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虽然经过汉儒改造的儒家学说没能立即取得一统之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虽然经过汉儒改造的儒家学说没能立即取得一统之势,但至少在表面上得到官方支持。汉武帝时期是从黄老道法向儒法转变的过渡期,汉初几十年的儒学复兴及武帝的提倡使得这一时期儒家思想的社会地位逐步提升进而形成风气是不争的事实。此期儒法两家还未能相互吸收整合完毕,处于独立于彼此的阶段,表现为被后世所诟病的“阳儒阴法"“外儒内法"状态。到宣帝宣扬“汉家历来以霸王道杂之”已经充分表现了儒法由外在彼此独立向内在一体发展的趋势。后世的“儒法合流”更多表现为儒家渐盛、法家渐弱,法家的合理、顺时之处不断为儒家所吸纳的大趋势。“儒法合流"的趋势最早在两者的对立中进行,界限分明,随后则作为一体的两端,不断契合。

随着儒法思想由外在对立到内部融合,“儒法合流"不断深化,“修经明学”务“在“轨德立化’’的儒生和起于“刀笔筐箧"长于“优事理乱”的文法之吏自然也处于不断的融合之中。随着儒学的复兴,王朝政府向儒生敞开了大门,越来越多的儒生充任各级政府官员,官员的技能和成分开始发生显著变化。武帝时博士几乎只备咨询之用,到元帝时则已是用度不足,可知儒生功用已经由原来流于表面的“缘饰"转而变得务实。尤其盐铁会议之后,贤良文学的辩论受到权力中枢的重视,当时的执政大臣专门召集贤良文学“问以得失”,使儒生成为一股活跃的政治力量。宣帝时“用吏多选贤良",贤良文学大量进入政府任职,他们尊奉的儒家德治观念开始影响实际政治。

随着儒学渐兴,政府中也存在文法之吏改学儒术的现象,具有专业法律技能的文吏逐渐放弃排儒立场,许多继承法家传统的文吏开始学习经学。文吏之所以转学儒术,既有外部政治、文化环境的压力,也有内在精神价值的追求。从外部环境来看,随着经术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公卿大夫们明显彬彬儒雅起来,社会风尚也悄然转向,文法之吏如果不甘愿被排斥于以儒学为主干的文化氛围之外,便必须选择认同儒术。这些以文法律令为文化背景的吏员,在他们已经适应了当时的政治生活,有的甚至已居高位的时候,依然花费精力补充修习新贵之学,自然是因为儒学之风大盛,以儒术为名目的选举及其所开辟的仕进之途更为光明和诱人。汉魏之际王桀的《儒吏论》对这一现象作了总结:“吏服训雅,儒通文法,故能宽猛相济,刚柔相克也。”准确地阐释了汉魏之际“儒法合流"对官吏思想的影响。总体来看,汉代法家政治的实施始终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汉初表现为黄老政治包裹着法家思想,而后则嬗变为“霸王道杂之”的儒法合流。法家思想虽为后世所沿用却再也没有取得主导性的地位,讲求为政以德、执两用中等的儒家思想与系统性和实践性强的法家思想与制度的结合,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核和价值诉求。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 年12月24目14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思想经历汉初的复兴并在汉武帝的提倡下,社会地位才逐步提升而形成风气。

B.“儒法合流"最早在两者的对立中进行,界限分明,之后作为一体的两端,不断契合。

C.随着“儒法合流"不断深化,“修经明学"的儒生和文法之吏也处于不断的融合之中。

D.政府中文法之吏逐渐放弃排儒立场改学儒术的现象,表明法家思想已被儒学取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论证了汉初“儒法合流”体现出了儒家渐盛、法家减弱的发展趋势。

B.选文第二段通过儒家德治观念对实际政治影响逐渐加大的角度来论证儒法合流。

C.选文第三段通过文法之吏逐渐放弃排儒立场而改学儒术的角度来论证儒法合流。

D.“吏服训雅,儒通文法”,可以看做是对汉魏之际“儒法合流"现象的准确概括。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汉武帝时虽提倡儒学,但当时的儒生大多只是备咨询之用,还没有在政府中任职。

B.汉元帝时儒生大量进入政府任职,出现了儒生短缺的现象,儒生的功用变得务实。

C.文法之吏改学儒术,逐渐放弃排儒立场,既是自己主动的追求,也是政府的要求。

D.法家思想从汉代,到一直为后世所沿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传统文化的主流。

 

1.D 2.A 3.B 【解析】 1.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D项,“表明法家思想已被儒学取代”分析有错,是表明儒法合流。故选D项。 2.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A项,“体现出了儒家渐盛、法家减弱的发展趋势”的不是汉初,是宣帝以后。故选A项。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还没有在政府中任职”分析有错,博士就是太学里的教师,是享受国家俸禄的公职人员。 C项,“也是政府的要求”分析有错,从下文的解释来看,应该是外部环境所迫。D项,“是传统文化的主流”分析有错,原文是“法家思想虽为后世所沿用却再也没有取得主导性的地位”。故选B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现在最强的感觉是什么?是未来感。”有作家曾评论道,“未来已来,只是分布得还不太均匀”。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越来越多的未来感已经出现在现实生活当中,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不经意生长。但无论如何,开往未来的列车不会停下。在通往未来的列车上,每个人不仅仅是乘客。人在通往未来的过程中拥有主观能动性,可以主动地寻找和制造未来感。如此一来,更多的“未来感”就会层出不穷。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其中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参考材料一的方式,分别写出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反驳的话。要求符合逻辑,句式基本一致,每处不超过30字。

材料一:李贺考进士。有人说:他父亲名字中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按照避讳的原则,他不能考进士。韩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父亲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

材料二:众人聊起京剧大师谭鑫培演出的《秦琼卖马》。胡适说:“京剧太落伍,甩一根鞭子就算是马,用两把旗子就算是车,应该用真车真马才对!”黄侃反驳说:“_______

材料三:加拿大外交官朗宁出生于中国,在参选省议员时,反对派:“喝中国人的奶长大的,身上一定有中国血统”。朗宁反驳说:“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校一在校学生写给母校百年庆典的文章的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金秋十月,惊闻母校百年庆典,我夜不成眠!饮水思源,永难忘怀!回想在母校生活和学习的这几年,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们都给了我兄弟般的鼓励和帮助!今年,是您百年诞辰!弦歌百年今又始,桃李不言满庭芳。祝福您,我的母校!祝愿各位恩师扬名杏林!祝愿莘莘学子学业有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以高铁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    ,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          )。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   ,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    ,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中国铁路凤凰涅槃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以内;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仅仿真计算生成的结果数据就高达5000G。解码中国高铁成功的深层次密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讳言  舍本逐末

B.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讳言  舍近求远

C.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置疑  舍近求远

D.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置疑  舍本逐末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

B.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

C.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D.外国提供了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B.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C.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D.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一句,以金属变化来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改变和提升,而“__________”一句,则说明了君子智慧明理、行为无过的原因。

(2)《琵琶行》中,“_________”一句借鸟声描写琵琶声的婉转流利,“______”一句借泉水描写琵琶声的艰涩低沉。

(3)《师说》中韩愈提出对于老师的选择,无关于年龄长幼和身份贵贱,择师的标准应该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