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远古时代,由于人类认识水平和科学水平所限,地震预测难以实现。面对地震等不可抗拒的...

远古时代,由于人类认识水平和科学水平所限,地震预测难以实现。面对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们只能听天由命,服从所谓的“天意”。近代以来,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各种认识工具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地震的预测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到目前为上,人类尚不能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包括震源、震级等。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两个基本观点?

(2)这两个基本观点的共同点是什么?在哲学上称之为什么?它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1)上述材料反映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材料中对地震产生的科学认识,以及对地震的科学预测,都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材料中认为地震是“天意”的认识则是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 (2)这两个基本观点的共同点是都是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思考,即到底是思维第一性还是存在第一性,思维能不能正确地认识存在。 在哲学上,我们把这个问题叫做哲学的基本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解析】本题以人类尚不能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包括震源、震级等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分析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两个基本观点。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对材料中所阐述的观点进行分析,抓住其关键性的表述加以说明即可。材料中对地震产生的科学认识,以及对地震的科学预测,都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材料中认为地震是“天意”的认识则是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在第一题的基础上分析,这两个基本观点的共同点,以及说明其在哲学上称之为什么,并说明它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故考生说明这两个基本观点的共同点是都是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思考,在哲学上,我们把这个问题叫做哲学的基本问题以及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边漫画《某些记者的采访》中的做法

A. 充分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B. 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C. 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D. 做到了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查看答案

每年9月,中小学校都会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活动,从而使每个中小学生都能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进而使民族精神代代相传。从哲学角度看,之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因为

A. 人的意识可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 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C. 民族精神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影响

D. 社会的进步取决于人们的思想水平

 

查看答案

诺贝尔文学奖给莫言的颁奖词是:“莫言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合、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从本质上,魔幻现实主义是用魔幻的手法反映现实,最根本的核心是“真实”二字。这种写作手法反映了(  )

A. “现实”是手段,“魔幻”是归宿

B. 魔幻的手法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C. 发挥意识创造性就能将魔幻变为现实

D. “魔幻现实主义”源于主观世界,但反映现实

 

查看答案

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诗词、音乐、舞蹈、雕塑、园林等)都讲求“意境”。“意境”既然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这样情景相融的境界往往使人回味无穷。据此回答题

1.“意境”最充分的体现了

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B.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C. 社会与个人的统一    D. 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2.“意境”不是意与境的简单相加,而是意与境的和谐,并在此基础上生出“景外之景”“象外之象”“韵外之致”。例如,王维在《雪中芭蕉图》中将夏日的芭蕉和雪景画在一起,产生出独特的美感。这表明

A. 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B. 艺术创作不需要反映现实生活

C. 艺术创作不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D. 艺术创作纯属人的主观创造

 

查看答案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蕴含的哲理是

①梦是客观存在作用于人脑所留下的印象,以梦的形式剪接、组合而成

②梦境的素材在客观世界都能找到

③梦是一种意识活动,但归根到底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④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