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作为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为乡村振兴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作为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智慧支持、精神激励和文化滋养。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的马庄村演绎出激活文化元素、实现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

改革开放走过的第一个 10 年,马庄村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头脑空虚、思想混乱等问题随之而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带领全村村民挖掘村庄历史和民俗、非遗中药香包 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修建综合性农家乐体验中心,焕发经济活力。追寻民间文化的 思想价值,评选“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焕发家风、乡风文明风尚。举办科学 文化知识讲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村庄旧貌换新颜,村民生活丰富多彩,集体经济蓬勃发展,马庄村实现了华丽转身, 被誉为“华夏文明一枝花”。

(1)激活文化元素是马庄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阐述。 

(2)运用矛盾特殊性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马庄村在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是如何实现 华丽转身的。

(3)某班级以“文化的力量有多大”为议题,探究乡村文化的影响力。假如你是该班 同学,请就此活动提出两种可行的探究途径。

 

⑴①积极培育和发展乡村文化生产力,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实现乡村产业振兴。②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培育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③通过培训活动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 ⑵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有不同的矛 盾,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矛盾。马庄村针对存在的头脑空 虚、思想混乱等问题,根据自身的村庄历史、民俗、非遗文化资源的实际,采取具体措施,追寻 文化思想价值,挖掘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改变村庄面貌,改善了村民生活,推动了集 体经济发展,实现了华丽转身。 ⑶答案示例: 社会调研,感受乡村文化对村落的凝聚力。 人物访谈,体会乡村文化对人的塑造功能。 问卷调查,思考人们对乡村文化的归属感。 【解析】此题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准确获取和解读相关信息,准确调动、运用相关知识阐释、论证和探讨相关问题。 第(1)问要求“激活文化元素是马庄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阐述。”属于分析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文化生活”知识,属宏观考查。其次要明确分析的内容是“马庄村如何激活文化元素实现乡村振兴”,考生在分析时必须立足材料中马庄村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采取的具体文化措施,即“带领全村村民挖掘村庄历史和民俗、非遗中药香包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追寻民间文化的思想价值,评选‘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焕发家风、乡风文明风尚”“举办科学文化知识讲座,培养新型农民”,然后分别从培育发展文化生产力,振兴乡村文化产业;培育良好家风、乡风文明,振兴乡村精神面貌;培育新型农民,提供人才保障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第(2)问要求“运用矛盾特殊性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马庄村在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是如何实现华丽转身的。”属于措施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是“矛盾特殊性”知识,属微观考查。其次,要明确马庄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即立足本村村民思想实际、文化资源实际等采取相应的振兴举措。这可以从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由于是微观考查,考生在组织答案时要对原理进行深入阐述,然后再具体分析材料做法,做到理论与材料的融合。切不可出现理论、材料两张皮或只谈理论不谈材料或只有材料没有理论的分析。 第(3)问要求“某班级以‘文化的力量有多大’为议题,探究乡村文化的影响力。假如你是该班 同学,请就此活动提出两种可行的探究途径。”属于开放类试题。这类试题答案不具唯一性,考生只需围绕主题和相关要求为活动任意提出两可靠的探究途径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历来备受人们的推崇,有“人无信而不立”“一言不实,百事皆虚”等大量名言佳话传世。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2014年,我国首部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出台。2016年,又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首届全国“诚信之星”李江福从事建筑业30年来,先后带过的农民工达14万余人次,没有拖欠过工人一分钱;对工程的每一个部位、施工的每一道工序都亲自查验把关,从不允许偷工减料,质量不合格的工序坚决返工重来。他说,“在我心目中,诚信比生命更要。”“讲诚信不吃亏,诚信给我带来了市场,也带来了朋友,使企业赢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正是凭着良心,李江福筑起千栋“诚信大厦”,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银奖等160多个奖项书写着他付出的回报。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弘扬诚信文化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2)结合材料并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讲诚信不吃亏的认识。 

(3)请就如何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查看答案

1921年夏,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因遭到法租界巡捕袭扰,被迫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继续进行,在这里完成了大会议程,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条小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中国共产党建党伟业所蕴含的伟大革命精神因此被称之为红船精神。2005年6月,习近平同志首次概括了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历史地位,指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

红船精神本身蕴涵的厚重历史文化、高尚道德情操、远大奋斗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一致性。当前,我们要在新的时代实现新的目标,就要高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旗帜,就要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学习践行“红船精神”。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相一致的意义

(2)“革命理想高于天”。据此,有人认为:高举旗帜我们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成功。请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评析这一观点

(3)我们回顾建党历史,弘扬红船精神,是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请你为弘扬红船精神拟两条宣传标语。(要求:每条标语的字数控制在15个字以内)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当前,一些乡村仍存在留不住乡情、记不住乡愁,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生态退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乡风习俗是一个地域的生活文化,是农村精神家园的底色。习近平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乡村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要保留乡村风貌,坚持传承文化。”我们要发挥传统文化在农村底蕴深厚、流传久远的优势,摒弃铺张浪费、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注重培育良好生活习惯和文明乡风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1)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保障。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倡导文明乡风的理由。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3)请你为乡村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提出两条活动建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当前,一些乡村仍存在留不住乡情、记不住乡愁,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生态退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乡风习俗是一个地域的生活文化,是农村精神家园的底色。习近平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乡村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要保留乡村风貌,坚持传承文化。”我们要发挥传统文化在农村底蕴深厚、流传久远的优势,摒弃铺张浪费、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注重培育良好生活习惯和文明乡风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1)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保障。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倡导文明乡风的理由。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3)请你为乡村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提出两条活动建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生了国家监察委员会,与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形成了我国的监察体系。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通过制度设计补上过去监督存在的短板,对行使公权力的人员进行全覆盖、无死角监督,形成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惩治腐败的有效机制。将加强党的领导写入监察法,建立党统一领导下的国家反腐败工作机构,把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机制固定下来,着力解决反腐败斗争中存在的力量分散、行政监察范围过窄、纪法衔接不畅等突出问题。该法将反腐败斗争的成功经验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筑牢了国家监察体系的法治根基。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要概括监察委员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并说明监察法对建立国家监察体系的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