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①

司马光

园僻青春深,衣寒积雨阕②。

中宵酒力散,卧对满窗月。

旁观万象寂,远听群动绝。

只疑玉壶冰,未应比明洁。

【注】:①此诗写于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处于政治上不得志时期。鲜于子骏,即鲜于侁;范尧夫,即范纯仁,范仲淹次子;彝叟,即范纯礼,为范仲淹第三子,范尧夫之弟。三人与司马光皆有交谊。②阕:终,止。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开头两句写春景园林和连绵的春雨,使诗人觉得身上衣裳难抵这料峭春寒。

B. 末两句点睛之笔,既表白了高洁的品质,又流露出一缕淡淡的委婉曲折之情。

C. “中宵”句表明诗人在与好友相聚痛饮,直到夜半方醒,表达了年老不胜酒力之慨。

D. “卧对”句是说诗人睁眼一看,一轮皓月正对着他的卧处,寂静的夜里满室生辉。

E. “旁观”两句写周边的景色,游目骋怀,近处的山像象群静卧,远处则万籁俱寂。

2.请简要分析诗歌景物描写的特色及作用。

 

1.BD 2.诗歌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描写景物。(视觉、触觉、听觉相结合)有视觉所见荒僻 的园林、幽深的草木、清冷的月色;有触觉感受到的久雨初停之后袭人的寒气,让人感觉 衣单身寒;有听觉感知的万象寂然,群动俱歇。凄冷的景色烘托出诗人政治失意 后的孤寂失落之感。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A项,“连绵的春雨”说法错误,“积雨阕”,说明雨已停。C项,“表达了年老不胜酒力之慨”说法错误,“中宵”句表明诗人在与好友相聚痛饮时酩酊大醉,直到夜半方才清醒过来,并不是表达年老不胜酒力之慨。E项,“近处的山像象群静卧”赏析错误,把此句中“万象”理解错误。“万象”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景象。故选BD。 2.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请简要分析诗歌景物描写的特色及作用”,是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能力。答题时,先指出诗歌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人写景时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最后指出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了什么情感。本题已经明确要求赏析诗歌景物描写的特色。通读本诗,可知本诗写景时主要是从感官进行写景,主要是把视觉、触觉、听觉相结合进行景物描写。“园僻青春深”“卧对满窗月”两句中的荒僻的园林、幽深的草木、清冷的月色,这是视觉;“衣寒积雨阕”,连绵春雨方停,觉得身上衣裳有些难以抵挡这料峭春寒。这是触觉;“旁观万象寂,远听群动绝”,写四周景象一派沉寂,远听各种动物也已悄无声响。这是从听觉角度写的。诗人借助这些感官,描绘了初春凄冷的景色,烘托出诗人政治失意 后的孤寂失落之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罗点字春伯,抚州崇仁人。六岁能文。登淳熙二年进士第,授定江节度推官。累迁校书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岁旱,诏求言,点上封事,谓:“今时奸谀日甚,议论凡陋。此风不革,陛下虽欲大有为于天下,未见其可也。独不知陛下之求言,果欲用之否乎?如欲用之则愿以所上封事反覆详熟当者审而后行疑者咨而后决如此则治象日著而乱萌自消矣。

淳熙十三年,出为浙西提举,简属吏之贤者入幕,悉咨以民间利病,政声赫然。时昆山与华亭之间,有淀山湖调诸河入水者,淤田为天眷所占,道塞,点即奏请浚之,水亦随加,广溉田万余顷。高宗崩,皇太子参决庶务,点迁起居舍人,被命使金告登宝位。会金有国丧,迫点易金带,点曰:“登位吉事也,必以吉服从事。有死而已,带不可易。”又诘点不当称“宝位”,点曰:“圣人大宝曰位,不加‘宝’字,何以别至尊?”金人终不能夺。

皇子嘉王年及弱冠,点言:“此正亲师友、进德业之时,宜择端良忠直之士参侍。”又言:“今道涂之言,皆谓陛下每旦视朝,勉强听断,意不在事。宫中燕游之乐,奢侈费,已腾于众口。强敌对境,此声岂可出哉!”

