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醉白堂记 苏 轼 故魏国忠献韩公①,作堂于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醉白堂记

苏 轼

故魏国忠献韩公,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羨于乐天而不及者。天下之士,闻而疑之,以为公既已无愧于伊、周矣,而犹有羡于乐天,何哉?

轼闻而笑曰:公岂独有羨于乐天而已乎?方且愿为寻常无闻之人而不可得者。天之生是人也,将使任天下之重,则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凡不获者求得。苟有以与之,将不胜其求。是以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岂所欲哉!夫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浩然将归老于家,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足怪者。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于公,较其所得之厚薄浅深,孰有孰无,则后世之论,有不可欺者矣。文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四夷八蛮想闻其风采,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此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也。乞身于强健之时,退居十有五年,日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府有余帛,廪有余粟,而家有声伎之奉。此乐天之所有,而公之所无也。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于后世。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此公与乐天之所同也。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

方其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后之君子,实则不至,而皆有心焉。臧武仲自以为圣,白圭自以为禹,司马长卿自以为相如,扬雄自以为孟轲,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由此观之,忠献公贤于人也远矣。

昔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既葬,忠彦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而书之。

【注】①魏国忠献韩公:韩琦,谥忠献。②伊、周:指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文采表于后世        表:表露

B. 文致太平              致:传达

C. 而皆有侈心焉          侈:夸大

D. 方其寓形于一醉也      寓:寄托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乃泣书之              怒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B. 所欲哉              且行千里,谁不知

C. 忠献公贤于人也远矣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谓也

D. 忠彦告                皆好辞而赋见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首叙明建堂和命名的来由,并由"醉白" 二字推出"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的猜想,从而在读者面前设下悬疑。

B. 作者通过古之君子与后之君子的比较,来说明真正君子的品德和行为远远超过他们的名声,从而烘托出韩琦就是一位难得的君子。

C. 文章通过对韩白的比较,颂扬了韩琦才华出众,功勋卓著,却不以功高自诩的谦谨态度,也否定了他恬退的志趣。

D. 文章议论风生,文思翻涌,似远实近,似泛实切,颇能表现出苏文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

(2)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

5.用斜线(/)给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

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

 

1.B 2.A 3.C 4.(1)忠献公既不因为自己所拥有的而自夸,也不因为自己所缺少的而自卑。 (2)崔浩自比为张良,然而后世始终不赞同他们。 5.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致:取得。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A项,都是连词,表修饰;B项,代词,他/语气词,表反问语气;C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介词,把/介词,凭。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错在“否定了他恬退的志趣”。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要注意每个语句中的关键词,(1)以:因为。多:自夸。少:自卑。(2)以为:把……当作……。莫:不。许:赞同。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本段大意和主语的变换及文言虚词“其”“是以”“而”等判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书蒲永昇画后

苏 轼

古今画水,多作平远细皱。其善者不过能为波头起伏,使人至以手之,谓有洼隆,以为至妙矣。然其品格,特与印板水纸争工拙于毫厘间耳。

唐广明中,处士孙位始出新意,画奔湍巨浪,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尽水之变,号称神逸。其后蜀人黄筌、孙知微皆得其笔法。始知微欲于大慈寺寿宁院壁作湖滩水石四堵,度经岁,终不肯下笔。一日,仓皇入寺,索笔墨甚急,奋如风,须臾而成。作输泻跳蹙之势,汹汹欲崩屋也。知微既死,笔法中绝五十余年。

近岁成都人蒲永昇,嗜酒放浪,性与画会,始作活水,得二孙本意。自黄居寀兄弟、李怀衮之流,皆不也。王公富人或以势力使之,永昇辄嘻笑舍去。遇其欲画,不择贵贱,顷刻而成。尝与余临寿宁院水,作二十四幅,每夏日挂之高堂素壁,即阴风袭人,毛发为立。永昇今老矣画亦难得而世之识真者亦少如往时董羽近日常州戚氏画水世或传宝之。如董、戚之流,可谓死水,未可与永昇同年而语也。元丰三年十二月十八日夜,黄州临皋亭西斋戏书。

