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对于提升全民族文化自觉和自信,具有深远意义。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进程中,一些在乡村社会建设、风习教化、乡里公共事务中贡献力量的乡绅或贤良人士,被称为“乡贤”。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乡贤文化,有着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不仅是一个地域的精神文化标记,还是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吉林省为贯彻中央精神,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我省农村实际情况,把握本地风俗民情,倡导培育乡贤文化。鼓励“新乡贤”或用自己的优良品行引领社会新风尚,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或反哺乡村、参与乡村治理,促进乡村自治与基层和谐;或以身作则传承家风,感染和教化百姓,滋养和润泽乡风。“新乡贤”文化建设以其深厚的历史传承和创新性的当代建构,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时代诉求。

(1)有人认为:“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就要发挥‘新乡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决定作用。”你如何评价该观点,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理由。

(2)在当代,随着人口流动与价值观变化,传统的乡贤文化受到巨大冲击。从辩证法的角度请就如何发展乡贤文化提出合理建议。

 

(1)①该观点是不科学的(片面的) ②新乡贤是人民群众的杰出部分,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引领作用;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在新乡贤的带领下,人民群众在发展乡村经济,传承乡村文明,促进乡村和谐,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主体作用。 ④要在正确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新乡贤能否发挥积极作用取决于其实践活动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坚持辩证否定的观点,颂传“古贤”,挖掘整理、宣传优秀的传统先贤的思想、精神及其先进事迹;坚持联系观点,引进“今贤”,鼓励新乡贤回乡投资,参与公共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发展的观点,培育“新贤”,培养有见识、有担当、有威望并自愿扎根乡土的新乡贤。(若从辩证法革命批判精神角度回答可以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要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评价“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就要发挥‘新乡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决定作用”并说明理由,答题范围限定为唯物史观,试题为评价类,要运用辩证的思维、对观点做出全面分析并从唯物史观角度说明依据:该观点是片面的,新乡贤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引领作用,新乡贤是人民群众的杰出部分,但是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在新乡贤的带领下,更应发挥人民群众在发展乡村经济,传承乡村文明中的主体作用,且新乡贤能否发挥积极作用取决于其实践活动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要求从辩证法的角度请就如何发展乡贤文化提出合理建议,知识限定范围是辩证法知识,包括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以及创新意识,角度是“怎么办”,必须回答出方法论,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坚持辩证否定的观点,挖掘整理、宣传优秀的传统先贤的思想、精神及其先进事迹;坚持联系观点,引进“今贤”,鼓励新乡贤回乡投资,参与公共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发展的观点,培育“新贤”,培养有见识、有担当、有威望并自愿扎根乡土的新乡贤。 考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辩证的否定观、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让文物说话,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都活起来。各地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正在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传播方式和资源优势,日益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山东济南和山西太原推动文物保护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将文化资源转变为产业优势;山西曲沃和广东开平的文物“认领”“认养”,让文物保护成为全民行动、最近,一部反映文物修复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经央视和网络传播后迅速走红,与纪录片一起走红的还有主人公——故宫文物修复师。他们既是在修复几千年的文物,更是在修复浮躁的心态和膨胀的欲望,引发社会对严谨、耐心、敬业、精细的工匠精神的肯定和褒奖。这种工匠精神,既能体现勤劳之美的精神原色,又展现了创造之美的价值升华,应当成为我们全社会共同崇尚的精神品质,时刻存在于每一个从业者的心中。

(1)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工匠精神为什么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2)结合材料,就文物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 个字以内。

 

查看答案

猴戏作为中国戏曲的一项传统门类,有着很长的历史,因其通俗易懂、武打精彩、风趣幽默,深受观众喜爱。许多名角都曾是风靡一时的“美猴王”,如北派杨小楼、南派盖叫天等。他们所塑造的“美猴王”形象各具特色、各有所长,一度形成各路“美猴王”争霸的文化奇观。但近年来风格各异的“美猴王”戏剧舞台形象离观众渐行渐远,几近失传绝迹于舞台,传统猴戏乃至中国传统戏曲面临窘境。

章氏“四代猴王世家”第四代传人六小龄童(章金莱)学习中国传统戏曲猴戏的表演,吸收南北派猴戏的表演精华,将中国武术、影视表演、动画形象等几乎所有能够涉及的艺术手段都巧妙地糅在戏里,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美猴王”形象。由他主演的1986 年版《西游记》电视剧至今重播达3000多次,塑造的“美猴王”形象成为中国人的共同记忆和人们心目中的永恒经典。

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分析六小龄童塑造的“美猴王”形象为什么能成为“中国人的共同记忆和人们心目中的永恒经典”。

 

查看答案

诞生于50年前的户籍制度,通过户口管理把城里人和农村人严格区分。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发展,这种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制度弊端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了束缚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2012 年“两会”上,再次有部分代表委员呼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拆除户籍藩篱。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A.是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B.有助于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C.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说明只要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查看答案

考虑到一些色盲驾驶者无法识别红绿灯,某设计师将圆形的红绿灯进行了一下小的修改,在保持原有颜色的基础上,改变指示灯的形状,将红灯变成三角形,绿灯变成方形,黄灯则保持圆形不变。这样,只要能识别出亮着的灯的形状,色盲人群即可判断此时是停是走了。这一事例说明

①正确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首要环节

②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

③专业知识和辩证思维是创新的源泉

④丰富的实践经验必然促进思维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蝴蝶的生命史为:蝴蝶幼虫出生10 天左右发育成成虫,成虫45天后变成蛹,而蛹要经过地底下几个月的漫漫长眠才能化蛹成蝶,开始它最灿烂的历程。从哲学上看,化蛹成蝶的过程是

A.事物自身的辩证否定过程            

B.事物由质变到量变的曲折过程

C.先肯定后否定,先克服后保留的过程  

D.是新事物彻底否定旧事物的过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