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 韩 愈 公讳丹,字文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

韩 愈

公讳丹,字文明,姓韦氏。公之父政,卒雒县丞,赠虢州刺史。公既孤,以甥孙从太师鲁公真卿学,太师爱之。举明经,选授峡州远安令。顺宗嗣位,诏拜谏议大夫。

刘辟反,围梓州,诏以公为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公行至汉中,上疏言:“梓州在围间,守方尽力,不可易将。”征还入议蜀事。刘辟去梓州,因以东川节度使高崇文,拜晋、慈、隰等州观察防御使。将行,上言:“臣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上以为忠。

一岁,拜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公既至,则计口受俸钱,委其余于官。罢八州无事之食者,聚其财。始教人为瓦屋,取材于山,召陶工教人陶,聚材瓦于场,度其费以为估,不取赢利。凡取材瓦于官,业定而受其偿,从令者免赋之半;逃未复者,官为之;贫不能者畀财,载食与浆,亲往劝之。为瓦屋万三千七百,为屋四千七百,民无火忧,署湿则乘其高。明年,筑堤捍江,长十二里,疏为斗门,以走潦水。公去位之明年,江水平堤,老幼泣而思曰:“无此堤,吾尸其流入海矣!”灌陂塘五百九十八,得田万二千顷。凡为民去害兴利若嗜欲。

卒有违令当死者,公不果于诛,杖而遣之去。上书告公所为不法若干条,朝廷方勇于治,且以为公名才能巨,治功闻天下,不辨则受,诏罢官留江西待辨。使未至,月余,公以疾薨。使至,辨凡卒所告事若干条,皆无丝毫实。诏笞卒百,流岭南。公能益明。

(选自《韩愈文集》,有删改)

【注】①高崇文:唐代大将,刘辟反,统兵往讨,平定叛乱。②畀(bì):给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举明经                       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

B. 因以东川节度使高崇文         让:责备

C. 屋四千七百                 重:双层的

D. 不辨则受                     垢:污秽,耻辱

2.下列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罢八州无事之食者,聚其财  ②其竟此而殒其生乎

B. ①逃未复者,官为之          ②吾书汝曰

C. ①从令者免赋之半            ②信然邪?梦邪

D. ①贫不能者畀财              ②汝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韦文明“治功”的一组是(    )

①凡为民去害兴利若嗜欲   ②罢八州无事之食者

③为瓦屋万三千七百       ④征还入议蜀事

⑤得田万二千顷           ⑥筑堤捍江

A. ①②⑥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

(2)公既至,则计口受俸钱,委其余于官。

(3)卒有违令当死者,公不果于诛,杖而遣之去。

 

1.B 2.B 3.C 4.(1)我所治理的三个州,并不是要害之地,不值得设置官职,浪费国家资财,不如让三州归属河东方便。 (2)韦公到任后,就计箅家里的人数来接受朝廷的俸禄,把多给的钱都交给官府。 (3)有一个违反命令应当判死刑的士卒,韦公最终没有杀他,实施杖刑后让他离开了。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B项,让:移让。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题中A项,表目的;表原因。B项,介词,给。C项,他们的;表选择,是……还是……。D项,代词,他们;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题中①总体评价,与“治功”无关;④个人经历。排除这两项,可以得到答案。 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非:并不是;张职:设置官职;之:代词,代三州;计口:计算家里的人数;委:交给;于:引出对象,不译;卒:士卒;果:最终;卒有违令当死者:定语后置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非其真邪?信也,吾兄盛德而夭其嗣乎?汝纯明而不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乙】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克:能

B.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业:继承……的事业

C. 敛不凭其棺                  凭:凭借

D.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尤:怨恨

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其传非其真邪    B. 吾兄盛德而夭其嗣乎

C. 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D. 东野书,耿兰之报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两段选文都以“呜呼”两个叹词开头,表明作者的感情变得非常强烈。

B. 选文第一段写作者初闻噩耗时将信将疑的矛盾心情,文章语意反复而一气贯通,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C. 选文第二段主要表现作者痛悔、内疚之情,多用整句,情绪激荡,一气呵成,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D. 选文第二段中“吾其无意于人世矣”表明作者因为十二郎之死的打击,更因自己身体状况之差,所以已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2)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的提示,默写名句。

(1)承先人后者,________,在子惟吾。两世一身,________

(2)韩愈哀叹自己未老先衰、体弱多病的名句是“吾年未四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说自己很快就会随着老成而死去的名句是“死而有知,________?其无知,悲不几时,________”。

(4)一在天之涯,________,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________

 

查看答案

重新排列下面的句子的顺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说韩愈擅长写古文,死后他的文章广为流传,当时的学者将其喻为泰山、北斗,非常敬仰他。

②后来,人们就用“泰斗”一词称在某一方面成就卓越,在社会上有名望、有影响的人。

③唐代文学家韩愈是被称为“泰斗”的第一个人。

④据《新唐书·韩愈传》记载:“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⑤起初,人们把韩愈比作泰山、北斗,表达对他的推崇、敬仰之情。

A. ⑤②④①③    B. ③④①⑤②    C. ④①③②⑤    D. ②①⑤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京城”“京师”均指当时的都城长安。

B. “薨”在古代指诸侯或大官的死。年幼丧父称为“孤”。

C. “尚飨”是祭文结尾常用的语言,表示希望死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

D. “十二郎”中的“郎”是对男子的通称,也称“郎子”。

 

查看答案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故“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父”是韩老成的四叔。

B. 古代礼俗称幼年丧父为独,老而无夫为寡,老而无子为孤,老而无妻为鳏。

C. 祭文是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侄儿韩老成而作,其感情深挚,凄恻动人,与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并举。

D. 祭文虽记叙的是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但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字字是泪,后人称为“祭文中千年绝唱”。

E. 韩愈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创始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他几位散文家是:柳宗元、王安石、范仲淹、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