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 中国戏曲作为唯一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800年兴盛史、300个声腔剧种和5...

材料一 中国戏曲作为唯一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800年兴盛史、300个声腔剧种和5万个剧目累积量、生生繁衍至今而顺势进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成为人类三大古老戏剧样式(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的唯一存活体,它以自身的独特与丰富,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戏曲对中古以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形成了全面覆盖。汉族地区有京剧、秦腔、山西梆子、豫剧、黄梅戏等,少数民族地区有白剧、藏剧、侗剧、傣剧。不同的剧种又各有自己的曲调和表演特色,形成对多样审美风格的覆盖。

材料二 20世纪初,西方戏剧大量进入中国。对此,中国戏剧一一拥抱。在尽情吸收西方话剧、歌剧、音乐剧、芭蕾的营养后,中国戏剧也走出了国门,特别是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经典剧目受到了外国戏迷的空前欢迎。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的认识。

 

①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中国戏剧一一拥抱西方戏剧体现了此点。 ③“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中国戏剧吸收西方话剧、歌剧等的营养,说明了此点。 ④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和睦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经典剧目受到了外国戏迷的空前欢迎,体现了此点。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谈谈对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的认识,本题的知识范围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谈谈对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的认识,属于认识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包容性含义、包容性意义等角度来分析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神马”、“ 辣么美”、“表酱紫”……不知从何时,这样的网络新词开始充斥到社会生活中。近期,南宁一位小哥在录制失恋视频中表示难受想哭,结果因为他的一口方言,大家听成了“蓝瘦香菇”。“蓝瘦香菇”一时成为网络新词。深圳某家企业及时捕捉商机、迅速抢注了“蓝瘦香菇”。

   有人认为,网络新词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接地气”的用语,这是对社会现象的集融,能帮助人们更便捷也更有趣的交流。网络新词爆发人类语言创新的“洪荒之力”。有人则认为,大量使用网络新词,严重影响了词义句意的表达,会对传统的汉字文化造成伤害。网络新词实则是对汉字文化的一种亵渎、对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曲解好不尊重。

对网络新词的使用,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明其理由。

 

查看答案

2016年9月4日晚, G20杭州峰会文艺晚会《最亿是杭州》在西子湖畔震撼上演。古典诗词的巧妙融入,中外名曲《春江花月夜》与《月光》合奏,《高山流水》共《天鹅湖》起舞……在交响乐的伴奏下,灯光、音乐、舞蹈、实景相互交织在一起,亭台楼阁、挢梁、荷塘等鲜明的中国元素,笫一次在室外水上表演,结合新的全息投影技术,诠释“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和世界大同”晚会主题。美轮美奂、诗情画意的场景再次令世界震撼,就连德国总理默克尔都拿着手机拍照留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的知识,分析“最忆是杭州”晚会的成功举办对文艺工作者进行创作的启示?

 

查看答案

山东是孔孟之乡,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近几年,山东采取系列举措,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在城市、乡村建设儒学讲堂、道德讲堂,让人们置身于传统文化的熏陶中;保护修缮一些老院落、旧街巷,让人们记得住乡愁;组织文化对话交流活动,让儒家文明与世界闻名文明对话;发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征集活动”,让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人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着丰富滋养。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

分析说明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的现实意义?在生活中,你是通过那些途径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滋养的?

 

查看答案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指出,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铭记民族光荣,增强民族自信,凝聚民族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既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又要弘扬时代精神,是因为

①只有不断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②只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③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40多年前,清朝乾隆皇帝依托鼎盛的国力,组织全国数千名优秀学者编纂《四库全书》。它涵盖了清代中期以前中华文化的基本典籍,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四库全书》证明了

A.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 各民族文化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

C. 中国古代科技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D. 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兼容并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