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①“徒步三千,流亡万里”,这是...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①“徒步三千,流亡万里”,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硕果仅存的一次悲壮的师生长征,堪称我国教育史上一次可歌可泣的文化长征。

②要形成良好风气,赢得群众信赖,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转变认识,率先垂范,这样上行下效,社会风气才能从根本上好转。

③从南极洲的血色瀑布到毛里求斯近海的“水下旋涡”,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既古老又充满生机,有着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

④射击比赛开始,小刘第一个上场,他趴在那里,目不交睫地盯着靶子,不慌不忙,一勾扳机“叭”的一声,打出了九环的好成绩。

⑤杜甫写景的作品不多,而全诗都写景的更是鹤立鸡群,在他西行途中,却被太白山的美景所吸引,写下了《喜达行在所三首》。

⑥前三季度500余只可比债基净值平均增长1.68%,这一成绩与前两年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但在“资产荒”背景下,整体表现仍然可圈可点

A. ①④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①使用正确。“硕果仅存”,比喻经过淘汰,留存下来的稀少可贵的人或物。②褒贬失当。“上行下效”,指上面或上辈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那样做(多指不好的事),而句中说的是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是好事,感情色彩不当。③使用正确。“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④望文生义。“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句中误用为“不眨眼睛”,故错误。⑤对象不当。“鹤立鸡群”,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语句中用于描写诗句,不恰当。⑥使用正确。“可圈可点”,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也引申为事物值得称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中描写宴会管弦之盛、歌声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虞美人》中用比喻手法表达作为亡国之君的诸多愁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遣  兴

杜  甫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本是通过抒写诗人自己在乱世中对亲情的特殊感受,侧面反映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

B. 首句的“忧”字总领全诗,其余各句或叙事或议论,都在抒发诗人内心的忧伤。

C. “何况道路长”是说诗人因为路途迢遥而归乡不得,思乡之情、难归之悲溢于言表。

D. “岂无”两句表明诗人虽有家可归,但因“虎狼”当道而回家无望的无奈心情。

E. 末尾两句写诗人仰观天空中飞翔的大雁,透露出让大雁为分散的兄弟捎信的愿望。

2.诗的第一句就说:“我今日夜忧。”诗人日夜忧的有哪些呢?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进士,除监察御史,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奏减浙东濒海渔课。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宣德五年,河南旱荒,民多转徙。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时侍郎许廓往抚辑,廷议又起丁忧布政使李昌祺原官。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逋赋杂役,流民渐归。雨亦旋降,岁大丰。居三年,召还,授刑部左侍郎。明年,永丰民夏九旭等据大盘山为乱。帝以源江西人,命抚之,都督任礼帅兵随其后。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

英宗即位,进尚书。正统二年五月命整饬大同、宣府诸边,许便宜行事。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免屯军租一年,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寻以宣、大军务久弛,请召还巡抚佥 都御史卢睿,而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朝廷不听。于是言官以临边擅易置大臣为源罪,合疏劾之。帝以源有劳,置不问。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 。智以闻,诏两责之。   

岁旱,录上疑狱,且请推行于天下,报可。旋坐决狱不当,与侍郎何文渊俱下狱。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累月,释还职。源在刑部久,议狱多平恕。陕西佥事计资言,武臣杂犯等罪,予半俸,谪极边。源以所言深刻,奏寝之。六年,以足疾命朝朔望。八年致仕,卒。

(节选自《明史·魏源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

B. 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

C. 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

D. 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丁忧,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因特殊原因朝廷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而官员守丧期满之后,朝廷就可以起用。

