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精准扶贫异化成“精准填表”“开会脱贫”,导致...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精准扶贫异化成“精准填表”“开会脱贫”,导致做政策落实、调查研究、问题化解等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分身乏术。

B. 如何扩大观众群体并改变自身“小众艺术”的形象,是决定芭蕾艺术能否发展壮大的核心问题。

C. 由于加强了环保督查管控,不合规玻纤小厂陆续关停,近期玻纤系列产品供应量紧缺,库存维持低位。

D. 伏尔泰聆听了牛顿的外甥女讲述苹果坠地的故事,通过他的著作迅速传遍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佳话。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改病句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A项,语序不当,应为“调查研究、政策落实、问题化解”。C项,搭配不当,“供应量”和“紧缺”搭配不当,去掉“量”,应是“供应紧缺”。D项,成分残缺,后面两句主语残缺,在“通过”前加上“这个故事”。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作家阿来认为任何好词佳句的存在都有上下文语境,一味寻章摘句,无助于读懂文章完整的意思。

②好友特地从大洋彼岸寄来了一些适合我父亲调理身体的药品,我敬谢不敏,最终只好收下了。

③目前城管、交警力量捉襟见肘,高负荷运作下,城区基础设施维护及路面环境整改问题显得更加严峻。

④小说《刺青时代》描述小拐触碰到哥哥的尸体时,感到“曾经与他肼手胝足的那个身体突然变得如此恐怖如此遥远”。

⑤做大事业的人,绝不应当求田问舍,过分在乎自己的得失,小说主人公石越是深知这一点的。

⑥近日寒潮夹风带雨影响全城,但环卫工人依然牝鸡司晨,清晨五点就开始工作,成为街头一道“橘色”的风景线。

A. ①⑤⑥    B. ②④⑥    C. ①③④    D. ②③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行路难(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作者坚持理想、勇于战胜挫折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2)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运用比喻手法,从反面强调学习必须专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①

司马光

园僻青春深,衣寒积雨阕②。

中宵酒力散,卧对满窗月。

旁观万象寂,远听群动绝。

只疑玉壶冰,未应比明洁。

【注】:①此诗写于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处于政治上不得志时期。鲜于子骏,即鲜于侁;范尧夫,即范纯仁,范仲淹次子;彝叟,即范纯礼,为范仲淹第三子,范尧夫之弟。三人与司马光皆有交谊。②阕:终,止。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开头两句写春景园林和连绵的春雨,使诗人觉得身上衣裳难抵这料峭春寒。

B. 末两句点睛之笔,既表白了高洁的品质,又流露出一缕淡淡的委婉曲折之情。

C. “中宵”句表明诗人在与好友相聚痛饮,直到夜半方醒,表达了年老不胜酒力之慨。

D. “卧对”句是说诗人睁眼一看,一轮皓月正对着他的卧处,寂静的夜里满室生辉。

E. “旁观”两句写周边的景色,游目骋怀,近处的山像象群静卧,远处则万籁俱寂。

2.请简要分析诗歌景物描写的特色及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罗点字春伯,抚州崇仁人。六岁能文。登淳熙二年进士第,授定江节度推官。累迁校书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岁旱,诏求言,点上封事,谓:“今时奸谀日甚,议论凡陋。此风不革,陛下虽欲大有为于天下,未见其可也。独不知陛下之求言,果欲用之否乎?如欲用之则愿以所上封事反覆详熟当者审而后行疑者咨而后决如此则治象日著而乱萌自消矣。

淳熙十三年,出为浙西提举,简属吏之贤者入幕,悉咨以民间利病,政声赫然。时昆山与华亭之间,有淀山湖调诸河入水者,淤田为天眷所占,道塞,点即奏请浚之,水亦随加,广溉田万余顷。高宗崩,皇太子参决庶务,点迁起居舍人,被命使金告登宝位。会金有国丧,迫点易金带,点曰:“登位吉事也,必以吉服从事。有死而已,带不可易。”又诘点不当称“宝位”,点曰:“圣人大宝曰位,不加‘宝’字,何以别至尊?”金人终不能夺。

皇子嘉王年及弱冠,点言:“此正亲师友、进德业之时,宜择端良忠直之士参侍。”又言:“今道涂之言,皆谓陛下每旦视朝,勉强听断,意不在事。宫中燕游之乐,奢侈费,已腾于众口。强敌对境,此声岂可出哉!”

