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在中国的文化观念中,不缺乏对“匠心”的追捧,有“技进乎道”的文化源流。成语有“匠...

在中国的文化观念中,不缺乏对“匠心”的追捧,有“技进乎道”的文化源流。成语有“匠心独运”,用“匠心”来形容做事的高妙境界。当前,我国正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离不开大国工匠精神的坚实支撑。材料体现了

①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③培育工匠精神旨在展示民族形象

④工匠精神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 【解析】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的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因此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②④项符合题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①项观点错误;培育工匠精神有利于提高产品品质,增强我国竞争力,其目的不是展示民族形象,③项不合题意。答案选C。   含义 作用 爱国主义 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千百年来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团结统一 一个民族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凝聚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维护统一、顾全大局的互助合作精神。 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 爱好和平 一个民族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求同存异,团结合作,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的精神。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勤劳勇敢 一个民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不惧艰难的精神。 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自强不息 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立、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 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特征 内涵 民族性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是一个民族的理想信念,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烙印。 时代性 民族精神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与时俱进的体现。 先进性 根据时代的进步、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魅力在于它的活力,在于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齐则有序,齐则有力,齐则有效,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下列与材料的观点相一致的是

①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②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③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山东地区有齐鲁文化,江浙地区有吴越文化,广东海南有岭南文化,湖南湖北有楚文化……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各具特色是因为

①人文素养是先天形成的

②文化交流沟通受限

③自然地理条件千差万别 

④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各不相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千百年来,鲁班、墨子、郑国、华佗、张衡、毕异、李时珍等百工之匠在德艺双譬中、在精益求精中、在兴利除害中,形成了锲而不舍、求真务实、呕心沥血,甚至舍身舍己的“工匠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古代技术文明。这对今天我国劳动者的启示是

①怀揣工匠之心,恪守敬业之行

②提高职业技能,弥补道德缺陷

③承鲁墨之匠魂,创未来之精工

④革新工匠精神,改变人生方向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养生”一词,原出于《管子》,《山海经)与‘周礼》中亦记载了一些关于养生的内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注重养生的人们又融合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的因素,形成了独特的中华养生理论体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类节目和书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这体现了

①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化的发展 

②中华养生文化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③中华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中华养生文化提升了中华民族的魅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九大报告指出,丰厚的文化遗存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国家软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不断创新科技手段,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文物安全保护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

材料一 2017年9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一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文物安全工作,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推动文物安全状况不断好转。但也要看到,保护文物安全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当前文物遭受盗窃盗掘盗捞案件高发频发,“拆真建假”、文物建筑起火等事件屡禁不止,文物流通领域非法交易、非法收藏、拍假卖假乱象丛生,文物安全属地管理部门主体责任履行不到位、监管缺失,执法机构队伍薄弱、管理不到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联合国组织的标准和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与国际组织及相关国家的合作亟待加强;部分游客在参观过程中存在随意刻画、破坏古迹原貌等行为。要严格落实文物安全保护责任和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推动全社会参与,明晰社会力量进入文物领域的法律规制。

材料二 2017年12月3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2017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互联网发展论坛”上,对2016年国家文物局联合五部门发布的三年行动计划“互联网+中华文明”的相关内容阐释指出:“互联网+中华文明”目的是要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文化的传承发展深度结合,发挥文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价值,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让中华文化展现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要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调节的方式和思路,实现社会平等参与、自主进入市场、市场配置要素,让文物信息资源充分涌流,通过“互联网+文创产品和文物素材”的创新,开发具有传统元素、现代表达和市场开拓相结合的文化产品,为人民的衣食住行、娱乐休闲和终生教育提供更加精致和丰富的文化供给,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此外我们的“互联网+中华文明”之路是开放、合作、共享之路,未来希望通过更多的平台,能使海峡两岸和香港澳门的更多的文博单位、更多的企业和院校能够紧密地合作,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海峡两岸和港澳各地人民间的交融、交互和联系。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如何有效解决我国文物保护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发挥我国丰厚文化遗存的价值

(3)文物保护离不开群众参与,请写出两条标语以唤醒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