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个走向复兴的民族,都离不开价值追求的指引;每段砥砺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个走向复兴的民族,都离不开价值追求的指引;每段砥砺奋进的征程,都必定有精神力量的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在人的心灵里搞建设”,久久为功,驰而不息。

    倡导优良家风,使其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重要抓手。培育乡贤文化,重构乡村本土文化,敦厚民心民风,激励向上向善。重视传统节日,让其成为爱国节、文化节、道德节、情感节、仁爱节、文明节,彰显了节日文化内涵,树立了节日新风。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打虎拍蝇”……有效激发了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国家公祭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时代楷模发布、感动中国人物表彰,“身边好人”“寻找最美”……无数道德灯塔在全国挺立,照亮了整个社会的价值星空。学雷锋、志愿服务在大江南北蔚然成风,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同频共振。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国家是怎样“在人的心灵里搞建设”。

(2)每个走向复兴的民族,都离不开价值追求的指引;每段砥砺奋进的征程,都必定有精神力量的支撑。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说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由。

(3)结合实际,请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要求朗朗上口,不超过30个字)

 

(1)①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载体和文化养料。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③开展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营造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氛围。④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价值认同感。 (2)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力量的支撑. 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推动经济建设顺利进行。③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④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国家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系列活动,可以让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答案示例:①标语:知行统一,行胜于言。②标语:文明养成,从小做起(合理即可) 【解析】(1)本题为体现类试题,知识限定不明确,要求结合材料,谈谈国家是怎样“在人的心灵里搞建设”的.从材料第二段开始,即为国家的一些举措,从这些举措中总结出文化生活的道理即可.我们可从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开展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等角度分析。 (2)本题为原因类试题,知识限定为: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要求说明国家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由.我们可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等角度分析.。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拟定两条宣传标语,如:知行统一、文明养成,从小做起等。 【点睛】纵观近五年政治高考哲学主观题,原因依据类试题考查频率相当高, 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此类试题的主要特点:背景材料与时俱进,彰显时代特色,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体现了思想政治学科的一贯特色;设问角度灵活多变,设 问一般以“为何”、“原因”、“依据”、“理由”等关键词为题眼,侧重考查同学们调动和运用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两会将质量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

   材料一: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品牌进入“全球品牌100强”和“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的数量仍屈指可数。中国与制造业强国的差距在于质量。我国生产的主要是中低端产品,科技含量高、质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不多,导致我国出现居民消费外溢、中高端消费转移现象,引发了产品市场的“怪圈”,即企业供给与消费者需求之间形成了“产品质量不高→低质低价形象→中高端需求转移→提升质量的动力不足→产品质量不高”的非良性循环。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将“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中心任务。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重要文件中,提出了建设质量强国战略。要求创新质量管理方式,通过简政放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质量发展创造力;综合运用法治、诚信、风险管理等手段,提升政府质量管理效能;大力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着力提高劳动者质量技能;综合运用执法打假、集中整治、缺陷产品召回等手段,打一场消费品质量提升攻坚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意义,并从企业供给的角度谈谈应怎样解决我国产品市场的“怪圈”。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党和政府在建设质量强国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下面漫画启示我们

①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②实践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③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人生价值 

④发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数字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量数据的获取、聚集、存储、传输、处理、分析等变得越来越便捷,大数据分析成为热门话题。大数据分析的关键就在于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到隐藏的关联,从而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决定。这说明 

①现实联系的复杂性要求人们对各种不同的具体联系加以研究 

②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是事物的存在方式 

③立足人的能动认识,把握事物的具体联系 

④把握事物的多样性对人们作出正确决定有重要意义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清华大学教授颜宁带领年轻的团队,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三维晶体结构,世界上很多实验室为此已经攻坚了数十年都没有获得正确的结论。该成果的意义在于,如果研究清楚GLUT1的结构、工作机理,通过调控它也许可以实现葡萄糖转运的人工干预,比如可能通过特异阻断对癌细胞的葡萄糖供应,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目标。这说明

①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③认识以实践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真理与谬误各自包含和渗透着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在北京的胡同、百工坊博物馆,深藏着很多身怀绝技的手工艺大师,他们不断转变观念,将传统文化体验、国际流行的私人定制等概念引人到工艺品的制作中,为传统手工艺注人了新活力。这些手工艺大师们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树立辩证的否定观

②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③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④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