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 新春伊始,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强势回归,连续十集热播,为新春佳节奉...

材料一 新春伊始,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强势回归,连续十集热播,为新春佳节奉上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至第四集,《中国诗词大会》已累计吸引2.75亿观众收看,节目话题总阅读量1亿多人次。秉承“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宗旨,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入选节目的诗词从中国诗歌的缘起《诗经》开始,包括了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一直延续到当代的毛泽东诗词,时间跨度达数千年,涵盖了一部中国文学史。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一部中国诗歌史既是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的浓缩精华,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展示。”总导演颜芳介绍了节目中诗词的选择: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心壮志,到“心远地自偏”的隐士风流;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缠绵。千百年来,中国人就是从这些意味无穷的诗词中得到滋养。而毛泽东在各个时期所创作的十几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也以各种题型出现在节目中,引发了观众的极大共鸣。 

(1)结合材料一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热播的原因所在。

材料二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变古诗词整体教育氛围——未来能减少孩子“苦恼”背书,而是能够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熹,则弥足珍贵。

(2)结合材料二,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谈谈《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成功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3)材料中“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请你就激发公众读书之热情,邂逅传统文化之美好拟两条宣传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言简意赅。

 

(1)①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依托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显示出文化传播、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文化内涵丰富、独具魅力,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激励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动力。④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热播体现了中国人对中华文化价值充分肯定,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2)①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它要求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中国诗词大会》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新了对诗词的学习与解读、继承与发展。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破除落后的观念;善于提出新问题,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中国诗词大会》借学霸爆红络等契机,通过全民参与,现场比拼,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该节目中改变了人们学习古诗词的方式,促进古诗词教育方式和氛围的转变,激发人们惬意感受和品味诗词之美的热情,能推动中华诗词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3)示例:阅经典著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读经典名著,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解析】本题以《中国诗词大会》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点出了要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创新意识这一主题。试题从《文化生活》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大众传媒、文化创新、中华文化、文化自觉和自信、创新意识等知识点,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热播的原因,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词“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时间跨度达数千年”“引发了观众的极大共鸣”,调动运用大众传媒的作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知识,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2)本题考查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设问指向《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成功给我们的哲学启示,属于启示类试题。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主要包括:辩证的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创新的作用和意义。解答启示类材料题一般贯彻三个步骤。第一,依据设问明确或猜测设问知识指向,把握知识指向可以通过设问中关键词,或者设问中所涉及的主体进行定位。第二,抽取主干有效信息,依据设问知识的确定,审读材料,提取有效的主干信息,明确主干信息的知识指向。第三,依据主干信息与设问界定,整合知识,组织答案。按照上述方法,运用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3)本题是开放型题型,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宣传标语有着广告设计宣传理念的属性,它宣传正面积极的理念,应该遵循思想政治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倡导性原则。宣传语设计既要有听觉冲击力,更要有心灵震撼力,能让人易懂、易记、难忘,不能啰唆、含糊,应避免用长句、拗口之语。在整体上,设计要符合简洁、精练、健康的原则。回答时围绕“激发公众读书之热情,邂逅传统文化之美好”设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6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这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的纲领性文件。

有恒产者有恒心。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1)结合材料一,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知识,分析“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财产权”的正确性。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我国基本形成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和产权保护法律框架,全社会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产权保护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国有产权由于所有者和代理人关系不够清晰,存在内部人控制、关联交易等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利用公权力侵害私有产权、违法查封扣押冻结民营企业财产等现象时有发生;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侵权易发多发。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有效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增强人民群众财产财富安全感,增强社会信心,形成良好预期,增强各类经济主体创业创新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

(2)加强产权保护,根本之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如何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产权?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所含哲理与漫画寓意一致的有

①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②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

③江碧鸟欲白,山青花欲燃

④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各变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2017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闻鸡起舞,登高望远,撸起袖子加油干。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④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2016年10月17日,国务院印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指出,要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经营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各项改革,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创新、创业、创造活力,让农民成为农业现代化的自觉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力争到2020年,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表明:

①实践中的制度创新是农村变革的先导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③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应上层建筑              

④要把群众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为了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教育部组织历史专家进行了认真研究,作出了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将“八年抗战” 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的部署。这说明

①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发展真理       

②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推翻真理       

④真理是实践与理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