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逝者如

(2)而未尝

(3)而吾与子之共

(4)而卒莫消长

(5)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2.“逝者如斯”,语出《_______________》,它的语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超越自我,把生命放到宇宙的永恒中加以考察,终于积郁释然,作出了超旷达观的解释,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⑴之

纵一苇所如           凌万顷茫然

扣舷而歌             倚歌而和

哀吾生须臾           苟非吾所有

⑵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之下         月出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托遗响悲风。

⑶其

而不知所止                    声呜呜然

何为然也                      方破荆州

⑷而

固一世之雄也,今安在哉              侣鱼虾友麋鹿

耳得之为声                          下江陵,顺流东也

 

1.(1)这,指江水 (2) 流走 (3)享有 (4)消减或增长 (5)凌乱 2.《论语•子罕》 江水滚滚流去,比喻时间易逝 3.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4.⑴纵一苇之所如(助词,无实义)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苟非吾之所有(助词,的) ⑵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托遗响于悲风(介词,给) ⑶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⑷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 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解释实词的含义,一定要结合句意。逝者如斯:斯,这,指江水。而未尝往也:往,流走。而吾与子之共适:适,享有。而卒莫消长也:消长,消减或增长。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狼籍,凌乱。 2.试题分析:该题要求写出成语“逝者如斯”的出处,并解释。该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情况。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逝者如斯”,语出《论语•子罕》,它的语意为江水滚滚流去,比喻时间易逝。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答题前先通读该段落,整体理解段落内容。题目提示,“作者超越自我,把生命放到宇宙的永恒中加以考察,终于积郁释然,作出了超旷达观的解释”,要求回答得出了什么结论。前文阐述,结论在后文,“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作者的心情变得超旷达观。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平时学生中要注意积累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该题考查“之”“于”“其”“而”四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这些虚词有多种意义和用法,理解时要结合所在的句子进行分析。考生平时要对这些虚词进行整理,做积累。比如“之”的用法:(1) 动词用法 (2) 代词用法(3) 助词用法。1)动词,到。 (2)代词: ① 第三人称代词。②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我(们)、自己。③指示代词。这、这种、这些。(3)助词①定语后置的标志。②宾语前置的标志。③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④定语的标志,“的”。⑤补语的标志,“得”。⑥音节助词,可不译。该题中,纵一苇之所如:之,助词,无实义;凌万顷之茫然: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扣舷而歌之:之,音节助词,不译;倚歌而和之:之,代词,代“歌”;哀吾生之须臾: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苟非吾之所有:之,助词,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语段,回答后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归纳此语段的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语出 ____ 时代的曹操所写的《 》诗。

3.“孟德之困于周郎”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往事。

4.作者列举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不同于其他句式的一项是( )

A. 而又何羡乎?    B. 而今安在哉?    C. 何为其然也?    D. 故凡愚者莫我若也。

 

查看答案

指出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

何为其然也?

A.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B.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 何以战?

 

查看答案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句子。

1.前赤壁( )

A. 酾酒临江,横槊诗,固一世之雄也。

B. 刻唐贤今人诗于其上。

C. 其二。

D. 孰知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2.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

A. 少焉,月出东山之上。    B. 赵尝五战秦。

C. 寄蜉蝣天地。    D. 其势弱秦。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A. 月明星稀,乌鹊飞。    B. 方其破荆州、江陵。

C. 任意东西    D. 顺流而也。

4.鱼虾而友麋鹿。( )

A. 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 月明星稀,乌鹊飞。    D. 明月而长终。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划加点词语的意义

七月既望                        举酒

白露江                        一苇之所如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渺渺兮予怀

歌而之                      余音袅袅,不绝如

正襟坐                        一世之雄也

哀吾生之须臾                    知不可乎骤得

则天地不能以一瞬              而吾与子之所共

相与枕藉乎舟中                   山川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