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根据国内形势和我国的发展条件,提出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根据国内形势和我国的发展条件,提出相应的战略目标引领事业的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经验。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在“三步走”战略目标提前实现的基础上,我们党又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顺应时代新特点,党的十九大提出分两个阶段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性安排,这是对“三步走”战略目标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深化和推进,展现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光明前景。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分析说明如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①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在不同历史阶段,根据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提出相应战略目标引领事业发展。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意识。不同历史阶段,提出相应战略目标和战略安排,引领事业发展,为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推动我国事业发展要有计划有步骤进行。 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每一次战略目标的提出及实现,都离不开人们努力克服困难和挫折。建设现代化强国必须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解析】本题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背景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辩证唯物论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设问指向如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要明确考查范围是唯物论,主要包括: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相关知识,结合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就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基于    (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社会历史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是人民创造的

③坚持群众观点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④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20174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落实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①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②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

④是基于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这标志着《民法典》的编纂工作迈出重要一步。《民法典》的编纂是对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进行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这体现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④社会基本矛盾必须通过改革来解决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在过去的几年中,无论是去非洲还是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被媒体称为“高铁侠”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总是不遗余力地推介中国高铁。近年来,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

①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 

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③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④创新的过程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日本制造”曾是“精益求精”的代表、“完美工艺”的化身,其背后的工匠精神一直备受推崇。然而,近来日本知名企业却频频被曝造假丑闻,令人震惊。据此,日本有识之士认为,面对十年一轮的新技术浪潮,日本企业对市场机会缺乏敏感性,因循守旧,错失机会。这一观点启示我们   (    )  

①反对均衡论,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和主流 

②要关注现实问题,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③要用观念创新确保人类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

④要敢于突破成规陈说,寻找新思路和新境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