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舞 台 袁省梅 一直以来,王少宏都坚信自己能成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舞  台

袁省梅

一直以来,王少宏都坚信自己能成为声名卓著的二胡演奏家。

正儿八经的音乐学院毕业,加上天赋,加上勤奋,还有童子功,他说,除了舞台,还缺什么呢?

可是,没人给他舞台。

当他不拉二胡的时候,他就这样发问,一遍,一遍。

当然,也不问别人。问谁呢?问谁谁听呢?

他只问老婆孙兰。

他抱怨父亲,抱怨孙兰。他说要是当初不回到这个鬼地方就好了。小县城,有多少人懂音乐多少人懂他的二胡呢?

王少宏毕业那年,已经分配到了省城大剧院。可是,父亲不答应。父亲拍电报,打电话,又撵到省城要他回去。父亲说,你哥没了,你嫂子嫁了,留下三个孩子,还有我和你妈你奶,谁养?就这样,王少宏到小县城的小学做了一名音乐老师。他没有想到,就是小学老师,要做好,也不容易。校长从心里不喜欢他。谁让他的学历太高人又孤傲呢?好了,学校里所有的演出,他都不想参加,他给学生排练的节目也不想上舞台。去联校、去县里电视台演出,就更没有他的戏了。

每次,他气闷地问老婆为什么时,孙兰都是静静地听着,不说话。他也不等老婆说话,就去拉二胡了。孙兰听着他滞重的二胡声,就发出一声叹息,沉重,伤感,是难心难肺了。

小城有人带着孩子请王少宏教二胡。小城已有好几家二胡培训班。王少宏想都没想,就拒绝了。给小孩子做启蒙老师?他不屑。一个华丽、高大的舞台一直在他的心里矗立着。过一段时间,他就往北京跑,参加那里的比赛,或者与同道者聚会。王少宏一直相信北京会有他一个舞台。钱花了不少,可王少宏也没拿回一个奖杯。孙兰说,他们不懂。王少宏勾着头,好久才说,他们说的对,我的演奏中缺了最重要的东西。孙兰说怎么会呢?王少宏摇摇头,说,你不懂。孙兰脸上暗了一层,心说,我怎么不懂呢?听你的二胡十多年了,也听你在家放的碟片十多年了。孙兰知道王少宏的二胡里,多了几分浮躁之气,少了纯净之感,好好的曲子,也是急慌慌得如擦过水上的石片,滑出几道涟漪,就没了。可孙兰从没说给王少宏。

看着王少宏不开心,孙兰有什么办法呢?她不过是一名小学老师。她能做的,就是把观众这一角色做得是加倍的合格。孙兰在逼仄的阳台上砌了个小小的台,高出地面半尺,椭圆形,还给周围挂了一层白的纱帘。风吹过,纱帘悉悉索索地轻轻晃,是有点舞台的感觉了。

是舞台。

孙兰给王少宏搭的舞台。

孙兰把王少宏用过的二胡,一溜排的,都挂在“舞台”的墙上。孙兰叫王少宏坐到“舞台”上拉。王少宏开始不愿意,骂孙兰瞎整。况且,王少宏除了给学生上课时拉拉二胡,平日里,他已经很少拉了。说到底,心里还是别扭。孙兰却总是催他拉。孙兰给他买好烟好酒,给他说好话。孙兰说,你就是我的二胡演奏家,我要做你一生的听者。孙兰不说自己是观众,或者粉丝什么的。王少宏喜欢“听者”这个称号,当然,更喜欢孙兰这样地看重他,他就坐到他的“舞台”上,给他唯一的“听者”拉起了二胡。

孙兰说,不管什么曲子,你都处理得那么好,是精妙绝伦。

孙兰说,美妙的旋律在弓子的拉拉推推中,出神入化,滑着美丽的弧线,蹦跳,流淌,像云在飘,像风在扬,像花在开,简直是,炫耀了,嗯,是有些,作威作福,不可一世了呢。

孙兰说,如果在处理时再加上一点情绪,心无旁骛,人琴合一,琴曲合一,就更好了。

听着听着,王少宏愣怔了。他为孙兰的这句话。他没想到,孙兰,一个小学语文老师,能听懂他的二胡。王少宏抱着孙兰说周末了,我们去黄河边,我给你拉《江河水》,水边拉琴,有水的滋润,又有辽阔天地的回旋,是再好不过的舞台了。

孙兰说,改天吧,一会儿有几个学生来补课。

王少宏生气了。王少宏说,你这是干嘛?家里就缺你这点钱?无趣,庸俗。

孙兰倒不生气。孙兰说,爸的滑膜炎又犯了,医生说最好做手术……还有大侄子的婚事,小侄子的学费……

王少宏不说话了。好久,王少宏说,我也带学生吧。

孙兰不同意。孙兰说,你得潜心研习你的二胡,你的舞台不在这里。

王少宏咬着唇,好半天,指着阳台的舞台,说,够了,有它,我觉得,挺好。

1.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王少宏虽然志向远大,并且已经被分配到省城大剧院,但是现实的无奈、家庭的责任感使他最终听从父亲的劝说回到小县城。

