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7年6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令,宣布退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

2017年6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令,宣布退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此举引发国内外强烈抗议。民主党人抨击特朗普退出协定只考虑少数企业的利益。加州、纽约州和华盛顿州甚至结成“美国气候联盟”,共同对抗特朗普的决定,以维持美国对<巴黎协定》的承诺。甚至一些共和党议员也对退出《巴黎协定》持反对意见。特朗普再次陷入执政危机。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特朗普在处理气候议题上所履行的职权以及所体现的政治地位。

(2)运用美国政党制度”的知识,分析特朗普签署退出《巴黎协定》总统令遭到国内抵制的原因。

 

(1)职权:在美国。总统拥有行政权。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令,宣布退去《巴黎协定》,表明总统有发布拥有法律效力的行政命令的权力。 地位:美国实行总统制,总统居于主导地位。 (2)美国是实行两党制的国家。美国两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但又代表资产阶级内部不同的利益集团,为了相互制衡,在对待《巴黎协定》协定议题上提出不同政策和主张;美国的民主党、共和党都没有约束党员的党纪,党员没有义务服从党组织的指示,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一些共和党人也反对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美国两党在选举中为了选情也会提出符合选民利益的不同政策主张,民意会对政党施政有所制约。 【解析】本题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令,宣布退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引发抗议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分析特朗普在处理气候议题上所履行的职权以及所体现的政治地位。根据材料的表述,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令,宣布退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故可以判断总统有发布拥有法律效力的行政命令的权力。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分析特朗普签署退出《巴黎协定》总统令遭到国内抵制的原因。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解析试题。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即主要从美国实行两党制,二者相互制衡,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亚当·斯密认为:“在这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马克思的价值规律理论对这只“看不见的手”作了详细的阐释,全面科学地揭示出价值规律的作用。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亚当·斯密主张如何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2)马克思是如何全面科学地揭示价值规律作用的?

 

查看答案

材料一    迎接机器人时代的到来,已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美国再工业化和工业互联网战略、德国工业4.0战略、日本机器人新战略、欧洲“火花计划”、韩国机器人强国战略、新工业法国,以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都无一例外地将发展重点瞄向机器人。

材料二    在化解产能过剩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我国劳动力供给需求匹配失衡问题更加突出。一方面,企业用人需求降低,一部分职工面临着下岗再就业,缺乏技能的劳动者面临着再就业难的窘境;另一方面,企业提质增效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对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比以往更加强烈。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普通产业工人工资的不断提高,将使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发生变化。试在右图中平行移动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曲线D以表示这种变化,并简要说明理由。(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清楚画图,用箭头标识平移方向)

(2)简述应如何解决我国劳动力供给需求匹配失衡问题。

 

查看答案

材料一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一些移动客户新闻端运用算法这个“读心术”,为用户量身打造信息,创造出新的个性化阅读体验。然而,在价值和利益的天平上,算法成了利益的砝码,一切围着流量转,唯点击量、转发量马首是瞻,“标题党”泛滥,价值取向跑偏。

材料二    内容推送要有“总编辑”,精良算法要装“安全阀”。加强内容把关,让新闻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才能让人们在信息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在清朗的环境中自由飞翔,才能使网络空间碧波荡漾,激发出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蕴含了哪些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哲理?

(2)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谈谈如何给精良算法装上“安全阀”。

 

查看答案

古代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管子》中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孔子主张先使民“富之”,然后才能“教之”。这两种观点

A. 看到了经济因素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B. 发现了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C. 认为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D. 体现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

 

查看答案

近年来,我国在高温超导、中微子物理、量子科学、干细胞研究、人类基因组测序等基础科学领域取得诸多突破,这一切的背后,富有成效的激励政策和奖励制度“功不可没”。这说明

A. 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B. 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C. 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D. 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