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2017年,勒索病毒袭击了100多个国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2017年,勒索病毒袭击了100多个国家的数十万用户。一款冒充某流行游戏辅助工具的勒索病毒,通过PC端或手机端的社交平台大肆扩散,设备一旦感染,病毒就会把手机里的照片、云盘等目录下的个人文件进行加密,继而向用户勒索赎金。

这几年,此类网络安全事件迭出,引起人们的关注。下面是针对互联网应用安全的民意调查:

你对当下的互联网安全是否有信心

 

(摘编自《细数2017年网络安全事件调查》)

材料二  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等“网络雾霾”正逐渐形成危害网络健康肌体的毒瘤,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困扰。网络谣言层出不穷,在网络平台上大肆扩散,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网络诈骗更是令人防不胜防,一些假冒交易网站的域名和正式的网站差别很小,此类假网站利用系统漏洞,在用户点击后,先在后台下载一些恶意代码,在用户访问此网站时,迅速跳转到骗子预先设计好的恶意交易网站上去,让用户不容易觉察,从而导致密码被窃、资金丢失等。

(摘编自《警惕“网络雾霾”》)

材料三  以前的病毒时代,主要依靠防火墙和反病毒软件,靠的是对网络攻击行为和病毒进行识别的技术引擎。其核心是寄希望于建立一个攻击特征库,就像设立一个黑名单,进而据此能够识别病毒或者网络攻击。今天,很多网络攻击可以像化妆易容一样,特征被隐藏或伪装了,仅凭特征库很难识别;而且新的病毒或攻击就像犯罪分子每次都派出一个新手一样,很少在我们的黑名单上,这样就很难去识别和防御。

作为多年从事网络安全的企业家,我认为,不仅网络安全的威胁与挑战越来越大,而且各类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等网络问题也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摘编自《360集团总裁关于网络问题的思考》)

下面是部分网友在这篇文章后的留言:

网友甲:防火墙,防火,防盗,不防病毒。

网友乙:那必须的啊。现在上网的人越来越多,安全防护是重中之重。

网友丙:网络安全很重要。

网友丁:净化网络环境人人有责。

材料四  网络环境的净化非一朝一日之功。广大网民要坚持依法上网,做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积极践行者。互联网企业要在维护网络安全中发挥应有作用。各监管部门“应该像治理大气雾霾一样治理网络雾霾”,及时解决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等突出问题。

今后,要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发展和壮大网上正能量,让网络空间进一步清朗起来。

(摘编自《网络环境需净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网民对互联网安全的态度有喜有忧,更多的网民还是对网络安全持乐观态度。

B. “网络雾霾”像“大气雾霾”一样,笼罩了整个网络,治理起来并非易事。

C. 网络的发展催生了网络病毒的发展,网络病毒的更新增大了网络安全的隐患。

D. 网友留言不尽相同,更多的网友希望能够及时预防网络病毒,保障网络安全。”

E. 网民要依法上网,文明上网,不恶意传播虚假信息,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

3.综合四则材料,概括净化网络环境的好处。

 

1.C 2.DE 3.①保护网民信息安全,增强网民对网络安全的信心。②驱散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等雾霾,让网民免遭损失。③利于网络健康发展,利于网络正能量的传播。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考核的方式是用框架图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其中C项,“成为”错误,应是“扮成正式网站”。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更多的网民持乐观态度”错,从统计图中看,对现在和未来均有信息的仅占23%;;B项,“笼罩了整个网络”说法绝对;C项,“催生了网络病毒的发展”错,无中生有。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你对当下的互联网安全是否有信心”概括第一点;根据“各监管部门‘应该像治理大气雾霾一样治理网络雾霾’,及时解决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等突出问题”概括第二点;根据“今后,要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发展和壮大网上正能量,让网络空间进一步清朗起来”概括第三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卜白

袁良才

民国时期的上海,凭一张纸名满天下且赚得盆满钵满的,只有《申报》。

《申报》副刊《自由谈》更是牛气冲天,在上面发稿的多是鲁迅、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这样的超级大腕。文豪扬眉吐气,编辑、记者先生也神气活现,洋气十足。但凡事都有例外。卜白就是个例外,不,简直是个另类。

他是《申报》的资深编辑,陈寅恪的高足,国学功底不可作等闲观,却土得掉渣,土得冒烟儿。瘦高个儿,白净无须,常年着一袭青布长衫,足穿黑色方口布鞋,架着一副琇琅圆形近视眼镜,讲一口江南土语。

在报社,他专司划版、校对,有时副刊缺边少角的,主笔大人就会说一声,卜先生,您给补一点白吧。

卜白二话不说,展纸挥毫,须臾立就:或杂谈,或轶闻,或小幽默,或诗画配,虽短小得可怜,却鞭辟入里,妙趣横生,无不是锦绣文章。

不少读者就是冲着卜白的补白文章,才订买《申报》的。其补白文字,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历史,无所不包,涉笔成趣。依其姓名谐音,人送雅号“补白大王”。真是通才、捷才、怪才。

怪才必有怪癖。他嗜茶。西湖龙井、碧螺春、太平猴魁,他宁愿饿肚子也要设法买来饮。有好事者悄悄做了统计,卜白每天饮茶能饮掉五瓶热水,可见嗜茶之深。但他很少如厕,你说怪也不怪?

