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那山 那人 那狗 彭见明 亲对儿子说:“上路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那山 那人 那狗

彭见明

亲对儿子说:“上路吧,到时候了。”

天还很暗,山、屋宇、河、田野都还蒙在雾里。鸟儿没醒,鸡儿没叫。早啊,还很早呢。可父亲对儿子说:“到时候了。”

父亲审视着儿子阔大的脸庞,心里说:“你不后悔吧?这不是三天两日,而是长年累月的早起哩!”

桌上摆着两只整整齐齐的邮包。邮包已经半旧。父亲在浆洗得干干净净之后,庄严地移交给儿子,并教他怎样分门别类装好邮件,教他如何包好油布。山里雾大,邮件容易沾水。

父亲小心地拿过一条不长的、弯弯的扁担,熟练地系好邮包。于是,在父亲肩上度过了几十个春秋的扁担,带着父亲的体温,移到了一个厚实的、富有弹性的肩膀上。这肩膀很有些力量,像父亲的当年。父亲满意这样的肩膀。

父亲觉得:自己的手有些发抖。特别是手脱离儿子肩膀的那一刻。眼睛有些模糊,屋里的摆设忽然间都模糊了,把儿子高大的身影也融到了墙的那边。啊,心里梗得厉害。他赶紧催促儿子:“上路吧,到时候了。”

父亲和儿子的手背,同时拂过一抹毛茸茸的东西——是狗,大黄狗。

它早起来了。老人倒给它的饭已舔光。狗紧挨着老人,它对陌生的年轻汉子表示诧异:他怎么挑起主人的邮包?主人的脸色怎么那样难看?这究竟发生了什么?

不管怎样,是要出发了,像往常一样。远处,有等待,有期望。在脚下,有无尽伸延的路。那枯燥、遥远、铺满劳累、艰辛而又充满情谊的路啊……

吹熄灯,轻轻地带拢邮电所的绿色小门——轻轻的,莫要惊醒了大地的沉睡,莫要吵乱了乡邻们的好梦。黄狗在前面引路,父亲和儿子相跟着,上路了。出门就是登山路。古老的石级,一级一级朝雾里铺去,朝高处铺去,朝远处铺去……

在很漫长的日子里,只有他和狗,悄悄地划破清晨的宁静。现在,是两个人——他和儿子。扁担和邮包已经换到另外一副肩膀上,这是现实,想不到“现实”的步子这么快——支局长有回上山来,对他说:“你老了。”

老了吗?什么意思?他不理解。他和狗辞别支局长以后便进山了。

不久前,支局长通知他出山。在喝过支局长的香片茶以后,支局长按着他的肩膀,把他带到大立柜上的穿衣镜跟前,说:“你看看你的头发。”

他看见一脑壳半“霉”的头发,心里略顿,想:年岁不饶人哪。是老些了。

支局长捋起老人的裤管,抚着膝盖上那发热红肿的地方,说:“你看你这腿。”

不假,腿有点毛病。这算什么呢?人到老年,谁也不保谁没个三病两痛哩。

支局长看定老人,说:“你退休吧!”

老人急了;“我还能……”

“莫废话了。你有病,组织上已经做了决定。”在找老人谈话之前,支局长就暗地里让他儿子检查身体,填过表,学习训练了半月余。

他没有让过多的伤感和执拗缠住自己,他清楚,他的“热”和“能”不太多了,像山尖上悬挂的落日,纵有无尽的眷恋,但是,那又能维持多久呢?他恨自己的脚,这该死的脚,那么沉重、麻木,还钻心般痛。唉,脚的事业,怎么可以没有硬朗的步伐呢?郎中说,搞蜈蚣配药吃或许有效——他吃了一百条,不见效。有人说,吃叫鸡公、吃狗肉或许好。都吃了,也不见好。那顽皮的膝盖骨哎。什么地方不可以痛,偏偏要痛在这里。一片茅草阻河水,永世的遗憾哟。

让儿子顶替,能顶替吗?仅仅是往各家各户递信送报吗?没那么简单。仅仅是凭着年轻血旺,爬山过岭吗?没那么容易。

于是,要带班,要领他走路,要教他尽职,还要告诉他许多许多。

于是,上路了。那新人迈开了庄严的第一步,那老人开始了告别过去的最后一趟行程。

还有狗。

(节选自《那人那山那狗》,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描写了父子两人出发时的环境,突出了安静的特点,衬托出人物内心的平静;山里雾大,显得山路湿滑,暗示了父亲邮递员工作的艰辛。

B. 父亲将邮包“浆洗得干干净净”,并“庄严地移交给儿子”,这个细节描写表现了父亲对“递信送报”这份工作的敬重,也表现了父亲对这份工作的不舍。

C. 小说对陪伴父亲多年的大黄狗用了拟人化的描写,以这个独特的视角表现了父亲在儿子即将接班时内心的惶恐与焦虑,这是非常巧妙的笔法。

D. 小说情节简单,没有设置矛盾冲突,而是重在通过气氛的营造,以及对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耐人寻味的主题。

2.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语句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3.小说采用了插叙的方式,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

 