B. 伍,是古代民户编制单位,五家编为一伍。也是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士兵五名编为一伍。文中用来代指军队,今天也有“参军入伍”之说。

C. 朔望,农历的每月最后一天称为“朔”,农历每月十五日(有时是十六日或十七日)称为“望”,望日的第二天,叫既望,农历的每月第一天称为“晦”。

D. 疏,疏通、分条陈述,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战国前臣僚向君主进呈文字统称上书,秦朝始称为奏。汉代臣僚分析问题的奏章别称为疏。唐宋以后上奏文书统称奏议,多数称为奏疏。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源办案精明,体察民情,安抚灾民,皇帝认为魏源清廉正直有作为。魏源深得朝廷重用,两次遭遇父母丧事,都在守丧期间被重新任用。

B. 魏源本来被委以重任去平定大盘山的乱民,但他还未到达,官军已抓获夏九旭。皇帝又命令他去四川采集木材,同时整顿边防事务。

C. 陕西佥事计资提出,武官犯其他罪的等同专类罪名,给予俸禄减半的惩罚,并贬黜到最边远的地方,魏源认为此建议很好,上奏请求朝廷施行。

D. 魏源整治边镇有方,但因推荐兵部侍郎于谦等事被谏官以身临边关擅自更换设置大臣为罪名,一起上疏弹劾他。皇帝并没有追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逋赋杂役,流民渐归。

(2)帝以源有劳,置不问。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智以闻,诏两责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本报北京2月14日电(记者李韵)】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

2011年6月1日,《非遗法》正式实施。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有24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的地方性法规共72部。其中,17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施后制定的。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7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

评估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5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3731万元,有10省(市)累计投入5000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截至2016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4928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报告显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达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2月15日)

材料二:

“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

(摘编自《大众日报》2017年2月15日《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地图粉。我们应该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可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

(摘编自“南方网”《落实<非遗法>还需做加法》2017年2月16日)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则材料表明,非遗保护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他们有不计报酬的无私奉献精神。

B. 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区、市)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这是可喜的现象。

C. 材料二认为,非遗传承人面临人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是大众不接受传统文化造成的。

D. 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大众,就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出改变,以符合现代时尚,成为网红。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A. 三家媒体都关注非遗保护这一文化热点,与国家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一致,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B. 材料一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旨在引起地方政府对非遗保护的重视。

C. 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蓄地批评了大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

D. 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E.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语言朴实通俗,三者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

3.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舞  台

袁省梅

一直以来,王少宏都坚信自己能成为声名卓著的二胡演奏家。

正儿八经的音乐学院毕业,加上天赋,加上勤奋,还有童子功,他说,除了舞台,还缺什么呢?

可是,没人给他舞台。

当他不拉二胡的时候,他就这样发问,一遍,一遍。

当然,也不问别人。问谁呢?问谁谁听呢?

他只问老婆孙兰。

他抱怨父亲,抱怨孙兰。他说要是当初不回到这个鬼地方就好了。小县城,有多少人懂音乐多少人懂他的二胡呢?

王少宏毕业那年,已经分配到了省城大剧院。可是,父亲不答应。父亲拍电报,打电话,又撵到省城要他回去。父亲说,你哥没了,你嫂子嫁了,留下三个孩子,还有我和你妈你奶,谁养?就这样,王少宏到小县城的小学做了一名音乐老师。他没有想到,就是小学老师,要做好,也不容易。校长从心里不喜欢他。谁让他的学历太高人又孤傲呢?好了,学校里所有的演出,他都不想参加,他给学生排练的节目也不想上舞台。去联校、去县里电视台演出,就更没有他的戏了。

每次,他气闷地问老婆为什么时,孙兰都是静静地听着,不说话。他也不等老婆说话,就去拉二胡了。孙兰听着他滞重的二胡声,就发出一声叹息,沉重,伤感,是难心难肺了。

小城有人带着孩子请王少宏教二胡。小城已有好几家二胡培训班。王少宏想都没想,就拒绝了。给小孩子做启蒙老师?他不屑。一个华丽、高大的舞台一直在他的心里矗立着。过一段时间,他就往北京跑,参加那里的比赛,或者与同道者聚会。王少宏一直相信北京会有他一个舞台。钱花了不少,可王少宏也没拿回一个奖杯。孙兰说,他们不懂。王少宏勾着头,好久才说,他们说的对,我的演奏中缺了最重要的东西。孙兰说怎么会呢?王少宏摇摇头,说,你不懂。孙兰脸上暗了一层,心说,我怎么不懂呢?听你的二胡十多年了,也听你在家放的碟片十多年了。孙兰知道王少宏的二胡里,多了几分浮躁之气,少了纯净之感,好好的曲子,也是急慌慌得如擦过水上的石片,滑出几道涟漪,就没了。可孙兰从没说给王少宏。