一天,主笔大人对卜白说,卜先生,您也该给自己的人生补补白啦。卜白会意,三十好几的人,竟酡红了脸,期期艾艾道,不急,不急。事业未就,何以家为?主笔不由分说,扯着卜白的青布长衫袖口说,走,我陪您去见一位女士,我太太已候在那里了。

卜白见到那位神情忧伤的女士,得知她男人是谢晋元的部下,在淞沪战役中为国捐躯了,撇下孤儿寡母,卜白竟爽快地应承了这桩婚事,主笔夫妇大感意外,又惊又喜。

卜白一段话让女士为之涕泪交流:我虽一介书生,亦当为抗战效绵薄之力。让我为你这个抗日英烈之家补白吧!再说,你的娘家福建安溪有好茶“铁观音”呢!

卜白没啥业余爱好,除了饮茶,就是看看京戏,尤其迷梅兰芳的戏,一来二去,结识了梅兰芳,成为票友。

一次,梅兰芳在天蟾舞台演《贵妃醉酒》,观者如堵,一票难求。卜白却接到了梅兰芳专门差人送来的戏票。卜白急急地赶到剧场,戏正待开演,梅兰芳的嗓子突然发不出声音了,在后台急得团团转!

卜白听闻,急急如风地挤进后台,对梅兰芳说,救场如救火!你在台前演,我在台边唱,合作一曲双簧。

梅兰芳将信将疑,台下的观众已作哄叫闹起来,梅兰芳只得上台去。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见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剧场顿时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

整场戏下来,梅兰芳的表演与卜白的唱腔念白浑然一体,俱臻妙境,竟无一名观众识破此中玄机。

事后,梅兰芳特意答谢,卜白又是一句,急人所难,君子不可不为,补白亦大快事也!

民国三十八年初夏,解放军的隆隆炮声响彻大上海城郊,吴淞口外。汤恩伯率重兵扼守上海。

《申报》选派战地记者,“大笔杆子”们虽西装革履,却顿失绅士风度,不是低头狠劲抽烟,就是把咖啡喝得嘴里一半、地上一半。卜白饮了一口铁观音,一抹嘴,石破天惊地说,我去!

有一天,上海市民突然从《申报》上看到一则快讯: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刘昌义中将率部投诚,为解放军打开进入上海中心城区的大门。

谁也没想到,这竟是卜白平生最“得意之作”。多年后,卜白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我是中共隐蔽战线的一名战士,策反敌人弃暗投明,是我对军事斗争的一种补白!

卜白,姓卜名白,一生补白。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8期,有删减)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极为凝练,不仅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而且写出了《申报》的社会影响力及其效益情况,为人物出场营造了一个特殊的环境。

B. 《申报》副刊《自由谈》有鲁迅、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这样的超级大腕投稿,文豪聚集如云,这是《申报》“凭一张纸名满天下”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C. 小说善于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竟酡红了脸,期期艾艾道,不急,不急。事业未就,何以家为”,通过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人物性格。

D. 解放军进攻上海时,卜白挺身而出去做战地记者,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是中共隐蔽战线的一名战士,他想为军事斗争做出自己的贡献。

2.小说以“补白”为中心谋篇布局,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这篇小说在行文过程中提到了主人公之外的许多其他人物,如记者先生、主笔大人、梅兰芳及《申报》的“大笔杆子”们等,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在中国古典传统中,海或者四海历来被认为是包围中国的最外部边界,提到它们就意味着“天下”,格外有壮阔之气。在中国古典文学中,颇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类的名句。

古代中国,水无疑是赖以立国的农业生产中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水的清洁和滋生功能,使水象征了纯洁和生命,直接地渗透到诞生、成年、婚嫁与丧葬等重大人生礼仪中。胡朴安的《中华全国风俗志》中记述安徽“婴儿三日后,必为之净洗,谓之洗三朝”。“奈河”则是传说中幽冥间的界河。上巳节这天王公平民多踏青水边,杜甫《丽人行》即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吟咏。古中国人常因这种水畔聚会唱和而感发深刻的生命意识。

