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两名大学生利用长假,脚球轮滑鞋,历时5天半从山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两名大学生利用长假,脚球轮滑鞋,历时5天半从山东到北京,完成了一次长达五百多公里的“长途刷街”实现了一个多年的青春梦。许多网友为其叫好:“有志者,事竞成!“为轮滑带来正能量!”而一位交警则指出:“轮滑鞋代步上路,連反了交通法规,是不对的,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会受到相应处罚。”

生活中,类似的事井不鲜见,“好"的事可能是“不对”事。而另一面,“对”的事也不一定都是“好”的事,比如符合校规的着装不一定是学生心仪的着装,比如书法家为了写出好字常常打破正确的笔顺以求艺术上更美……

不同情况下,不同领域中,人们对“对与好”的理解认识各不相同。你对此又有着怎样的理解?请结合现实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或认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对与好 “你的三观很正”这句话的真实意义是:你的三观很巧正好与我相同——网络众人。 什么是对,什么是好,这是个问题。对于低级生物,能活下去,繁殖下去的就是对,就是好,两者是一样的。但人类早就找到了新陈代谢与繁殖之外的事情,因此,对于我们,“对”与“好”不在重合。 古人云: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但现实里大多数人属于君子小人中间的一部分,是以人人“同”,但不一定“合”。我认为“对错”在于法律和大众道德,而“好坏”则在于对社会的思考层次。前者变动的频率很慢,基本上只有改朝换代之时才会从根源上改变,但后者可谓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因此,我暂且推出一个结论: “好坏”决定了未来的“对错”,但受制于过去的“对错”。(其实也受制于现在的“对错”) 两大学生轮滑刷街千里,燃了青春也犯了法纪。这事无疑是带有正能量的,众多支持叫好者就是证据。但这“好事”却不是“对事”,因为它违背了法规。换个思考角度,若未来轮滑成为一种交通方式,如今日之自行车,那怎可能没有对应的交通法规让人们来一次合乎法律的轮滑之行?只不过现在法律还没到而已。 “好坏”与“对错”的相互转化周期很长,所以我回头看远了些:几乎所有的革命的理由,体制的推倒重来都有一个根本原因——“对错”标准已经不能匹配人们心中的好坏,他们的矛盾激化了,必然会有一方被改变——但,“好坏”得标准一般不会倒退。所以那些革命的成功可能迟到,但从不缺席。从戊戌变法到新中国成立,一旦“不再做奴民”的好坏标准推出,古老的“对错”标准在它面前只能玩蛋。从南北战争到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们可以看到“好坏”总是上演着先被老“对错”压迫,然后长大打倒老“对错”成为新“对错”,老去后再重演“好坏”推翻的戏码。无一例外。 “好坏”的变化本质关联的太多,现在的我上说不明白,但我亦能对事件作出判断:当“对错”与你的“好坏”相悖,不妨现在二者的交集里观望一会儿,顺便读写书,丰富一下自己。校服冬凉夏暖且丑,不妨先穿着,总有一天学生能穿上心仪的着装。要知道,如果某些人制定的“对错”长期违背“好坏”他们总是会死得很惨。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任务是:不同情况下,不同领域中,人们对“对与好”的理解认识各不相同。你对此又有着怎样的理解?请结合现实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或认识。写作本题不能抛开所给的材料,例如两名大学生为了完成青春梦而脚踩轮滑鞋代步上路,由山东至北京完成了五百多公里的刷街。此事刊登到网络上收获的是一片称赞声,但如若没有异味交警指出这是违反交通法规的错事,引起的可能是更多的轮滑、滑板等爱好者将他们心爱的运动搬上本就拥挤且人满为患的公路上,造成更大的交通难题。与之相似的可能是学生为了追求个性美,私自改动校服或者佩戴饰品上学,也可能是某位歌星为了彰显个性而写出不合时宜的词曲。这样追求好,追求个性的方式是错误的。打破常规的一些做法例如书法家为了艺术效果而改变常规笔顺可称之为好,但规定原则确实不可被忽略务实的东西。无法度不可定天下,因此,打破规章以求个性的错事,不可被称为好。材料提供的几个事例,目的是为了引发对于同一事物从不同的利益群体(或个体)出发所引发的对于“好”和“对”这个概念的初级界定——“好”的事可能是“不对”的事;而另一面,“对”的事也不一定都是“好”的事。 “对与好”是一个关系型话题,对于关系型话题各个概念间的关系的研判,需要推理,推理的结论就是立意,就是中心论点。“对与好”这个关系型话题之间的关系研判如下: 1、.对立选择关系 ①“好的事不一定是对的”——生活中,类似的事并不鲜见,“好”的事可能是“不对”的事。 ②“对的事不一定是好的”——而另一面,“对”的事也不一定都是“好”的事, 2、因果或条件关系 ①“只有(因为)对的,才(所以)可能是好的” ②“只要(因为)是好的,终会(所以)是对的” 3、辩证统一关系 做对做好,才能和谐发展。 可见(3、辩证统一关系)的立意最高,其它两种类型最容易陷入单方面立意的误区。 这样,这篇文章的审题结果,是一个中心: 又对又好,是做人做事的终结目标。 在谋篇布局方面,考试可作如下思考: 是什么:什么是“对”,什么是“好”。 为什么:为什么只有对,才能好,二者为什么相依相存。 怎么做:怎样才能做到又对又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写给高三学子的一段寄语,有语法、逻辑、得体等方面的错误,请找出五处并修改。

