、财、物的配置

C. 作为资源配置方式,市场比计划更有效、更灵敏

D. 商品生产者应该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查看答案

材料一: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等大众文化产品大肆推销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法国为了保卫法兰西文化,非常重视在世界上传播法兰西文化;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建立文化发达国家“的战略构想,意图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文化基地。

材料二:“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

(2)当代中国应如何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查看答案

材料一:据统计,在全球最大的300家传媒企业中,144家是美国企业,80家是欧洲企业,49家是日本企业,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了全球媒体的90%.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占到60%~70%,有的占到80%以上,而在美国,外国节目仅占1%~2%。美国电影的总产量仅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而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到80%。

材料二: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材料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材料二、三共同说明了什么现象?

(2)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查看答案

材料一: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正在建立和扩大文化霸权。有材料显示,美国目前控制了世界上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的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美国好莱坞生产的电影产品,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80%。文化产品不仅为美国带来丰厚的商业利润,而且到处推销着美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消解着别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面对美国文化的大举入侵,许多国家忧心忡忡;有一定实力的国家,则以不同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文化,如以法国为首的法语地区,已经举起了捍卫法语文化的旗帜。

材料二: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为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以法国为首的法语地区的做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