儒家经典《孟子·告子上》巧妙地用水性的善变喻人性的易为扭曲,言人之善良本性同流水趋下的本性类似;《孟子·尽心上》《孟子·离娄下》认为:流水之有本有源和奔流不息,如同君子之立身行事。

而老子亦褒举流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褒举的实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道家理念。而《庄子·秋水》则以流水入海后的浩渺无垠喻得道后的境界。在唐代以后三教合流的文化氛围中,流水意象呈现出多种文化“涵化”的倾向。

流水意象也藏蕴了无限人生之慨,每每展示了文人作家群体的双重性格与两难处境:其执着进取与悲观幻灭时时胶着一体。

流水无往不在,而且具有运行的持续性,最为贴近和形象地体现了事物递进的特征,因而流水总是被古人用来感叹时光、机缘、情爱、功业以至年华、生命、国力的不可复返性,表达惜时叹逝的情愫。《诗经·大雅》即有“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的警句,用流水的永逝无回,譬喻君臣不勤于政则必失怙于天。李白的《古风》《江上吟》感流水悟富贵功名不可久驻:“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陆游《黄州》“江声不尽英雄恨”等,倾诉了岁月蹉跎带给人难以排解的失落感。流水意象在文学内部中的运动,在后世的叙事文学中更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如被毛宗岗父子置于《三国演义》卷首的杨慎《临江仙》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其由浩荡东流的长江缅怀历史上风云人物的短暂人生。而《牡丹亭》中也有杜丽娘的“似水流年”之嗟。上述例子反映了主体无法超越时间规定性与自身有限性的永恒悲剧和痛苦。

流水意象固然强调了文人的感伤与忧患情怀,使之常常悲凉地感发人生苦短的危机感,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便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悲慨”诗风。然而,流水意象并非只有消极意义,它往往也作为人们珍惜光阴年华、不甘庸碌无为的积极象征符号而存在,反映了华夏民族柔韧、沉稳的精神。

(选自《中国象征文化》,有删改)

1.下列关于水的象征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古代中国,水有清洁和滋生功能,象征着纯洁和生命,民间为婴儿“洗三朝”就是此象征意象的体现。

B. 孟子认为水性与人性相似:流水有趋下的本性,人有善良的本性;流水的有本有源、奔流不息就像君子的立身行事。

C. 老子关于水的“柔弱”与“坚强”的讨论体现了道家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理念,而庄子认为水的浩渺无垠象征着得道后的境界。

D. 唐代以后,流水的象征意象呈现出多种文化“涵化”的倾向,常被用来感叹时光、机缘、情爱、国力等的不可复返性。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文人作家的作品中,流水有时候象征着执着进取,有时候象征着悲观幻灭,流水意象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都藏蕴了无限人生之慨。

B. 流水的特性是奔流不息,无往不在,它常象征着事物的一去不复返,因此文人常借流水意象抒发惜时叹逝之情。

C. 陆游的“江声不尽英雄恨”和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反映了古代诗人无法超越时间规定性与自身有限性的永恒悲剧和痛苦。

D. 中国文人常常借流水意象表达珍惜光阴年华、不甘庸碌无为的思想,而流水也能反映出华夏民族柔韧、沉稳的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典文学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诗句表明,海或者四海历来被认为是包围中国的最外部边界,它们意味着“天下”。

B. 水与古中国人的一些生活习俗有关,人们常在上巳节这天在水边踏青,杜甫的《丽人行》就描写了与这一习俗相关的画面。

C. 因为流水无往不在,具有持续性运动的特点,所以流水意象在文学内部也是运动的,并随着文学的发展而具有更多的象征意义。

D. 中国文人常借流水抒发感伤与忧患情怀,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便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去概括“悲慨”诗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

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在中国网民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

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说起梅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个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人,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丢官弃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诗,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鰲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有一次和一个日本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

1.下列词语中的说,与说起梅花的说,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 游说    B. 说和    C. 话说    D. 学说

2.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与雅致的苏菲相比,梅是不大动听的中文名字,因此令作者耿耿于怀。

B. 文中那位意大利人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力,作者期待他写出梅花四弄。

C. 本文明写对梅的热爱,在无意识中也表现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隔膜与误解。

D. 在旅居海外的作者看来,梅花不仅渗入了自己的生活,也象征了民族精神。

3.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墨梅是用水墨画出的梅花,在黑白浓淡之间呈现出疏、瘦、清、斜之美。

B. 由林和靖众芳摇落独暄妍一诗诗体推断,该诗写作年代是在魏晋年代。

C. 倒数第三段中称梅花是人间尤物,尤物在这里指特别美好的事物。

D. 梅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都是历代中国画家酷爱的创作题材。

4.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

5.本文结尾写道: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请紧扣书香与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 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鲜明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

C. 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忧。

D. 本诗在写法上与《登高》完全相同,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E. 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

2.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