1.B 2.第一处表现父亲对儿子能否承受得起长期艰苦考验的疑虑以及对儿子的担忧。第二处表现父亲认清了自己虽看重这份工作,但身体已不能支撑,必须有人接班这一现实,内心的无奈、不舍。 3.①从情节结构的角度,插叙补充了父亲退休儿子接班的详情,呼应了前文,使文章内容丰富完整,行文富于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的乏味;②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插叙解释了前文父亲“脸色难看”的原因,更能表现父亲退休的失落与感伤,突出了父亲对自己事业的热爱与不舍;③从表现主题的角度,将父亲退休的原因插叙于儿子第一天工作的相关情节中,更能传达出作者对父亲敬业精神的赞美,升华了主题。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项,“衬托出人物内心的平静”错误,应该是反衬出人物内心的不平静;C项,父亲的内心感受描述不准确,由原文“自己的手有些发抖。特别是手脱离儿子肩膀的那一刻眼睛有些模糊”“我还能……”可知,更多的是失落与感伤;D项,“没有设置矛盾冲突”错误,小说设置了父亲内心的矛盾冲突。 2.试题分析:题干“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语句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答题关键词“人物心理”“两处画波浪线的语句”,答题时,抓句子中体现人物心理的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总结人物心理。第一处抓住人物语言“你不后悔吧?这不是三天两日,而是长年累月的早起哩!” 表现父亲对儿子能否承受得起长期艰苦考验的疑虑以及对儿子的担忧;第二处,抓住“纵有无尽的眷恋,但是,那又能维持多久呢”,结合下文“脚的事业,怎么可以没有硬朗的步伐呢”“一片茅草阻河水,永世的遗憾哟”理解,表现父亲认清了自己虽看重这份工作,但身体已不能支撑,必须有人接班这一现实,内心的无奈、不舍。 3.试题分析:题干中答题关键词“插叙的作用”“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小说作用题,要建立人物、情节、环境、主旨四级循环的答题模式。本题答题时,首先找到插叙的内容,然后结合全文内容从情节、人物、主旨等角度进行分析答题。文章中插叙的内容,从“在很漫长的日子里,只有他和狗”到“要带班,要领他走路,要教他尽职,还要告诉他许多许多”,主要叙写的是父亲退休的原因。人物角度,“我还能……”“他恨自己的脚,这该死的脚,那么沉重、麻木,还钻心般痛。唉,脚的事业,怎么可以没有硬朗的步伐呢”“一片茅草阻河水,永世的遗憾哟” 解释了前文父亲“脸色难看”的原因,更能表现父亲退休的失落与感伤,突出了父亲对自己事业的热爱与不舍;情节角度,“在找老人谈话之前,支局长就暗地里让他儿子检查身体,填过表,学习训练了半月余” 补充了父亲退休儿子接班的详情,呼应了前文;主旨角度,“让儿子顶替,能顶替吗?仅仅是往各家各户递信送报吗?没那么简单”“要带班,要领他走路,要教他尽职,还要告诉他许多许多”表现了父亲敬业精神,突出了对父亲敬业精神的赞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王昭君

【唐】李商隐

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

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

【注】①李商隐,晚唐诗人,仕途坎坷不遇。②隔生春,指春天年复一年过去,汉宫里像昭君那样被冷落的宫女,年年都有。

和聂仪部明妃曲

【明】李攀龙

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

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

【注】聂仪部是作者的好友,他曾有一首《明妃曲》见赠,作者以此诗唱和酬答。明妃,即王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王明君,亦称明妃。

1.两首诗均围绕王昭君这一历史人物展开,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2.《和聂仪部明妃曲》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昭君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商隐传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为掌书记,得待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注:困顿,不顺利)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

1.下列对句子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年才及弱冠                弱冠:男子20岁

B. 深礼之                    礼:礼节。

C. 辟为掌书记                辟:征召

D. 宗闵党大薄之              薄:轻视,看不起

2.下列各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B. 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C. 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D. 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商隐自幼就能写一手好文章,因为年少英俊,又颇有文才,所以得到了令狐楚的赏识。

B. 李商隐多次以文章求取功名,一次是他辞去徐州府职入朝,又以文章拜谒令狐楚,从而被补为太学博士。

C. 李商隐一方面得到令狐楚的礼遇,并随之为官,一方面又深得王茂元的喜爱,为王茂元干事,两方面有仇,故李商隐被双方看不起,一生仕途坎坷。

D. 李商隐擅长写古文,但不喜欢讲究对仗,后来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得到了擅长写奏章的令狐楚指点,从这时起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2)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查看答案

阅读《马嵬(其二)》,完成小题。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马嵬》诗是写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贵妃自缢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事件?

2.《马嵬》诗是写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贵妃自缢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事件?

3.仔细阅读《马嵬(其二)》一诗,谈谈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锦 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中“无端五十弦”又喻指什么?

2.中间两联共用了四个典故,一是庄生梦蝶,意为岁月如梦,往事如烟,理想终将破灭;二是望帝啼鹃,比喻一生不得志,壮志难酬。第三、四个典故分别是什么?意在说明或表现什么?

 

查看答案

请在下面的横线处以“读李商隐”为内容再仿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

翻阅中国灿烂的文化长卷,先哲们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令我们有所感,有所悟。读李商隐,我懂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一种缠绵的思念;读李商隐,_________;读李商隐,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