看着王少宏不开心,孙兰有什么办法呢?她不过是一名小学老师。她能做的,就是把观众这一角色做得是加倍的合格。孙兰在逼仄的阳台上砌了个小小的台,高出地面半尺,椭圆形,还给周围挂了一层白的纱帘。风吹过,纱帘悉悉索索地轻轻晃,是有点舞台的感觉了。

是舞台。

孙兰给王少宏搭的舞台。

孙兰把王少宏用过的二胡,一溜排的,都挂在“舞台”的墙上。孙兰叫王少宏坐到“舞台”上拉。王少宏开始不愿意,骂孙兰瞎整。况且,王少宏除了给学生上课时拉拉二胡,平日里,他已经很少拉了。说到底,心里还是别扭。孙兰却总是催他拉。孙兰给他买好烟好酒,给他说好话。孙兰说,你就是我的二胡演奏家,我要做你一生的听者。孙兰不说自己是观众,或者粉丝什么的。王少宏喜欢“听者”这个称号,当然,更喜欢孙兰这样地看重他,他就坐到他的“舞台”上,给他唯一的“听者”拉起了二胡。

孙兰说,不管什么曲子,你都处理得那么好,是精妙绝伦。

孙兰说,美妙的旋律在弓子的拉拉推推中,出神入化,滑着美丽的弧线,蹦跳,流淌,像云在飘,像风在扬,像花在开,简直是,炫耀了,嗯,是有些,作威作福,不可一世了呢。

孙兰说,如果在处理时再加上一点情绪,心无旁骛,人琴合一,琴曲合一,就更好了。

听着听着,王少宏愣怔了。他为孙兰的这句话。他没想到,孙兰,一个小学语文老师,能听懂他的二胡。王少宏抱着孙兰说周末了,我们去黄河边,我给你拉《江河水》,水边拉琴,有水的滋润,又有辽阔天地的回旋,是再好不过的舞台了。

孙兰说,改天吧,一会儿有几个学生来补课。

王少宏生气了。王少宏说,你这是干嘛?家里就缺你这点钱?无趣,庸俗。

孙兰倒不生气。孙兰说,爸的滑膜炎又犯了,医生说最好做手术……还有大侄子的婚事,小侄子的学费……

王少宏不说话了。好久,王少宏说,我也带学生吧。

孙兰不同意。孙兰说,你得潜心研习你的二胡,你的舞台不在这里。

王少宏咬着唇,好半天,指着阳台的舞台,说,够了,有它,我觉得,挺好。

1.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王少宏虽然志向远大,并且已经被分配到省城大剧院,但是现实的无奈、家庭的责任感使他最终听从父亲的劝说回到小县城。

B. 校长从心里就不喜欢王少宏的孤傲,学校、联校、县里电视台的演出都不让他参加。本文这一情节旨在表现校长心胸狭窄,打击人才。

C. 孙兰听完王少宏的曲子后,先批评他炫耀,作威作福,不可一世;然后建议他,要加上一点情绪,做到心无旁骛,人琴合一。

D. 后来孙兰提到了现实生活的困难,使王少宏颇为震动,促成了王少宏性格的转变,使他终于面对现实;也自然引出结尾,水到渠成。

E. 本文融合口语与书面语、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句式灵活多变,语言平易自然,体现了作者极强的语言驾驭能力。

2.结合全文,你认为王少宏理想受挫的原因有哪些?

3.小说标题“舞台” 有哪些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