宁宗嗣位,以皇孙封英国公,点兼教授,入讲至晡时不辍,左右请少憩,点曰:“国公务学不休,奈何止之?”又摭古事劝戒,为《鉴古录》以进。已而得疾卒,年四十五。赠太保,谥文恭。

点天性孝友,无矫激崖异之行,而端介有守,义利之辨皎如。或谓天下事非才不办,点曰:“当先论其心,心苟不正,才虽过人,亦何取哉!”宰相赵汝愚尝泣谓宁宗曰:“黄裳、罗点相继沦谢,二臣不幸,天下之不幸也。”

(节选改编自《宋史罗点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欲用之/则愿以所上封事/反覆详熟当者/审而后行/疑者咨而后决/如此则治象日著/而乱萌自消矣/

B. 如欲用之/则愿以所上封事/反覆详熟/当者审而后行/疑者咨而后决/如此则治象日著/面乱萌自消矣/

C. 如欲用之/则愿以所上封/事反覆详熟/当者审/面后行疑者/落而后决/如此/则治象日著/而乱萌自消矣/

D. 如欲用之/则愿以所上封/事反覆详熟/当者审而后行/疑者咨而后决/如此/则治象日著/面而乱萌自消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第,科举时代最后一级殿试考选进士,录取时按年龄、德行及成绩排列的等第。

B.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成年的帽子,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C. 嗣位,继承君位。位即君位,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 晡时,十二时辰之一,即申时,下午三时正至下午五时正,又名日晡、夕食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罗点敢于直谏,不怕犯上。皇帝广求对策,他直言奸邪阿谀之风日甚,议论浅薄,不除此风,难以作为;他还直率批评皇帝临朝应付而心不在公事。

B. 罗点为民兴利,不畏权贵。出任浙西提举期间,他不畏皇室贵戚霸占淤田,上书请求疏浚水道,增加蓄水容量,扩大灌溉面积万余顷。

C. 罗点捍卫国格,不辱使命。他奉命出使金邦,通报新帝即位,恰逢金邦国丧,拒换金国治丧衣带;面对不用“宝位”一词的诘责,他义正词严加以辩驳。

D. 罗点用心育才,鞠躬尽瘁。他给英国公讲课,中途很少休息;选取一些古代事迹劝诫皇孙,并把那些有教育意义的事编成《鉴古录》呈送给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简属吏之贤者入幕,悉咨以民间利病,政声赫然。

(2)点天性孝友,无矫激崖异之行,而端介有守,义利之辨皎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截止目前(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2.3亿,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两亿的国家。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2015年中国总抚养比为37%,少儿抚养比为226%,老年抚养比14.3%;2005-2015年中国少儿抚养比逐年下降,而老年抚养比逐年增加。

(摘编自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二:

过去40年里头,中国GDP总量增长了29倍,人均GDP增长了20倍,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了16倍,这个16倍是由劳动生产率增长16.7倍来支撑的。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时间长,而且又非常快,它的来源归结为人口红利。经济增长每年9.7%的增长速度最大的部分是资本积累。过去都说是要素的投入,而且是物质资本的投入。但实际上它和我们的人口红利人口结构是有关的。因为你的人口抚养比不断在下降,更多的人是劳动力,这样可以使剩余资本得到积累,变成投资的来源。有了资本来源投资,还要有回报率。因为劳动力无限供给,在这个发展阶段上,中国的资本回报率是相当高的。至少在2010年之前,理论上推算出来的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加入了人口因素之后,我们得到是10%左右。同时我们看到,如果人口红利消失了的话,这个潜在增长率自然就会下降。我们经过了30多年的劳动力市场发育,大量的农民工进城,保证我们城市的劳动力继续增长。

(摘编自中科院副院长蔡眆《怎么把人口红利转变为真实经济增长源泉》)

材料三:

中国是人口大国,在一定时期内,充足低廉的劳动要素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随着数十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中国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曾经源于劳动力供给数量的红利正在逐渐消失,而劳动力供给质量的红利正在逐步形成,由教育普及带来的人口质量的红利开始不断显现,高等教育人数的空前增长正在重塑中国的人口结构。届时,中国将拥有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的高素质劳动力群体,有利于未来经济增长释放出巨大的潜力。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颜色《人口红利由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

材料四: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去年(2017年)全国出生人口为1723万人,是2000年以来历史第二高值。比2016年减少6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与2016年相比均有下降。这是自2016年我国正式实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以来,首次出现二孩出生数超过一孩出生数的情况。也就是说,出生人口的下降,其实并非因为适龄夫妇二孩生育意愿不够,主要是很多夫妇连一孩都没有生育。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信号。“全面二孩”政策促进了我国人口均衡发展,让我国在育龄妇女人数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出生人口相对政策实施前有所增加。但是相关数据表明,“全面二孩”政策还不足以扭转我国当前少子化的趋势。

(摘编自新华社1月17日报道)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社会呈现人口结构老年状态以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多的过程是老龄化的两大特征。

B. 人口老龄化是个动态过程,突出表现为一个国家的总抚养比失衡,当今中国具有这一特征。

C. 按照国际上通常看法,比照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图,我国早在2002年就已经进入了老年社会。

D. 中科院副院长蔡认为,过去40年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来源可以归结为人口红利。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促进了资本的积累,极具优势的人口抚养比又使得剩余资本得到积累,从而使资本投资有了来源并能获得高额回报率。

B. 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国家重视人口问题,针对我国当前的社会现实及时调整了相应的人口政策。

C. 随着数十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我国的人口在减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经济增长率将会下降。

D.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二孩出生数超过一孩出生数,表明“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E. 适龄夫妇二孩生育意愿不够,是2017年比2016年出生人口减少63万,人口出生率为12.43%6.与2016年相比均有下降的主要原因。

3.结合以上四则材料内容,你认为应对我国未来面临的劳动力问题,有哪些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