宁宗嗣位,以皇孙封英国公,点兼教授,入讲至晡时不辍,左右请少憩,点曰:“国公务学不休,奈何止之?”又摭古事劝戒,为《鉴古录》以进。已而得疾卒,年四十五。赠太保,谥文恭。

点天性孝友,无矫激崖异之行,而端介有守,义利之辨皎如。或谓天下事非才不办,点曰:“当先论其心,心苟不正,才虽过人,亦何取哉!”宰相赵汝愚尝泣谓宁宗曰:“黄裳、罗点相继沦谢,二臣不幸,天下之不幸也。”

(节选改编自《宋史罗点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欲用之/则愿以所上封事/反覆详熟当者/审而后行/疑者咨而后决/如此则治象日著/而乱萌自消矣/

B. 如欲用之/则愿以所上封事/反覆详熟/当者审而后行/疑者咨而后决/如此则治象日著/面乱萌自消矣/

C. 如欲用之/则愿以所上封/事反覆详熟/当者审/面后行疑者/落而后决/如此/则治象日著/而乱萌自消矣/

D. 如欲用之/则愿以所上封/事反覆详熟/当者审而后行/疑者咨而后决/如此/则治象日著/面而乱萌自消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第,科举时代最后一级殿试考选进士,录取时按年龄、德行及成绩排列的等第。

B.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成年的帽子,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C. 嗣位,继承君位。位即君位,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 晡时,十二时辰之一,即申时,下午三时正至下午五时正,又名日晡、夕食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罗点敢于直谏,不怕犯上。皇帝广求对策,他直言奸邪阿谀之风日甚,议论浅薄,不除此风,难以作为;他还直率批评皇帝临朝应付而心不在公事。

B. 罗点为民兴利,不畏权贵。出任浙西提举期间,他不畏皇室贵戚霸占淤田,上书请求疏浚水道,增加蓄水容量,扩大灌溉面积万余顷。

C. 罗点捍卫国格,不辱使命。他奉命出使金邦,通报新帝即位,恰逢金邦国丧,拒换金国治丧衣带;面对不用“宝位”一词的诘责,他义正词严加以辩驳。

D. 罗点用心育才,鞠躬尽瘁。他给英国公讲课,中途很少休息;选取一些古代事迹劝诫皇孙,并把那些有教育意义的事编成《鉴古录》呈送给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简属吏之贤者入幕,悉咨以民间利病,政声赫然。

(2)点天性孝友,无矫激崖异之行,而端介有守,义利之辨皎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截止目前(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2.3亿,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两亿的国家。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2015年中国总抚养比为37%,少儿抚养比为226%,老年抚养比14.3%;2005-2015年中国少儿抚养比逐年下降,而老年抚养比逐年增加。

(摘编自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二:

过去40年里头,中国GDP总量增长了29倍,人均GDP增长了20倍,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了16倍,这个16倍是由劳动生产率增长16.7倍来支撑的。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时间长,而且又非常快,它的来源归结为人口红利。经济增长每年9.7%的增长速度最大的部分是资本积累。过去都说是要素的投入,而且是物质资本的投入。但实际上它和我们的人口红利人口结构是有关的。因为你的人口抚养比不断在下降,更多的人是劳动力,这样可以使剩余资本得到积累,变成投资的来源。有了资本来源投资,还要有回报率。因为劳动力无限供给,在这个发展阶段上,中国的资本回报率是相当高的。至少在2010年之前,理论上推算出来的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加入了人口因素之后,我们得到是10%左右。同时我们看到,如果人口红利消失了的话,这个潜在增长率自然就会下降。我们经过了30多年的劳动力市场发育,大量的农民工进城,保证我们城市的劳动力继续增长。

(摘编自中科院副院长蔡眆《怎么把人口红利转变为真实经济增长源泉》)

