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也。尔三矢,尔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此三者,吾遗恨也             恨:遗憾

B.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泛指绳索

C. 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本来

D.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举:所有的

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其所以失之者        ②尔三矢

B. 皆背晋以归梁        ②因人之力敝之,不仁

C. ①尔无忘乃父之志      ②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D. ①方其系燕父子      ②则天地曾不能一瞬

3.下列各句中,画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B.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C. 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D.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下列各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B. 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下列对“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强调得天下困难和失天下容易。

B. 强调“得”“失”都是由人事决定的。

C. 否定“得”“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

D. 否定得天下困难,承认失天下容易。

6.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将庄宗极盛之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极衰之时“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象进行对比,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B.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对称的语句与文章开头的论断相呼应,揭示了“人事”的具体涵义,强化了文章的观点。

C. 文章通过一个“夫”字,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这一结论既着眼于总结历史教训,又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

D. 本文作为一篇政论文,毫无生硬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婉转动人,即使是在慨叹晋王败亡时,也只有惋惜之意而无责难之词,可谓义正词婉。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8.简答题。

(1)晋王临终遗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答。

(2)文章第二段和第三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具体说明。

(3)第四段以反问结尾,有何用意?

 

1.C 2.B 3.D 4.D 5.B 6.D 7.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中积累起来的,而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仅仅是溺爱伶人有这种结果吗? 8.(1)告知三件憾事,希望庄宗完成遗愿。 (2)正反对比。第二段正面叙说,第三段反面叙说。 (3)告诫人们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记住“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词中C项,本:推究。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题中B项,而:连词,均表转折。A项,与:①介词,和;②动词,给。C项,其:①副词,表祈使语气;②代词,指庄宗。D项,以:①介词,用;②在。 3.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考核的重点是双音节古今异义,题中A项,古义:主要指政治上的得失。今义:人员的任免、考核、奖惩等事务。B项,古义:官名。今义:动词,投身到(事业中去)。C项,古义:走在前面。今义:在前面起引导作用的人或事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伶官传序》相关文意,默写下列名句。

(1)欧阳修提出了“_________”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立论的根据。

(2)在引《尚书》中的话作答时,作者顺势从中引申出“______”的道理。

(3)文章以“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了“______”的经验教训。

(4)作者论述由“盛”而“衰”的史实后,连用两个设问句:“_________?”既引人深思,又寓结论于疑问之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则短文,按要求答题。

据载,有一次欧阳修替人写了一篇《相州昼锦堂记》,交稿后,他细细推敲了一下,觉得有两句有些欠妥。可那人已经走远了,他便派人骑快马将稿子追回,做了修改。“这不还和原稿一模一样吗?”来人接过改稿,草草一读,很是奇怪。仔细读后才发现,全文只是在“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中增加了两个连词“而”字;他反复吟诵“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后,不禁拍案叫绝。

那位请欧阳修写文章的人为什么对欧阳修最后增加两个连词“而”字拍案叫绝?请从语言表达效果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欧阳修的这篇短序之所以写得好,就在于既避免了和传文重复,又说明了作传意图,而文字生动,形象鲜明,毫无概念化的毛病。

②《伶官传序》是冠于《伶官传》前的短序,旨在说明写《伶官传》的意图。

③那么,既要写明作传意图,又要避免和传文重复,就难免概念化。

④很明显,有关伶官的事实,自然应该写在传里。

⑤事实上,关于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官景进、史彦琼、郭门高等,任其败政乱国的史实,正是写进了《伶官传》里的。

A. ①⑤④③②    B. ②④⑤③①    C. ⑤③①④②    D. ④②③①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与词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意思相近的是(    )

A.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C. 满招损,谦得益    D.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查看答案

下列对《伶官传序》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用“呜呼”开篇,落笔兴叹。接着开宗明义,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在于人事。

B. 第二段承接首段,先概述庄宗先父的遗恨、遗志,接着概述庄宗接受遗命,为父报仇的史实,照应首段的“盛”与“得”。这段叙事是重视“天命”的表现,不但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同时也为下文写庄宗的“衰”与“失”而张本。

C. 第三段评论庄宗的盛衰史。首先以“方其”句紧接上文,用“其意气”之句回应了首段的“盛”与“得”。接着写庄宗的“败亡”。

D. 第四段,先评论庄宗的盛衰成败,从而推出更为普遍的结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这是对前面议论的重要补充和生发,也是对开篇中心论点的进一步发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