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橘子 李培俊 他上衣破了,裤子也撕开了一道不小的口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橘子

李培俊

他上衣破了,裤子也撕开了一道不小的口子。脸上还有几条浅色的灰道子,其中一条越过眉梢,在腮帮上拐了个S形的小弯,一直延伸到嘴角那里。他显得异常狼狈。天快黑时,他出现在卖橘子的小摊前。橘子又香又甜的滋味,对于又渴又饿的他具有致命的诱惑力,他恨不得立即拿起一个,剥去外皮,塞进嘴里!但他没有。他用力咽下一口口水,手下意识地伸进上衣空无一物的口袋,他最后又犹豫着把手伸向鼓鼓的裤袋……

这时,摊主拿起一只又圆又大的橘子递到他手上,那只橘子是摊子上最为鲜亮的一只。摊主笑笑说:忘记带钱了吧?以后记住,男人出门,口袋可不能空。吃吧,吃吧,自家树上结的。

他说了声谢谢,拿着橘子离开了。

两天后,他又一次出现在那个卖橘子的小摊前。没等他开口,摊主就拿起橘子塞给他,不是一只,而是四只。他张张嘴,想对摊主说些什么的,可他欲言又止,终于什么也没说,把一份折叠起来的报纸放到大堆的橘子旁,走了。晚上摊主收摊,发现了那份报纸,打开一看,摊主惊呆了,上面有一则公安部门的悬赏通缉令,照片上那个通缉犯,竟是他!自己竟两次送橘子给他吃!几经犹豫之后,摊主还是拨通了报警电话。

公安部门调集警力,在小摊周围设伏,静等着逃犯的再次出现。三天后的中午,逃犯果然出现了。他没有马上进入警方的埋伏圈,而是远远站着,朝四周张望一阵之后,做出了一连串令人费解的动作:他先从裤袋里掏出一把尖刀,举得高高的,在空中晃动几下,然后五指一松,尖刀在阳光下划出一缕寒光,哐当一声落到地上。随即,他举起双手,走进警察的埋伏圈。警察一拥而上,给他戴上手铐,推向远处的警车。他说,请等一下,能让我和卖橘子的老板说句话吗?带队的警长犹豫片刻答应了,两个警察架着他,来到卖橘子的摊主面前。他对摊主说:那张报纸是我故意放在你这里的。说完,逃犯如释重负地吐出一口长气,跟着警察上了警车。

摊主连忙找出那份报纸,发现背面有几行用铅笔写下的小字:长期以来,我像一只被猎人追赶的兔子,东躲西藏,白天钻进不见天日的密林,晚上睡在阴暗潮湿的山洞,吃没吃的,喝没喝的,我都快疯了……当我为选择怎样结束自己的生命犹豫不决时,你送给我橘子吃,还对我微笑。老实说,是你的善良感动了我。对你,我无以为报,举报不是有2万元的赏金吗?权作是我对你善良的报答吧。

公安部门按照通缉令的承诺,第三天便把2万元赏金送给摊主。摊主接过钱,颤抖着打了一张收条,把钱掖进内衣口袋。

8年之后,劳改农场的储油仓库发生火灾,危急关头,他冲进火海,搬出了8桶汽油,避免了一次灾难性的事故发生,又因一辆失控的卡车冲向一个狱友的时候,他及时推开狱友,却永远失去了左腿。

他获准减刑4年。出狱那天,他没有回家去见妻子儿子,而是拄着双拐去了那个小镇,去找送他橘子的摊主。摊主的妻子红着双眼告诉他,丈夫已经在两年前去世了。说着,她递给他一个沉甸甸的纸包,对他说,临死前让我把这包东西交给你,说你用得着。他让你也摆个水果摊,挣钱虽然不多,可那是自己挣的,花着踏实。他打开纸包,里面是那2万元钱的赏金,分文未动。包钱的报纸,也是他当年留给摊主的那张。几年时间,纸张已经发黄,通缉令上的照片也已有点模糊不清。

他捧着钱和报纸哭了,跪在摊主的遗像前,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选自《小小说精选》)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个逃亡者粗略的形象轮廓,同时这段肖像描写也暗示读者这个逃亡者的身份和经历,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B. 第一段中的对“他”动作的细致刻画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下意识”和“犹豫着”这两个细节可以看出“他”心中的矛盾和挣扎。

C. 两天后,“他”又来到水果摊前想对摊主表示感谢并想再要几个橘子,但顾忌到自己的身份只能欲言又止。

D. 8年后,为了立功减刑,在劳改农场服刑的他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避免了一场灾难性事故的发生。

2.文章中的“他”在摊主善良的感召下做了哪些事?

