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8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的全面抗战:14年抗战则是指从1931...

8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的全面抗战:14年抗战则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开始的抗战。历史上使用8年抗战的提法,是考虑到对当时特殊历史环境的尊重,恢复14年抗战史的提法,更是对历史真实的尊重。改“八年抗战”为“十四年抗战”表明

①对抗战的认识应全面、完整的反映史实

②对历史史实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③历史事实在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得以证实

④对历史史实的正确认识具有客观实在性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②③

 

B 【解析】本题考查认识具有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决定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改“八年抗战”为“十四年抗战”表明对抗战的认识应全面、完整的反映史实,对历史史实的认识具有反复性。答案为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有许多农谚:“天气新晴,是夜必霜,有闰之岁,节气近后,宜晚田”“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这些农谚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并顺应自然条件  

②农业生产要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并重  

③农业生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关键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剪刀手”是很多人拍照时的惯用手势,也是人们庆祝胜利的习惯手势。但是,最近日本国立信息学研究所提醒广大网友,拍照时摆V字手势,很有可能被盗取指纹信息,从而造成重大损失。这告诉我们

①人们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②任何事物都存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③要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必须借助于实践

④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2017年3月15日,作为中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中国首部民法总则草案编撰不是简单的法律汇编,而是对现行分别规定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整理,以民法通则为基础,将其他民事法律中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规定写入草案。这一编写思路坚持了

①系统优化的方法

②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6年10月22日是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80年前那些翻山越岭的人,其实一直跋涉于人们的心灵。如果说长征是“播种机”,这种子已经撒播在了时间之中,让一代代人都从中思考信仰的意义、人生的方向,最终收获精神的力量。由此可见,长征精神

①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②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催人奋进

③生生不息,突破历史条件制约,超越时空,促进社会进步   

④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构筑民族精神航标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开展“两学一做”活动。“两学”:一学党章党规,要求党员牢记入党誓词、党的宗旨,坚持理想信念,二学系列讲话,要求党员学习关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重要思想,学习党中央关于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一做”:做合格党员。“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开展“两学一做”活动的目的在于

①增强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自觉性

②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政治声望

③整改党内突出问题,更好地领导国家、行使国家权力

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自信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