B. 校长从心里就不喜欢王少宏的孤傲,学校、联校、县里电视台的演出都不让他参加。本文这一情节旨在表现校长心胸狭窄,打击人才。

C. 孙兰听完王少宏的曲子后,先批评他炫耀,作威作福,不可一世;然后建议他,要加上一点情绪,做到心无旁骛,人琴合一。

D. 后来孙兰提到了现实生活的困难,使王少宏颇为震动,促成了王少宏性格的转变,使他终于面对现实;也自然引出结尾,水到渠成。

E. 本文融合口语与书面语、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句式灵活多变,语言平易自然,体现了作者极强的语言驾驭能力。

2.结合全文,你认为王少宏理想受挫的原因有哪些?

3.小说标题“舞台” 有哪些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DE 2.①性格上,为人不踏实,理想太高。怨天尤人,孤僻高傲,甚至瞧不起妻子。②艺术上,他的音乐不完美,有浮躁之气。③客观上,校长对他打击阻碍,不能给他提供舞台;父亲让他回来,小城的环境束缚了他的发展。 3.①“舞台” 是主人公演奏二胡的场所;②“舞台” 是主人公施展才华的机会;③“舞台” 象征着艺术本身,是主人公心灵寄托的空间。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A项,“但是……家庭的责任感使他最终听从父亲的劝说回到小县城”有误,从文中来看,家庭的责任全被妻子担起,直到结尾王少宏才有了“家庭的责任感”。B项,“学校、联校、县里电视台的演出都不让他参加。本文这一情节旨在表现校长心胸狭窄,打击人才”错误,之所以写这一内容,应该是侧面表现王少宏的孤傲性格。C项,“先批评他炫耀,作威作福,不可一世”错,从孙兰的话来看,这是贬词褒用,赞赏王少宏拉的二胡曲恣肆奔放的特点。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结合全文,你认为王少宏理想受挫的原因有哪些”,这是考查梳理小说情节和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这类题目可以王少宏自身和所处环境两个方面来看。从王少宏自身来看,“正儿八经的音乐学院毕业,加上天赋,加上勤奋,还有童子功,他说,除了舞台,还缺什么呢……他抱怨父亲,抱怨孙兰”“小县城,有多少人懂音乐多少人懂他的二胡呢”,王少宏理想太高,为人不踏实,只知道怨天尤人,且性格孤傲,这是他理想受挫的原因之一;如“孙兰知道王少宏的二胡里,多了几分浮躁之气,少了纯净之感,好好的曲子,也是急慌慌得如擦过水上的石片,滑出几道涟漪,就没了”,从妻子的感受来看,王少宏的音乐不完美,有浮躁之气,这是他理想受挫的原因之二。从所处的环境来看,“校长从心里不喜欢他。谁让他的学历太高人又孤傲呢?好了,学校里所有的演出,他都不想参加,他给学生排练的节目也不想上舞台。去联校、去县里电视台演出,就更没有他的戏了”,校长对他打击阻碍,不能给他提供舞台,这是他理想受挫的原因之三;如“王少宏毕业那年,已经分配到了省城大剧院。可是,父亲不答应。父亲拍电报,打电话,又撵到省城要他回去”,父亲让他回来,小城的环境束缚了王少宏的发展,这是原因之四。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标题‘舞台’有哪些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是针对小说标题设题。一般先理解其表面意思,“舞台”即在剧院中为演员表演提供的空间,然后到文中圈出与“舞台”相关的文字,如“孙兰在逼仄的阳台上砌了个小小的台,高出地面半尺,椭圆形,还给周围挂了一层白的纱帘。风吹过,纱帘悉悉索索地轻轻晃,是有点舞台的感觉了。……是舞台。……孙兰给王少宏搭的舞台”,这里的“舞台”是指孙兰为王少宏搭建的演奏二胡的场所;由表面意思延伸,分析其内在的意思,如“他说,除了舞台,还缺什么呢……可是,没人给他舞台”,此处是“舞台”是指可以让王少宏施展才华的机会;最后要结合主旨进行延伸,如“王少宏咬着唇,好半天,指着阳台的舞台,说,够了,有它,我觉得,挺好”,此处的“舞台”不仅仅是演出的场所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应是指艺术本身,指心灵寄托的空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历史上农耕文化对游牧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农耕文化发展较早,其体系也较为成熟和完整,对北方的游牧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农耕文化向长城地带各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扩散的同时,各民族文化也在向中原汇 聚,使得中原文化在发展中也吸取了各民族文化的养分和智慧,而且衣、食、住、行无所不包,塑造了长城地带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据考证,从赵武灵王提倡胡服到清代的旗袍、马褂,古代中原民族上衣下裳、宽领褒袖的笨重服饰有了重大的转变。伴随魏晋时期大批北方游牧民族从长城以北的东北地区或蒙古草原进入长城地带或其以南的中原腹地,“胡床”带入农耕地区并改变了中原民族席地而坐的习惯。小麦、大麦以及磨面方法从西域和其他民族地区的传入,改变了中原汉族以五谷为饭的膳食种类。家用畜力中的马,主要是从蒙古高原引入长城以南,汉代极为有名的汗血宝马传入中原方备受珍惜。此外,在新疆阿拉沟、直儿沟等地西周至战国末期的墓葬中发现的骡子骨骼,经鉴定其最早应该是蒙古高原地区的游牧者培育出来的。而在艺术文化方面诸如笛、琵琶、箜篌、胡琴等乐器以及音乐音律、歌舞杂技等自南北朝时传入中原后,对中原的戏剧、宋词、元曲均产生了极大影响;大同云岗等石窟艺术以及敦煌的璧画艺术等,都是长城地带各民族乃至世界艺术的汇聚。

