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6年3月8日,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记者会上表示,...

2016年3月8日,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记者会上表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努力目标是助力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选择是坚持自身的和平与发展,同时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专家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正逢其时。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的社会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地球村”“休戚与共”等成为描述时代特征的高频词。面对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性、利益的共同性、挑战的共同性、治理的共同性,单一国家的命运叠加为人类的共同命运。这一理念顺应时代潮流,引领全球治理,体现国际责任,占领国际道义和集体行动的制高点。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知识,分析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正确性。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顺应了时代潮流。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维护世界的繁荣与稳定。 ③规律是客观的,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展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中国顺应时代潮流,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解析】本题以外交部部长王毅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记者会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点出了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试题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唯物论的知识,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设问指向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正确性。回答正确性的问题,也即是回答某某政策或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最近几年高考频繁出现的设问方式,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唯物论主要包括: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意义。解答时要按照世界观、方法论、材料分析的顺序答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71016日,美中欧多国科学家宣布,通过全球约70个地面及空间望远镜从红外、X光、紫外和射电波等多个波段的观测,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并同时“看到”由这一壮观宇宙事件发出的电磁信号,但双中子星合并之后会变成了什么,依然没有答案。这表明

①认识受到实践水平的制约,实践工具的革新会推动认识发展

②对某一事物真理性认识不会成为某代人的专利,它永远会昂首向前

③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④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真理性认识必须在集体探索中才能发现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十九大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这一论断蕴含的哲理(    )

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把握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坚持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148年前,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写了一部科幻名著《海底两万里》。2017523日,新华社记者乘坐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在全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下到4811米海底时发现,海底世界的许多细节都与《海底两万里》中的描写不谋而合。这表明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     ②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超前反映事物

人们能直接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     ④意识活动的创造性能将幻想变成现实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下图是2022年冬奥会会徽:人形图案是一个冬天的“冬”字,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2022,标识既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更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从中可知

①艺术创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想象               

②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       

③人的主观能动性可突破事实的束缚       

④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2017522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在扬州论坛上指出,宇宙中90%的物质是看不见的,被称为“暗物质”。我们的目标之一就是寻找“暗物质”。材料中的“暗物质”

①是客观实在的外在表现

②是能被人类所认识的具体的物质形态

③是对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的概括

④是对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反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