材料三:

中国是人口大国,在一定时期内,充足低廉的劳动要素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随着数十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中国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曾经源于劳动力供给数量的红利正在逐渐消失,而劳动力供给质量的红利正在逐步形成,由教育普及带来的人口质量的红利开始不断显现,高等教育人数的空前增长正在重塑中国的人口结构。届时,中国将拥有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的高素质劳动力群体,有利于未来经济增长释放出巨大的潜力。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颜色《人口红利由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

材料四: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去年(2017年)全国出生人口为1723万人,是2000年以来历史第二高值。比2016年减少6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与2016年相比均有下降。这是自2016年我国正式实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以来,首次出现二孩出生数超过一孩出生数的情况。也就是说,出生人口的下降,其实并非因为适龄夫妇二孩生育意愿不够,主要是很多夫妇连一孩都没有生育。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信号。“全面二孩”政策促进了我国人口均衡发展,让我国在育龄妇女人数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出生人口相对政策实施前有所增加。但是相关数据表明,“全面二孩”政策还不足以扭转我国当前少子化的趋势。

(摘编自新华社1月17日报道)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社会呈现人口结构老年状态以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多的过程是老龄化的两大特征。

B. 人口老龄化是个动态过程,突出表现为一个国家的总抚养比失衡,当今中国具有这一特征。

C. 按照国际上通常看法,比照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图,我国早在2002年就已经进入了老年社会。

D. 中科院副院长蔡认为,过去40年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来源可以归结为人口红利。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促进了资本的积累,极具优势的人口抚养比又使得剩余资本得到积累,从而使资本投资有了来源并能获得高额回报率。

B. 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国家重视人口问题,针对我国当前的社会现实及时调整了相应的人口政策。

C. 随着数十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我国的人口在减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经济增长率将会下降。

D.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二孩出生数超过一孩出生数,表明“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E. 适龄夫妇二孩生育意愿不够,是2017年比2016年出生人口减少63万,人口出生率为12.43%6.与2016年相比均有下降的主要原因。

3.结合以上四则材料内容,你认为应对我国未来面临的劳动力问题,有哪些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斗草

凌鼎年

据地方志记载:斗草之风,娄城历来盛行,乃端午期间的一民间活动。古庙镇有一孩儿王出身的阿埭,自小偏好斗草。他出马斗草,不说百战百胜,至少十斗九赢。

阿埭弱冠之年后,依然放不下他的斗草,每年五月五日,他总要在古庙镇外的娄江边与人斗草,有如设擂,谓之过过斗草瘾。阿埭言明:输者得为之扬名,赢者可罚他做事一桩。

那日,娄城不少女眷也难得到娄江边来郊游踏青。其中有一叫冉云的姑娘见阿埭在玩斗百草之戏,来了兴致,说也来凑趣一斗。阿埭见来一城里姑娘,自然半点不把她放在眼里。在他看来,如此娇弱的姑娘与他身经百战的阿埭斗草,非让她连斗连败不可。

谁知冉云姑娘一点不示弱,竟然拔来了一根又粗又老的草茎,那架势,志在必得。踏青之游人见一姑娘家与斗草王阿埭交战,呼啦一下围上了不少人,大家对冉云姑娘手中的草茎喷喷赞之,简直堪称草茎王,也不知她是如何采到的。

阿埭瞄一眼冉云姑娘手中的那根特大号草茎,不以为然地一笑,他故意挑了根又细又短的草茎,仿佛拳击比赛中的重量级与轻量级,完全不成比例。

比赛可说是速战速决,开始阿埭摆出一副我自岿然不动,接受任何挑战的样子。两人的草茎成十字相交状,冉云用劲拉了几次都无法拉断阿埭的草茎。如此三次后,阿埭似乎己很有绅士风度了,他开始反击,只见他以极快的速度用劲一拉,冉云手中那又粗又老的草茎竟然像放在刀刃上似地,齐刷刷地断了。

阿埭的车前草茎都采自穿山,穿山以石为主,车前草要能在穿山生长,非有坚韧的生命力不可,特别是那些生长在峭壁上的,经风经雨,且得天地之精华,怎能与娄江边肥沃土地上生长的车前草相比呢,一个富贵相,一个贫苦样,但谁能吃苦,谁能耐劳,还用说吗?