民族融合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过程。不论是农业民族政权还是游牧民族政权,当他们主导中原后,自觉不自觉地都希望能够统一中国,这种思想的形成是长期以来民族融合最好的也是必然的趋势。尤其是游牧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后,想要稳定和谐发展就必须与农业民族的思想文化进行融合,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与汉民族契合,这正是农业民族与各民族不断融合最后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重要过程。虽然长城地带各民族的起源地域各异,但在几千年相互打交道的过程中,通过交流与学习所进行的“民族融合”已不再是简单的“汉化”或者“胡化”,而是更深层次的诸如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深度交融。各民族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保有自己风俗习惯的同时,又兼具其他民族的文化特征,这才使得中华民族文化朝着多元化方向不断发展,促成了中华民族真正的繁荣,塑造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和包容性。

费孝通说:“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自从长城修建以来,长城内外逐渐形成了农牧两大经济体。两千多年来,长城内的农业民族通过屯垦移民和通商等方式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把长城内外各民族联结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自在民族实体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长城见证了农牧发展的历史进程,也因此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节选自段清波《城和长城:中华文明的见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历史上相对发达的农耕文化在影响北方游牧文化的同时,也吸收了各民族文化的养分和智慧,从而形成了长城地带包容性和多样性的文化。

B. 在相互打交道的漫长历史过程中,长城地带的“民族融合”不再是简单的“汉化”或者“胡化”,而是在保有自己风俗的同时,又兼具其他文化特征。

C. 从胡服、旗袍、马褂,到五谷杂粮和磨面方法,从胡床、骡子、汗血宝马,到琵琶胡琴和歌舞杂技,可以看出长城地带各民族对中原文化的多元影响。

D. 两千多年来,通过屯垦移民和通商等方式,长城内的农业民族在长城地带形成了巨大的网络,把长城内外各民族联结在一起,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我国在较早时期就发展了农耕文化,还有着较为成熟和完整的体系,在向长城地带各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扩散过程中,也推动了他们的文明进程。

B. 游牧民族主导中原后,总是希望统一中国,这样就必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与农业民族相融合,这也是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重要过程。

C. 在魏晋以前,中原人都是席地而坐,不懂磨面方法,也没有面食,直到魏晋时期大批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带来了胡人的生活习惯,才改变了这种情况。

D. 长城地带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起源地域,随着历史的发展,他们彼此交流,相互促进,在思想文化中已经变得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城地带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根源于农耕文化向长城地带各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扩散的同时,各民族文化也沿着长城一带向中原汇聚。

B. 各民族的融合促成了中华民族的真正繁荣,但作为一个民族实体,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由自在到自觉的转化有一个过程,期间有着几千年的跨度。

C.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融合,不仅在长城地带汇聚各民族乃至世界的艺术精品,也使中原的文化艺术例如戏剧、词、曲等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D. 长城修建以来,在它的内外各民族就不断进行着各方面的交流,因此长城不仅是农耕和游牧文化发展的见证者,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中国古话说:“人穷志短。”

②要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其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③最糟糕的贫困,莫过于智力贫乏。

④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⑤有行为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当我们感觉自己拥有的某样东西(金钱、时间、健康和爱情等)不够时,这种感觉就会削弱我们的认知能力,影响我们做出明智的决定。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则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夫如是,_____________ 。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

(2)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古》)

(3)呜呼!________ ,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苏洵《六国论》)

(4)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___________ 。   (王勃《滕王阁序》)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_____________ 。    (杜甫《蜀相》)

 

查看答案

(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

(《吕氏春秋》)

材料二: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自养也,恶得贤?”

(《孟子》)

1.材料一中画线句体现了作者             的思想。

2.简述《吕氏春秋》和许行在农业思想上的差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落花

元 郝经

彩云红雨暗长门,翡翠枝余萼绿痕。

桃李东风蝴蝶梦,关山明月杜鹃魂。

玉阑烟冷空千树,金谷香销谩一尊。

狼藉满庭君莫扫,且留春色到黄昏。

注:郝经:奉命入宋,在真州被扣押16年不得回,本诗写于被扣押期间。

1.赏析颈联所用手法。

2.简析这首诗所抒发的诗人的思想情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