①高三的无数莘莘学子们,你们好!②寒窗苦读数十载,秉读诗书千万册,③日夜奋进身心劳,只为金榜题名时!④高考,稳的是心,用的是技巧,冷静的是心态,沉着的是头脑,大家只要平时像高考一样紧张,高考就会像平时一样放松。⑤希望你们能够在考场上稳定心态并且积极调节自我。⑥祝你们:最后都能考个高分儿,⑦金榜题名,衣锦还乡!

错处

修改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第①②处不超过10个字,第③处不超过20个字。

国学大师饶宗顾先生生前曾说过,现在的中文系学生不能写古文、____,这样就跟古人隔了一层,不能创作,只有理论,他们将外国的理论生吞活剥,以为自己理解了,____现在学中文的学生写一本书没问题,让他写首古诗却不会写。可是,___ ,不掌握它们,国学研究就没办法突破。

 

查看答案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 导师出国考察,未及与会,他的这份有关环境问题的研究报告暂由鄙人代读,报告难免有不当之处,请诸君批评指正。

B. 张建安是个很传统也很内向的人,遇事每每淡定自若,任凭风急雨骤,他自岿然不动,友人遇难题,问他:“张兄能否奉告一两句?”他却以微笑作罢。

C. 他一生专研,著作等身,享誉世界,今日从大洋彼岸回到母校,当年的同学大都

已白发苍苍,执手相看,老泪纵横,“久仰了,久仰了!”

D. 如果说黄某今日取得了什么成绩的话,那也是仰仗在座诸位的鼎力相助,承蒙厚爱不胜感激。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周小平在网络上的崛起凭借的其实是一股锐气,他用这股锐气帮我们思考和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互联网舆论面前,应保持什么样的处事态度最适宜。

B. 我国即将出台覆盖大中小学各教育盼段、覆盖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和各种形式外语学习成果,使我国英语教学和测评“车同轨,量同衡”。

C. 中围出动轰—6K飞机赴黄岩岛等岛礁附近空域进行了巡航,这代表了中国空军坚定不移地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直至不再被侵犯。

D. 此次梅姨对中国的访问,不仅将推进中英各领域的互利合作,推动两国关系提升到新高度,而且也将为中欧关系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新动力。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袁老师题为《独路相逢勇者胜》的演讲,对一部分同学考前临阵退缩、信心不足等现象进行了分析,可谓鞭辟入里,给人启迪。

②无论是从医护人员的群体荣誉出发,还是从社会的公共利益出发,全面深化改革都刻不容缓。这次改革能不能让医生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呢?我们刮目相看

③几十年飞云掣电,互联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能量,让远隔万里的人们“鸡犬之声相闻”将人类发展的进程调整到同一节奏上。

④在党员教育学习活动中,我们单位的领导不仅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引导广大党员见贤思齐,而且纠正了个别党员独善其身的个人主义处世哲学

⑤在韩国,教育支出跟家庭收入挂钩,极大影响了教育机会的均衡分配,继而造成教育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引发社会关注。

⑥这个周末,恰逢秋阳高照,朗朗乾坤,金灿灿的柑橘挂满枝头,红彤彤的柿子频频点头,碧水青山相映成趣,令人赏心悦目。

A. ①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②⑤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