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中国慈善伦理思想有着深远的文化血脉,内容丰富。儒家以仁...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中国慈善伦理思想有着深远的文化血脉,内容丰富。儒家以仁义为基础,认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道家以慈善积德为核心,认为“积德累功,慈心于物”“矜孤恤寡,敬老怀幼”“乐以养人,周穷救急”等;佛家以慈悲为善为宗旨,认为“慈”是指以慈爱之心给人以幸福,“悲”则指以怜悯之心祓除人的痛苦;墨家以兼爱为核心,认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慈善法立足国情,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发展了中国慈善伦理,在慈善伦理规范体系中注入法治的理念、平等的精神。慈善法拓展了慈善活动的范围,既包括传统的扶贫、济困、救灾,也包括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的公益活动,同时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公益活动也纳入其中。

(1)慈善法体现了慈善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

(2)慈善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请你就中学生如何弘扬慈善文化提两条具体的建议。

 

(1)慈善法坚持中国慈善伦理思想与现代法治文明的统一。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承接了中国慈善伦理思想的文化血脉,汲取了其丰厚滋养。同时,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注入法治的理念、平等的精神,强化了友善的价值追求,丰富了慈善文化的内涵;它立足国情,把优秀传统慈善伦理思想法制化,创新了慈善文化的形式;它拓展了慈善活动的范围,为践行慈善文化提供了新途径。 (2)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服务社会。 热心公益事业,利用周末参加敬老爱老活动。(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1)慈善法体现了慈善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 通过认真研读材料,可知慈善法立足国情,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发展了中国慈善伦理,在慈善伦理规范体系中注入法治的理念、平等的精神,拓展了慈善活动的范围等。可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从慈善法承接了中国慈善伦理思想的文化血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注入法治的理念和平等精神、丰富了慈善文化的内涵、创新了慈善文化的形式、拓展了慈善活动的范围等方面,说明慈善法坚持中国慈善伦理思想与现代法治文明的统一。 (2)慈善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请你就中学生如何弘扬慈善文化提两条具体的建议。 建议既要有慈善活动的内容,又要结合中学生的实际,可从参加志愿者活动、热心公益事业等方面,提出一些力所能及的建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2017年新春伊始,中央电视台策划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引起社会的热烈反响。大会的选手是从全国遴选出的100余位诗词爱好者,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农民、石油工人、乡镇医院的医生、乡村小学的教师、大都市的快递员、学生等。每位选手每场以打擂台的方式决出胜负,借用传统戏曲的程式,出场吟诵上场诗,离开舞台也多伴之以下场诗,借诗抒情言志。大会的比赛题目丰富多彩,图片线索题是诗与画的完美结合,选手根据沙画动画或点评嘉宾现场绘画竞猜答案。图片线索彰显着中国是诗意的国度。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名句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不懈追求光明前途的历史进程的写照;诗仙李白那两句朴素的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道尽了安土重迁的中国人千古的乡愁;诗圣杜甫身无安居之所,却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仁爱胸怀……

历代诗人高尚的情操与美妙的诗篇点缀着国人的情怀,而《中国诗词大会》则唤醒了深藏在国人血脉中的文化基因。与其说《中国诗词大会》这股“清流”是对明星真人秀节目的颠覆,倒不如说是一种回归--不忘初心。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国诗词大会》对践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品质的提升。宁乡县旅游局根据这一变化,充分利用宁乡拥有13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人文资源和温泉资源、河流和森林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努力打造精品线路,不断推出 “自驾游、亲子游、农家乐、”等新的旅游项目,凭借“文化品牌、休闲品牌、生态品牌、 温泉品牌”的打造开创宁乡旅游的新局面。

结合材料,说明宁乡县在发展旅游业上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天文气象历法。它是中华民族经验和智慧的结晶,非常准确地反映了季节的变化与农事活动的关系,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虽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黄河流域,但由于它能反映农时季节,便于人们安排农事活动,便在全国各地流传开来。各地在应 用过程中,结合本地区气候情况来安排农事,充实和丰富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使二十四节气在各个地区都得到了灵活的应用。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因而成为中国和世界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有专家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希望有更多的文化产品申遗成功,避免某些发源于中国的文化遗产被他国“抢注”。

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说明“二十四节气”的科学性。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疟疾是仅次于艾滋病的“第二号杀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屠呦呦率领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成功创制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研究初期,屠呦呦团队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收集两千多种方药,并筛选出了最有希望的青蒿,但实验结果并不十分理想。之后,他们查阅中医药典籍《肘后备急方》,从“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可治久疟”等文字记载中获得灵感,在尝试用水、乙醇等方法提取失败后,最终采用沸点较低的乙醚提取青蒿,先驱性地发现了具有100%抗疟作用的青蒿素。后来,他们采用元素分析、光谱测定等西医药常用的技术手段,明确了青蒿素是一种全新的抗疟药,打破了过去认为“抗疟药必须含氮杂环”的断言。针对青蒿素成本高、难以根治疟疾等缺点,他们又创制出临床药效高于青蒿素10倍的双氢青蒿素。世界卫生组织评价“青蒿素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治疗恶性疟疾的唯一真正有效的药物”。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屠呦呦在创制青蒿素的实践中是如何推动认识发展的。

 

查看答案

在奥运比赛中,运动员既要有为国争光的强烈意识,又要学会掌控自己在赛场上的精神状态,正常释放身体能量,并且激发更大的潜能,才能取得好成绩。这说明 (  )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