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苏氏文集序 欧阳修 予友苏子美①之亡后四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苏氏文集序

欧阳修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遂以其集归,而告于公曰:

“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公其可无恨。”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

子美之齿少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以言语声偶擿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原文有删改)

【注】①苏子美:苏舜钦,北宋初期文学家。②北宋庆历五年,进奏院举行祭神活动,苏舜钦等人把祭神活动剩余的废纸变卖,所得金钱用于吃喝应酬,(这种卖废纸凑酒钱是当时一种不成文的官场陋习)被范仲淹的政治对手王拱宸上奏而免职。当时官场保守派蓄意打击革新派的政治人物,如范仲淹、富弼、杜衍等人。苏子美为杜衍的女婿,又是范仲淹所推举的,所以亦被卷入这场政治风波之中。③指当时流行的骈四俪六,浮艳空泛的西昆体文章。④柔和的样子。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         治:国家安定。

B. 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   务:致力。

C. 讽勉学者以近古             讽:讽刺。

D. 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       即:接近。

2.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反映推行古文十分困难的一项是(    )

①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 

②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 

③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 

④何其难之若是欤 

⑤时人颇共非笑之 

⑥而子美独不幸死矣

A. ①②④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作者整理亡友苏子美遗稿、编录成集后所写的一则书序。先叙述了成书缘由、经过,而后评价诗文的艺术价值和人物的精神品质,再表露自己的情感态度。语言平易,文笔精练,手法多样。

B. 作者在第三段从文章与政治盛衰的关系,详尽地回顾了近几百年来古文发展的曲折而又艰难的过程及当时古文运动的情况,通过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突出说明了苏子美在古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C. 苏子美生活的时代,形式主义文风充斥文坛,士人们竞相以时文夸耀崇尚,唯有子美兄弟身体力行,矢志不渝地倡导创作古文。作者通过对比,肯定了苏子美为宋代古文的繁荣发展所做出的卓越成就。

D. 本文虽是书序,但情感丰富,淋漓满纸,低回深挚,具有强烈的感人效果。既有对友人坚守心志、独立不移、不追逐时尚精神的赞美,又有对他不幸遭遇、坎坷命运的由衷惋惜、不平和愤懑,令人唏嘘不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2)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

 

1.C 2.C 3.D 4.(1)唯独子美在举世不作的时候作古文,始终坚守自己的主张,不被世俗好恶向背所转移,真可称得上是个与众不同的有独立见解的士人啊。 (2)幸赖天子聪明仁爱圣哲,凡是当时被点名而遭受排斥的,从执政大臣杜衍、范仲淹等人以下,以及因为子美而受牵累的人,都得到保全,现今都一起在荣耀宠幸之列。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C项,“讽”:劝告。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题中①说苏氏文章不可掩抑,④是作者的一种感叹,⑥是子美的不幸遭遇。排除这三项可以得到答案。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D项,无中生有,原文没有“愤懑”之意。 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为:作古文;自守:坚守自己的主张;趋舍:转移;特立:与众不同;所指名,被点名,被动句;不牵世俗:不被世俗......,被动句;累:受牵累;保全:得到保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也。尔三矢,尔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此三者,吾遗恨也             恨:遗憾

B.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泛指绳索

C. 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本来

D.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举:所有的

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其所以失之者        ②尔三矢

B. 皆背晋以归梁        ②因人之力敝之,不仁

C. ①尔无忘乃父之志      ②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D. ①方其系燕父子      ②则天地曾不能一瞬

3.下列各句中,画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B.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C. 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D.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下列各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B. 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下列对“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强调得天下困难和失天下容易。

B. 强调“得”“失”都是由人事决定的。

C. 否定“得”“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

D. 否定得天下困难,承认失天下容易。

6.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将庄宗极盛之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极衰之时“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象进行对比,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B.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对称的语句与文章开头的论断相呼应,揭示了“人事”的具体涵义,强化了文章的观点。

C. 文章通过一个“夫”字,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这一结论既着眼于总结历史教训,又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

D. 本文作为一篇政论文,毫无生硬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婉转动人,即使是在慨叹晋王败亡时,也只有惋惜之意而无责难之词,可谓义正词婉。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8.简答题。

(1)晋王临终遗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答。

(2)文章第二段和第三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具体说明。

(3)第四段以反问结尾,有何用意?

 

查看答案

根据《伶官传序》相关文意,默写下列名句。

(1)欧阳修提出了“_________”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立论的根据。

(2)在引《尚书》中的话作答时,作者顺势从中引申出“______”的道理。

(3)文章以“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了“______”的经验教训。

(4)作者论述由“盛”而“衰”的史实后,连用两个设问句:“_________?”既引人深思,又寓结论于疑问之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则短文,按要求答题。

据载,有一次欧阳修替人写了一篇《相州昼锦堂记》,交稿后,他细细推敲了一下,觉得有两句有些欠妥。可那人已经走远了,他便派人骑快马将稿子追回,做了修改。“这不还和原稿一模一样吗?”来人接过改稿,草草一读,很是奇怪。仔细读后才发现,全文只是在“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中增加了两个连词“而”字;他反复吟诵“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后,不禁拍案叫绝。

那位请欧阳修写文章的人为什么对欧阳修最后增加两个连词“而”字拍案叫绝?请从语言表达效果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欧阳修的这篇短序之所以写得好,就在于既避免了和传文重复,又说明了作传意图,而文字生动,形象鲜明,毫无概念化的毛病。

②《伶官传序》是冠于《伶官传》前的短序,旨在说明写《伶官传》的意图。

③那么,既要写明作传意图,又要避免和传文重复,就难免概念化。

④很明显,有关伶官的事实,自然应该写在传里。

⑤事实上,关于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官景进、史彦琼、郭门高等,任其败政乱国的史实,正是写进了《伶官传》里的。

A. ①⑤④③②    B. ②④⑤③①    C. ⑤③①④②    D. ④②③①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与词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意思相近的是(    )

A.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C. 满招损,谦得益    D.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