“不服!”冉云姑娘说。“不服?”阿埭一楞。好,不服再斗。“手斗我输了,你敢不敢口斗。冉云咄咄逼人。

口斗就是各自报出各种花草的名目,类似对对子。口斗,阿埭曾与小伙伴们也斗过,但他自知是弱项,可连应战的勇气都没有,那岂不太失面子了,斗就斗,不信这城里姑娘就识得那么多野花野草。

“红梅。”

“青萍。”阿埭张口便来。

“美人蕉。”

阿埭想了想说:“君子兰。”

“车前子。”

“马后炮。”阿埭脱口而出。

人们哄堂大笑。阿埭窘得无地自容。冉云心软,说了个常见的“春风桃李。”阿埭稍动了动脑筋,就答了个“秋雨芭蕉”。冉云见阿埭缓过神来了,抛出一绝的“相思子”。阿埭楞住了。嘴里“相思子相思子”地念著,就是对不出。“回去慢慢想吧,想到了再告诉我”。冉云一笑,飘然而去。

阿埭变了个人似的,一门心思想早点对出相思子,他把他知道的花花草草一个名称一个名称地过滤着,筛选着。有天,他在主庙镇一户人家的后院见到一合欢树,他突然省悟:合欢枝,对,一定是合欢树。相思子对合欢枝,有意思。我要去告诉冉云,我阿埭对出来了,不,还要问问她,这是什么意思?阿埭有些想入非非了。

阿埭想得满好,静静小心苦读一年书,明年端午正式摆擂斗草,引冉云再来复斗,非赢她不可。

第二年端午,阿埭早早来到了娄江边,呼吸着早春的气息,踏着浅浅的青草,他自信:手斗他阿埭可号称打遍娄城无敌手。口斗,经一年闭门苦读,他如今也不怯场。他多么希望冉云姑娘再来与他斗一斗章,可冉云姑娘没有出现。

第三年,冉云姑娘还是没有出现。

以后,每年的端午,阿埭总不由自主地来到娄江边,他也说不清这无望的等待怎么会有如此的诱惑力。

(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据史书记载,娄城历来盛行斗草之风,是端午期间的一项民间游戏,可惜现在已难觅其踪,作者稍稍流露出一种文化缺失的遗憾之情。

B. 见阿埭被自己“捉弄”,冉云心软了,可不一会又抛出“别有用心”的“相思子”。这一情节准确、细腻而又含蓄地表达了冉云微妙的少女春心。

C. 小说以“斗草”为线索展开情节,一咏三叹,将一对少男少女的斗草之乐缓缓展开成出爱情戏,而且是一出略带悲剧色彩的爱情戏。

D. 小说语言通俗朴实又文白相间,带有娄城方言色彩,读起来有一种山村之风,令人感到亲切自然。小说风格婉约含蓄,善于体察细微人性。

2.简析故事结尾的艺术感染力。

3.文章以“斗草”为题,但斗的又似乎不尽然“草”,请分析其潜藏之“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居住环境的变迁以及社会结构的日趋多元化,城市居民的邻里关系正在渐渐淡化。邻居之间感情出现隔阂甚至变得冷漠无情,邻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冷漠症”日益蔓延——虽隔一墙却遙似千里,相邻多年却互不相识,这家争吵打闹那家却置若罔闻,楼上楼下为浇花滴水打得头破血流……人与人之间似有一种隔世之感。

请以“隔壁人家”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士也罔极,二三德      信誓旦旦,不思

B. 步余马兰皋兮          因击沛公

C. 君家妇难              阿母汝求

D. 解忧?唯有杜康      慨当慷,忧思难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