3.作者的初稿里,小说的结尾原来还有这样一句话:“他卖起了橘子,在摊主原来摆摊的地方。”这句话是否应该保留?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1.B 2.①他放弃自杀②他故意将报纸落在摊主那,想用举报的赏金回报摊主③他劳改时积极表现,获减刑④出狱后,他面对摊主的遗像忏悔。 3.①保留。“他卖起了橘子,在摊主原来摆摊的地方。”和作品开头摊主摆橘子摊用善意挽救他的灵魂构成完美的照应,使作品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他卖起了橘子”也表明他在传承摊主善良的品格,使作品的主题得到进一步深化。 ②不保留。小说以“他捧着钱和报纸哭了,跪在摊主的遗像前,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结尾已经足以体现作品“善良拯救灵魂”的主题,小说的矛盾冲突已经完全解决,情节结构很完整,小说中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也塑造得比较丰满。因此不必保留。(意思答对即可。从章法结构入手,考虑情节的完整和主题的表达。)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开头,B项考核手法,CD考核内容,其中A项,的肖像描写细致入微,不是粗略的形象轮廓。C项,基本正确,但“再要几个橘子”理解不当。D项,因果倒置,“立功减刑”是挺身而出的的结果。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情节概括的题目是小说常见的题目,注意有直接要求概括情节,通过哪些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人物的心理或情感的变化过程怎样等提问方式,答题时注意分清题干的要求概括的什么情节,是关于哪个人物的情节。注意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段落的划分,重点注意文中表现情感变化的重点词语。此题要求回答“他”在摊主善良的感召下做了哪些事,注意根据文意概括:放弃自杀;回报摊主;他劳改时积极表现;获减刑;出狱后,他面对摊主的遗像忏悔。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情节是否删除的题目,数显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结构、形象和主旨的角度阐明原因,如保留。从结构情节的角度,“他卖起了橘子,在摊主原来摆摊的地方”和作品开头摊主摆橘子摊用善意挽救他的灵魂构成完美的照应,使作品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从形象和主旨的角度分析,“他卖起了橘子”也表明他在传承摊主善良的品格,使作品的主题得到进一步深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有两大支柱,一是儒家,一是道家。一般认为,儒家比较强调伦理学,重视道德修养;道家则强调智慧的觉悟和解脱。两者的不同,可以用三个简单观念来加以分辨。。

第一,儒家的思考方式是以人类为中心,所以肯定我们要尊重及帮助别人,让人类社会可以永续发展。儒家采取的路线是从政治上改革。

道家认为以人为中心去思考问题,必定徒劳无功,必须改变思维模式,超越人类本位。而超越人类本位,首先必须顺其自然,尽量避免人为的造作,因为人为的造作越多,麻烦越多。譬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定出真、善、美的标准以后,就会有不真、不善、不美出现;反之,如果还没有标准,每个人都可以开心自在,不用刻意做好事,因为没有所谓的好事可做;不用担心有没有面子,因为所要做的只是活着而已。所以,人世间的一切都是相对的,道家的思想是要我们设法排除人类本位的想法,敞开眼界与心胸,从整个宇宙来看一切。只有不受时间与空间的拘束,心灵才可能自由逍遥。

第二,儒家以“天”为至高存在,凸显历史背景;道家以“道”为至高存在,展现宇宙视野。任何一派哲学对于宇宙的真相或本体都必须有所论断。中国的传统思想是以“天”作为宇宙的最后根源。古人称帝王为“天子”,更是充分证明“天”在古人心目中是至高主宰。儒家承前启后,继承了这一观念,把“天”当作最高存在。孔子两次遇到困境,都把“天”抬出来,如说:“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道家则不同,道家以“道”代替“天”,“天”则被降格为和“地”并称,“天地”并称指的主要是自然界,自然界本身保持一种均衡状态,问题也远比人类社会少。然而,自然界虽然自给自足,毕竟不是最后的根源。道家认为宇宙最后的根源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孕育万物,是一切的起始与归宿;“道”存在于万物之中,却又超越万物。道家由“道”取代“天”的地位,很多西方学者据此认为,这是中国古代最具革命性的思想。

