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说起梅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说起梅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个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人,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丢官弃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诗,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鰲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有一次和一个日本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

1.下列词语中的说,与说起梅花的说,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 游说    B. 说和    C. 话说    D. 学说

2.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与雅致的苏菲相比,梅是不大动听的中文名字,因此令作者耿耿于怀。

B. 文中那位意大利人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力,作者期待他写出梅花四弄。

C. 本文明写对梅的热爱,在无意识中也表现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隔膜与误解。

D. 在旅居海外的作者看来,梅花不仅渗入了自己的生活,也象征了民族精神。

3.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墨梅是用水墨画出的梅花,在黑白浓淡之间呈现出疏、瘦、清、斜之美。

B. 由林和靖众芳摇落独暄妍一诗诗体推断,该诗写作年代是在魏晋年代。

C. 倒数第三段中称梅花是人间尤物,尤物在这里指特别美好的事物。

D. 梅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都是历代中国画家酷爱的创作题材。

4.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

5.本文结尾写道: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请紧扣书香与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C 2.D 3.B 4.情境: (1) 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寒冬,欣赏梅的一树繁花。 (2) 在风雪夜后,欣赏千年干枯老梅琼枝吐艳,让人感到绝处逢生的希望。 (3) 在为情所困,辗转反侧之时,幽香袭来。 (4) 想象在不同的情境下赏梅,伴以诗酒琴笛,有一种飘飘欲仙之感。 品质与格调: (1) 不畏风雪,坚忍不拔(2) 顽强不屈的生命力(3) 高洁孤傲淡然(4) 超凡脱俗 5.“书香”本义指笔墨之香,在文中指梅花的绘画作品以及梅花所蕴含的疏,瘦,清,斜之美。“诗心”本义为诗歌的情感,在文中指从古至今有无数的咏梅佳作,呈于书本,萦绕于心,把梅花的品格深入到血液灵魂和心里。并且给了我们与众不同的审美体验,陶冶人心。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人爱梅,种梅,写梅,赏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梅花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清高孤傲精神的象征,表达作者对梅花这种品格的赞美。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对实词的理解“说起梅花“的”说“意思为提及、提到。A项,“游说”中“说”的意思是用话劝别人。B项,“说合”中“说”的意思是从中介绍,说和。C项,“话说”中“说”的意思是提及、提到。D项,“学说”中的“说”意思是言论、主张。故答案应为C项。 2.试题分析:本题考察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项,作者虽然觉得这个名字极美,但又觉得梅这个名字太俗,闷声闷气,难以启齿,所以才给自己起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B项,作者只是说这个意大利人有艺术感染力,并没有说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染力,文中并没有体现出期待。C项,作者并不是“无意识”的表现,而是“有意识”地这样写。D项,文章中多处提及梅花,并且梅花也象征民族精神。故答案应为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 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鲜明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

C. 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忧。

D. 本诗在写法上与《登高》完全相同,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E. 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

2.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下题。

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孟頫才气英迈,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上。时方立尚书省,命孟頫草诏颁天下,帝览之,喜曰:“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二十四年,授兵部郎中。有王虎臣者,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孟頫进曰:“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帝悟,乃遣他使。

二十七年,桑哥遣忻都及王济等理算天下钱粮,已征入数百万,未征者尚数千万,民不聊生,自杀者相属。孟頫与阿剌浑撒里甚善,劝令奏帝赦天下,尽与蠲除。阿剌浑撒里入奏,如孟頫所言,帝从之。二 十 九 年 出 济 南 路 总 管 府 事 时 总 管 阙 孟 頫 独 署 府 事 有 元 掀 儿 者 役 于 盐 场 不 胜 艰 苦 因 逃 去 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儿,既诬服。孟頫疑其冤,留弗决。逾月,掀儿自归,郡中称为神明。佥廉访司事韦哈剌哈孙,素苛虐,以孟頫不能承顺其意,以事中之。会修《世祖实录》,召孟頫还京师,乃解。

仁宗在东宫,素知其名,及即位,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孟頫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篆、隶、楷、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前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

(节选自《元史·赵孟頫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搜访遗逸于江南   遗逸:遗留隐逸者    B. 自杀者相属      相属:相连,相继

C. 以字呼之而不名   不名:不直呼名字    D. 不知其经济之学    经济:经营,管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实录是中国古代帝王去世后,继任者根据前代帝王的所作所为而编定的史著。本文中的《世祖实录》是记录元世祖忽必烈生前事迹的著作。

B. 东宫是太子所居之宫殿名,如若太子当了皇帝,曾经长期住过的地方就被称为潜邸。

C. 中国古代称别人用字以示尊重,而称自己则往往用名表示自谦。本文中皇帝以字称赵孟頫是对赵孟頫的极大恩宠。

D. 署在古代官场指暂代官职。赵孟頫出京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其总管缺任,由赵孟頫代理其职,管理府中事务。

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B. 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C. 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D. 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孟頫才华横溢,受到皇帝器重。他看书过目成诵,写文章一挥而就;尚书省刚设立,他便承旨起草诏书,受到皇帝赞赏。

B. 赵孟頫明察秋毫,断案如神。元掀儿的父亲诬告他人,被诬告的人也已认罪,赵孟頫怀疑另有隐情,悉心审理,真相大白,受到人们称赞。

C. 赵孟頫见识过人,体恤百姓。他分析赵全案件,认为王虎臣难以秉公办理,不宜派去查案;劝阿剌浑撒里上奏免除百姓钱粮,得到皇帝应允。

D. 赵孟頫文学、书画闻名天下,政治才华常被忽略。皇帝称赞他可与李白、苏轼相比,他的书法作品被天竺国视为宝物,政治才能却少被提及。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

(2)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

 

查看答案

名句名篇默写。

(1)《邹忌讽齐王纳谏》 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存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的艰辛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4)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____?有的专家总结出以下几点:一是____,流感病毒最大的特点是容易变异,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遏制流感的流行传播;二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前往通风欠佳及拥挤场所;三是注意均衡饮食,多喝水,定时运动,有足够的休息,以____;四是清洁脸部和口鼻部,减少感染的机会。五是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必要时戴上口罩,并定时更换。六是洗手,这是预防病毒传染的非常重要的方法。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_____ ,____ ,_____ ,______,______ 。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④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A. ④②①③⑤    B. ①②④⑤③

C. ①④②③⑤    D. ④①②⑤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