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十九大@提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十九大@提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A市“两会”期间,代表委员认真履职共谋民生福祉: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和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的获得感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代表委员监督政府依法行政,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解决民生问题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国家集中力量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增进民生福祉为人民群众所广泛关心关注。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A市“两会”代表委员增进民生福祉的措施和理论依据。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主要矛盾知识,为政府增进民生福祉提建议。

(3)增进民生福祉为人民群众所广泛关心关注,请你为此拟定两条公益性宣传标语。(要求:有时代感,每条不超过30字。)

 

(1)措施:①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依法行使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使增进民生福祉有法制保障。②代表委员履行监督权,监督政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代表委员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关心民生问题,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④代表委员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精神和新发展理念,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⑤政协委员依法行使审议权、提案权,使增进民生福祉有制度保障。(只需回答其中的3个点即可) 理论依据: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要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政府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为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物质保障。③使社会生产发展在区域间、产业间、行业间更加协调平衡更加充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④坚持新发展理念,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要求。 (3)示例一: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示例二: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解析】民生福祉指人民美满幸福的生活状态。本题以当前重大社会热点中共十九大为背景,(1)问从政治生活角度考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权利与义务;(2)问考查唯物辩证法主要矛盾知识;(3)问考查文化传播相关知识。该大题设问指向明确,每个小题切口小,答题容易深入难,有一定难度和较好区分度;要求考生分别运用政治、哲学和文化相关知识,并紧扣材料中有效信息和结合现实生活,才能全面准确地回答问题。考查学生获得和解读信息能力、正确调动知识能力、准确描述事物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某国有航空航天企业在近五年的改革过程中,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技术研发投入年均增长20%,技术创新成果获国内发明专利20项,获国际认证专利5项,并且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科技成果的转化,2017年该企业科技创新对其提升发展质量与经营效益的贡献效率提高到80%,加快科技创新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

人才强国战略是实现国家强盛的第一战略,创新人才是企业创新的主要因素。该企业在创新发展道路上,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重视人才培养,五年来,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培育投入年均增长25%,同时鼓励知识、技能参与分配,调动了企业人才的生产积极性。该企业培养了一支紧跟世界前沿、不断适应国内外航空航天发展需求、在国家及行业层面的领军人才队伍,成为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保障。

(1)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企业科技创新的措施和意义。

(2)结合材料、现实和《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教育在人才强国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查看答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勾勒出了诗人李煜当时悲苦哀愁的境界。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诗人所处情景是悲苦哀愁情绪的物质载体

②诗人的悲苦哀愁情绪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③诗人的悲苦哀愁情绪对所处情景具有决定作用

④诗人的悲苦哀愁情绪是所处情景的真实再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地震预警是通过在主要地震区布设密集的地震预瞀监测仪,在地震发生时,利用电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原理,在地震造成破坏前,通过手机、微博、应急广播和专用接收终端等,提前几秒到几十秒为用户发出全自动秒级响应的地震预警警报,民众据此及时避险以减少伤亡,重要工程紧急处置以减少经济损失和次生灾害。由此可见

①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发挥主观能动性可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④对地震的真理性认识是地震预警的出发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近五年来,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悟空”发现疑似暗物质踪迹:人类探问宇宙之谜迈出重要一步;北斗卫星、超级计算机等重大科技成果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科技成果表明

①科技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③创新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④创新使得人类认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201712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80年前,侵华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早有定论。然而时至今日,日本一些政治组织和政治人物依然在想方设法抹杀历史,在华人世界引起强烈反感。由此可见

①正确的认识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是因人而异的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深受历史观的影响

④不同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源自不同的认识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