第三,儒家期盼“天人合德”,从向善到择善到至善;道家则希望“与道合一”。“天人合德”的“德”是善的德行,亦即人要行善,要不断地修养德行。“与道合一”则代表人要成为有道者或行道者,觉悟了“道”,人的生命境界整个就不一样了。

过去认为,有三种人学习道家会比较有心得。一是年长的人,二是失意的人,三是非常聪明的人。从秦汉到唐宋,中国历代的文人,许多都喜欢道家,他们的作品所用的语汇,他们的生命所展现出的情调,与崇尚儒家的文人截然不同。像苏东坡在《前赤壁赋》提到的:“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这显然是道家对大自然的欣赏,可以说是敞开心灵与自然沟通,不像儒家主要界定在人的社会中。

但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也不能没有儒家作为指引,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从家庭出发,然后进入社会,因而必须设法实践人与人之间适当的关系。如果离开儒家,可能会面临不知如何安顿自己,以及不知如何与人相处的问题。况且,如果大家都走道家的路,这个个社会要交给谁来担当呢?由此观之,儒家和道家在社会的功用上,是有点分工合作的意味。

(节选自傅佩荣《国学的天空》,有删改)

1.下列对有关道家思想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道家认为人为的造作多,麻烦就会多,假如不定真善美的标准,每个人都可开心自在。

B. 道家认为要敞开眼界与心胸,从整个宇宙看一切,只有不受时空拘束,才可能自由逍遥。

C. 道家认为“道”孕育万物,以“道”代替“天”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最具革命性的思想。

D. 道家认为“天地”并称主要是指自然界,自然界能自给自足,它的问题远比人类社会少。

2.下列有关儒家与道家的比较,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儒家强调人的社会性,以便人类永续发展;道家认为要超越人类本位,顺其自然。

B. 儒家盼“天人合德”,从向善到至善;道家希望“与道合一”,人就成为了有道或行道者。

C. 儒家强调要不断地修养德行;道家认为智慧的觉悟和解脱重要,觉悟了“道”尤其重要。

D. 儒家以“天”为最高存在;道家认为“道”是宇宙最后的根源,“道”才是至高的。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活在世上,不能没有儒家作为指引,否则,会面临不知如何安顿自己等诸多问题。

B. 面对乱世,儒家采取的路线是从政治上改革,儒家有勇于担当的精神,这比道家强。

C. 中国历代文人都喜欢道家,他们的生命所展现出的情调,与崇尚儒家的文人截然不同。

D. 中国的传统思想是以“天”作为宇宙的最后根源,“天”在古人的心目中就是至高主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这些词常常出现在我们身边:绿水青山、清洁能源、再生能源、淘宝、支付宝、快递、家风、文明家庭、文明出行、中国智造、匠人精神、百年书店……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的一段话,请概括郁达夫对《古文辞类篡》的评价。要求:运用一个转折复句,不超过50个字。

《古文辞类纂》风行二百余年的原因,一半虽在它的材料的丰富,但一半也在它的分门别类,能以一个类名来决定内容。但言为心声,人心不同又各如其面,想以外形的类似而来断定内容的全同,就等于医生以穿在外面的衣服而来推论人体的组织。所以近代的选家就更了一步,想依文章的表达方式来分类辨体。于是乎就又把散文分成了描写、叙事、说明、论理的四大部类。 从文章的主体来看,当然是以后人分类方法为合理而简明。

 

查看答案

(题文)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人讲究家国观念,欲治其国,____。事实上,一个人的责任、担当与情感,总是按照家庭伦理、由近及远扩散开去。很难想象,一个不疼爱自己孩子的人,会对这个社会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不能相信,一个对自己家人缺少担当的人,__________,才能谈得上爱社会和国家。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听说好友小李的母亲病了,小赵打电话给他说:“家慈的病好些没有?我有一个朋友是医生,要不我们一起带她老人家到我朋友所在的医院去看看吧?”

B. 中秋节到了,李兵提了一盒月饼去拜访他的高中班主任王老师。王老师说:“小李,师生之间就不要这么客气了!可是却之不恭,我也只好笑纳啰!”

C. 在校运会总结会上,班主任刘老师激动地说:“这次校运会我们班的女生表现优秀,在很多项目上摘金夺银,真是‘须眉不让巾帼’,可喜可贺!”

D. 王教授新近出版了一部学术专著,他给他的研究生李惟一送了一本,并在扉页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一句题词:“爱徒李惟一惠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