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2015年国内需求刺激效果甚微,但中国居民...

材料一:“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2015年国内需求刺激效果甚微,但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爆买”:中国游客赴日本消费额达750亿元;中国游客在澳大利亚消费超过英国、美国和加拿大总和。从供给端看,国内却是产能过剩,中国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

材料二:供给和需求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二者缺一不可,而且要对称平衡才能维持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过去,我们过多强调需求来刺激,忽略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重要的是,一味的刺激需求会带来产能过剩、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1)结合材料一,谈谈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中国制造业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2)根据材料二,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如何正确处理“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关系。

 

(1)问题: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着供给与需求错配、国内供给满足不了国内消费者需求的问题,供给结构矛盾突出。 启示: ①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立足国内消费需求。 ②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品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③要重视品牌,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增强产品吸引力。 ④要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高质量的产品。 (2)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要坚持全面的观点处理“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关系。过多强调需求侧刺激,是片面的观点。 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坚持对立中把握统一。“供给侧”与“需求侧”对称平衡才能维持经济健康发展。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需求可以带动经济发展,但一味刺激需求却会带来诸多问题。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描述了我国居民国外消费大增,而国内消费增加并不显著,而供给大幅增加,出现产能过剩,因此这是典型的供求错配,国内供给满足了国民的消费需求,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要为制造业发展提出建议,必须思考这一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消费者宁可不远千里进行海外消费而不买国内产品,其主要原因是对国内产品质量没有信心,产品种类不丰富,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因此作为制造业,解决这一问题重点是必须创新产品种类,提高质量,诚信经营,面向消费者面向市场进行生产,因此结合企业经营的知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作答:一是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市场定位准确,面向消费者;二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新产品,调结构转方式;三是提高产品质量,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四是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矛盾的对立统一是指矛盾包含了既对立又统一的双方,要求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由材料“供给和需求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二者缺一不可,而且要对称平衡才能维持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过去,我们过多强调需求来刺激”可知,供给与需求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必须用全面的观点平衡供求关系,过去过多强调需求是片面的;正式因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才使得事物不断向前发展,因此供给与需求必须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平衡协调发展;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材料“一味的刺激需求会带来产能过剩、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可知,一味刺激需求并没有更好的拉动经济增长,反而导致了产能过剩等结构性问题,向反面转化。 考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矛盾的对立统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阎肃(1930.3.9~2016.2.21),著名词作家、中共党员。他创造了《江姐》、《我爱祖国的蓝天》、《敢问路在何方》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作品。阎肃与飞行员在长达一年相处中,体会了飞行员对飞机、对祖国领空的感情,创造了《我爱祖国的蓝天》;他从鲁迅先生《故乡》中“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找到灵感,创作了“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阎肃在文艺工作者座谈会时说他也有风花雪月,但风那是“铁马秋风”、 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正能量、接地气”是是阎肃的座右铭,他毕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了对社会的“思想引领”;将党员的标准落实在关心群众生活的具体行动中,实现了“行动践诺”。

为了凸显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你更赞成“思想引领”还是“行动践诺”?请结合阎肃的事迹,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有关知识分析其合理性。

 

查看答案

实施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分析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政策内容

历史背景

20世纪70年代

定国策,“只生一胎”

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

21世纪

提出“单独二孩” 政策

缓解社会养老压力,扩大内需

2010年

提出“单独二孩” 政策

我国人口结构呈现老年化趋势,人口红利加速消失

2016年1月1日

实施“全面二孩” 政策

我国生育率进入超低水平,性别比失衡,老龄化和少子化严重

 

结合材料,从“求索真理的历程”的角度,分析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是怎样变化发展的。

 

查看答案

2016年3月8日,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记者会上表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努力目标是助力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选择是坚持自身的和平与发展,同时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专家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正逢其时。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的社会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地球村”“休戚与共”等成为描述时代特征的高频词。面对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性、利益的共同性、挑战的共同性、治理的共同性,单一国家的命运叠加为人类的共同命运。这一理念顺应时代潮流,引领全球治理,体现国际责任,占领国际道义和集体行动的制高点。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知识,分析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正确性。

 

查看答案

马克思说:“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的聪明人、出色的诗人,但他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据此可知

①选择错误的价值观会让人在改造世界中遭到失败

②走不出自我狭隘天地的人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③真正的完人和伟人是为了集体幸福才从事劳动

④只有在对集体的奉献中才可能有个人的自由和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缩小收入差距,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收入分配改革

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表明生产关系的变革同生产力的发展总是同步的

③体现了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④体现了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