(原文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人至以手之             扪:摸

B. 度经岁,终不肯下笔       营:规划

C. 如风,须臾而成         袂:胸襟

D. 皆不也                   及:比得上

2.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永昇今老矣/画亦难/得而世之识真者亦少/如往时/董羽近日常州戚氏画水/世或传宝之

B. 永昇今老矣/画亦难/得而世之/识真者亦少/如往时董羽/近日常州戚氏画水/世或传宝之

C. 永昇今老矣/画亦难得而世之/识真者亦少/如往时董羽近日常州戚氏/画水/世或传宝之

D. 永昇今老矣/画亦难得/而世之识真者亦少/如往时董羽/近日常州戚氏画水/世或传宝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其品格,特与印板水纸争工拙于毫厘间耳。

(2)王公富人或以势力使之,永昇辄嘻笑舍去。

4.苏轼在这一篇生动且深刻的画论中,运用了哪些手法阐释了绘画创作上的什么道理?你是怎样理解这些道理的?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轮扁,轮者也            斫:雕斫

B. 余因而之                实:证实

C. 而临事忽焉之            丧:亡失

D. 卷而哭失声              废:撕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叶叶累之                时翘首遐观

B. 乃见所欲画者            尔无忘乃父之志

C. 始生,一寸之萌耳      二虫又何知

D. 二百五十匹绢            其声呜呜

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B.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

C. 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

D. 足相蹑于其门

4.下列句子共编为四组,其中全能体现艺术创作思想的一组是(    )

①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②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③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

④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

⑤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⑥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A. ①②⑤    B. ③④⑥    C. ③⑤⑥    D. ①②④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一篇杂记,记叙了苏轼与文与可之间的深厚情谊,并阐述了文与可的画竹理论,是一篇有回忆,有议论,深情缅怀亡友的文章。

B. 本文按时间顺序行文,表达方式自由灵活,语言凝练生动,虽有悼念之意,却又没陷入哀伤的情绪之中,寓庄于谐,文理自然。

C. 苏轼用庖丁解牛和轮扁斫轮的典故来类比文同画竹,他认为文同具有高超的画竹才能,但画竹只是作为寄托,他实际上是了解掌握了事物规律的人。

D. 作者引用曹操祭桥玄的典故,来说明他记述当年与文同的“戏笑之言”,既表达了他们之间的亲密无间,又表达了对当年文同教导自己的感谢。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2)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

(3)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查看答案

荆楚大地,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这片广阔的大地上,有数不清的文人墨客,有赏不尽的人文景观:屈原、诸葛亮、李白、崔颢、苏轼、闻一多等;武当山、荆州古城、黄鹤楼、古琴台、黄州赤壁等都天下闻名。联系课文和相关内容,从以上历史人物或旅游景观中选出两项完成以下对联。

(1)苏东坡贬谪黄州感慨赤壁赋,       

(2)        ,临赤壁遥想公瑾谈笑英姿慨华发早生。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北宋画家文同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                        

①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

②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

③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

④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

⑤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⑥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就会立刻浮现在眼前

A. ②③④⑥①⑤    B. ②③①④⑥⑤    C. ⑤①⑥②④③    D. ⑥③⑤①②④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习书法无捷径可走,只有从一点一滴学起,多临摹,多创作,拓宽视野,记之于心,熟之于手,达到心手相应,才能日益进步。

B. 彪悍的匪首凶猛扑来,一名特种兵迅速侧身而上,一个背摔将其摔倒在地,兔起鹘落之间,已锁住匪首喉咙。

C. “我们考虑做乡村旅游,搞特色农业采摘体验,鼓励群众办农家乐,让村里整体致富。”对于村子的发展前景,新庙村负责人胸有成竹

D. 这次出台的具体举措只是高考改革的“中点”,而绝非“终点”。高考改革还需“庖丁解牛”,从细处一一落实,任重而道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