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 (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

(3)安能以皓皓之白,___________

(4)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___________________

(5)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_______________,用之所趋异也。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通古今之变 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或轻于鸿毛 【解析】试题分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僮”“尘埃”“抟”“扶摇”“视”“轻”“鸿”理解字义去记忆。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练习题。

临江仙

[明]杨 慎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注】①杨慎(1488年-1559年),明代中叶文学家,一生命运蹭蹬,老年境况凄凉。

1.“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说说这两句画面有着怎样的内涵。

2.词的下阕着力塑造了“白发渔樵”的形象。这是怎样的形象?寄托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①斫轮②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日:“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选自《庄子·天道》

【注】①轮扁:人名。②斫轮:制作车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释椎凿而上             释:放下。

B. 有数存焉于其间         数:屡次。

C. 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   老:一直。

D. 疾则苦而不入           疾:快速。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也以臣之事观之   以:介词,用。

B. 徐则甘而不固       则:连词,就。

C. 有数存焉于其间     焉:语气词,无义。

D. 释椎凿而上         而:连词,表示修饰。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

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微之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仆不能远征古旧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然当苏州在时,人亦未甚爱重,必待身后,人始贵之。

 

查看答案

阅读课内文言文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可乐也         信:的确。

B. 于己         得:能够。

C. 之所欣         向:过去。

D. 未尝不文嗟悼   临:面对。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及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会稽山阴之兰亭                圣人不凝滞

B. 所以游目骋怀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C. 趣舍万殊                        然,犹有未树也

D. 或取怀抱                        述小妹语曰

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A.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B.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C.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D.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择死与择生

张曼菱

(1)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或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

(2)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牵襻着我。

(3)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

(4)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这个偏差或许是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于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政治家与政客不同,正是由于前者的献身是别无选择的,后者却是投机的。屈原身为三闾大夫,是楚国的决策大臣,他不能承受楚国蒙受亡国的事实。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诗人以“诗”爱国和救国。他可行吟,可以留下作品“薪火传人”。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惟一的坚持。他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的。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

(5)诗人的事业,可以不与某一个具体的朝廷和君王相联系,相始终。屈原的这种始终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不可挽救的狂澜的惟一坚持。“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之于生死,中国自古已有确认之标志。虽然“哀莫哀生别离,乐莫乐心相知”,已将生乐死苦、留恋人世的滋味体会尽致,但是,主动迎接死亡,“在不可选择中进行选择”的精神依然确立。中国的志士仁人,在求生不能的时候,很重视死之权利,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地活下去,不如选择死亡,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屈原即是著名的范例。他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进入,被俘受辱而死的。他认为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独立的死。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时而悲吟,时而高歌,徜徉在汩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赴死。

(6)屈原之死,死的原因是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帜鲜明,诗人却要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的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

(7)死,可以明志;生,却可践志。当死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真谏烈臣;但司马迁认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分完成千古史记,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史书。

(8)既有了帝王家的史官,却执意要做民间第一史家。当时虽没有明文不准平民“写史”,但司马迁此举引起了当朝的临视与怀恨。他选择受刑忍辱,弃政从文,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这是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之举,这是勇敢与崇高的跨越。他不愧为敢于在朝堂上和禁锢人臣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的杰出代表!弃一帝而得天下千秋,伟哉司马迁!

(9)屈原择死,史迁择生,都是崇高的。他们择死与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构成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隆起的脊梁。

1.联系上下文,解说第(1)段“中国式的生命”这一短语所包含的意义。

2.第(4)段画线句“这个偏差或许是些故意”中的“这个偏差”是指什么?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和见解?

3.解释下列语句的含义

①(屈原之死)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

②(司马迁)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

4.根据文意,有条理地陈述“屈原择死”与“司马迁择生”的崇高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1.理解加点的“欣然”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

2.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说说对这个句子含意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