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文化产业对中国经济来说,不是一副急救药,反倒像是一颗药性温和但持久的大补丸。它的...

文化产业对中国经济来说,不是一副急救药,反倒像是一颗药性温和但持久的大补丸。它的作用不在于能否立刻止疼消炎,而在于弥补中国经济的短板,给经济发展打开新的空间。这段描述体现了:

A.系统优化的观点                    B.抓主要矛盾的观点

C.辩证否定的观点                    D.发展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相统一的观点

 

A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B.想问题、办事情应从实际出发

C.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尊重知识,尊重权威

 

查看答案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以水利改革发展为主题,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首个关于水利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大兴水利的明确信号。回答下列各题。

1.“兴修水利”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显得古老又崭新。以下就其现实的经济意义理解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解除水利这个瓶颈制约,夯实农田水利这个重要基础;

②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

③有利于加大水利建设的人力投入,解决农民工过多问题;

④有利于发挥财政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更多投入支持,对整个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拉动作用;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2.文件的突出亮点不是就农说农、就水利说水利。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对水利的两个“第一次”的认识主要运用的哲学思想是:

A.唯物论的物质观                    B.认识论的实践观

C.辩证法的矛盾观                    D.唯物史的群众观

 

查看答案

由于日本震后核危机加剧,以及传言食用碘盐可以防核辐射,加之民众担心核辐射未来波及中国沿海,进而污染海水产品及食用盐和有些经营者的故意囤积等,中国一些地方出现了抢购食盐的情况。对此,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引发了不正当竞争行为,导致消费者的权益受损;

②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导致食用盐资源的浪费;

③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④市场经营要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查看答案

2011年02月09日,央行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本轮加息的力度选择依然是0.25个百分点,幅度并不大,但选择的时机非常果断,表明央行今年抗通胀的底气很足,通过本次加息,已经在宣布,中国的货币政策将进入从紧和加息的周期。货币政策将进入从紧和加息的周期,以下可以理解为其理由的经济现象是:

①2011年1月份的CPI公布,受春节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CPI创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

②我国华北和黄淮等地遭遇数十年来的罕见旱情,全球食品价格指数也连续上涨;

③中国的房地产调控进入了关键时刻,长期的负利率对于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极为不利;

④金融危机刚过,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复苏的基础依旧不牢固;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十二五规划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拐点。这次十二五规划,整体上强调了以和谐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这是一个结构性的变化,如果说我们过多注重“强国”,那么接下来我们可能更加注重“富民”,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 

十二五规划的意见中特别强调了收入分配不公,或者说收入分配的结构不合理,是我们内需战略一直不能起来的原因。过去这些年,在收入分配中,不管是第一次分配、第二次分配可能都存在问题。 第一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由九十年代左右的50%多,下降到去年的39%,这在世界上算比较低的。这说明我们在第一次国民收入分配中蛋糕切的不合理。这块蛋糕的60%被国家和企业拿走了,留下了不足40%给老百姓。 第二次国民收入分配调节也不合理,教育、医疗、社保、就业这四大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是衡量第二次国民收入分配合理不合理的重要参数。我国去年已经下降到28.8%,而世界绝大多数四大支出占当年财政支出的百分比会达到50%。 两次收入分配的不合理,使多数老百姓没有很强的购买能力,加上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比较大,这样使得分配问题越来越突出,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注重“富民”的经济意义?(8分)

(2)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分析“富民”思想的提出所体现的哲学道理?(1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