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冯小德在淘宝网上看中一款电水壶,特价促销。只要29...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冯小德在淘宝网上看中一款电水壶,特价促销。只要29.9元,买两个58元,还包邮。小德一下拍了两个,“家里其实不缺水壶,就是贪图便宜。”几天后,小德收到了水壶,有点失望,“有味道,而且壶身很薄。”小德给了差评,并且要求售后赔偿,金额是8元,小德很快收到了钱。“当天晚上,卖家给我打电话,我有事情在忙,没听见。第二天对方再打电话来时,语气很凶,说我收了他的钱,怎么还不改差评。”小德说自己当时就有点火了,“这8元是我应得的补偿,凭什么逼我改评价。”一周后,小德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装了一个白色的牌位,牌位一面写着“冯××全家之灵位”,另一面写着“祝你全家快住进里面”。

对于以上事件,你怎样看?请给小德、卖家或淘宝网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刘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雨绸缪的智慧 未雨绸缪的智慧就在于一个“备”字。有了提前的准备,才可满怀信心迎接挑战;有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才可安稳地在风雨飘摇的世间守住自己一片江山――有了这一份未雨绸缪的智慧,才可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遇到多少突发情况都坦然面对,临危不乱。 孟子有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描述了一种正确的生存状态,一种身处太平盛世却防备着危难的警觉。遥想2008年5月12日的那场大地震,短短数十秒,却使多少原本坚固的建筑物土崩瓦解,多少亲朋从此天人永隔!而同样是面对这突发灾难,桑枣中学的师生却在不足2分钟内全体撤离校舍,2200多名师生无一人伤亡。这不是奇迹,这只是这所中学的校长此前多次指挥全校师生进行紧急疏散演练的结果。为进行疏散演练,他置外界“疯子”“神经紧张”的评论于不顾,最终在地震发生时保证了大家的生命安全。在这份未雨绸缪的准备中,在这种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下,天灾又怎引得起人祸? 在最近热播的电影《小时代》中,宫计划之外的备用计划。一旦正式计划出现问题,可以随时补救,免去了事务搞砸的尴尬。不仅仅是一份计划,更是宫态度的一种诠释。在这样的精心准备下,无论是突发事件还是意外情况,都会迎刃而解,这就是智慧。西汉政治家桑弘羊曾说过:“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 所以一定要有所准备。《诗经》中曾记载有名为《鸱》的诗,诗中描述了失去孩子的母鸱^仍辛勤地筑巢,为了以巢穴抵挡天敌的侵害。试想如果母鸱^始终沉浸在丧子的悲痛中,每日思念孩子而不再筑巢,那么天敌再次袭来时又将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能在痛苦中理性对待自己的处境,为自己铺好一条后路,勇敢地迎接新生活,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鸟雀尚且能做到这一点,人又当如何?“临时抱佛脚”“临阵磨枪”等一系列俗语成语,都是用来形容打无准备之仗的贬义词,而我们是否曾就其含义反省己身?只有多一份准备,多一条后路,才能确保自己在未来的日子中多一分优雅,多一分从容,多一分成功。这便是未雨绸缪的智慧,这便是最大的意义所在。 【解析】试题分析:立意方向:(1)选择小德的角度。小德是因为物品便宜才去选择购买,其实自己并不是真的需要,生活中不应该贪图小便宜,小德很快就收到了售后赔偿,应该在理解的前提下,及时取消差评。小德在接到电话后,情绪比较激动,应当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等。(2)选择卖家的角度。好的信誉来源于好的商品,重质量才是商家的经营之道。小德没有及时取消差评,卖家也应当多一分理解,多一些包容,情绪激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寄送牌位,应当受到谴责,这只能使本已紧张的的买家与卖家关系更加恶化。寄送牌位,可能已经触碰了法律的底线,涉嫌恐吓等。(3)选择淘宝网的角度。应当有未雨绸缪的制度准备,而不是临时抱佛脚。应当更加完善交易体系,减少买家与卖家间不必要的矛盾。应当从源头制止不合格商品进入销售渠道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真可谓是论翻译的“三字真经”,让后来人难再论翻译了。通俗地说, ①  ,具有科学的精神,要求忠于原文,通顺流畅。而雅是一种“软件要求”,是感觉或程度上的差别。因为“感觉”“程度”又是很难说清楚、明白的,所以,  ②   。其中一种对“雅”的理解就是所谓“文采”。何谓“文采”?华丽很容易被认为有文采, ③  。素朴很容易被认为没有文采,然而适度的素朴未尝不是一种文采。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 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确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 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 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七大工程”,无一不是为了增加公共产品的有效投资,以满足人们快速增长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B. 春晚好不好看,在于节目内容能否及时、深刻、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还在于有能让观众忍俊不禁且留下鲜明印象的语言类节目。

C. 元宵节前后,学生、务工人员集中返程,全国铁路迎来节后新一轮客流高峰,仅3月5日就发送旅客635.2万人次,同比增长0.6%。

D. 周迅在电视剧《红高粱》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气,加上曾经的作品中透露出来的鬼气、仙气,更是将她的演技地位继续稳稳地被锁定。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电影《刮痧》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人们对之评头品足,大加赞赏。

夕阳,在中国诗歌中大多是象征“没落”的意象,龚自珍也以此象征江河日下的国势,如,“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

在年底的这次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立下了惩治腐败的“誓言”,刮骨疗毒的决心让那些心存侥幸的腐败分子坐立不安。

在新加坡你可以品尝到星洲辣蟹、肉骨茶和娘惹菜等美食,品类之丰,实在擢发难数

第三届海峡两岸论坛期间达成的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旅游协议可圈可点,更重要的是人们明显感受到横亘在两岸之间的战争阴云,已经开始逐步散去。

医生告诉他一定要坚持运动,不要抽烟喝酒、暴饮暴食,长此以往,身体状况就会慢慢有所改善。

A. ②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⑤    D. ①④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

中国之蒿

1969年,屠呦呦和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几位同事一同参与到“523任务中。那一年,屠呦呦39岁,职称是助理研究员。

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是家中五个孩子中惟一的女孩。父亲摘引《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为她取名呦呦,意为鹿鸣之声。谁能想到,诗句中的野之蒿,竟真的与屠呦呦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学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的中药研究所工作。由于屠呦呦的专业属于西医,中药所送她到中医学习班,用两年半的时间系统地学习中医药。具有中西医背景,而且勤奋,屠呦呦很快崭露头角。她被任命为中药研究所“523任务研究组组长,带领4名小组成员寻找抗疟药物的线索。

屠呦呦首先系统地整理历代医籍。她还四处走访老中医,就连单位的群众来信也仔细地翻阅了一遍。由此,她专门整理出了一本《抗疟单验方集》,包含640多种草药,其中就有后来提炼出青蒿素的青蒿。不过,在第一轮的药物筛选和实验中,青蒿提取物对疟疾的抑制率只有68%,并没有成为屠呦呦重点关注的对象。

那时,她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胡椒上。这种在中国极为常见的植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84%。这是一个很让人兴奋的数据,但此后的深入研究却事与愿违。屠呦呦发现,胡椒只能抑制疟原虫的裂变繁殖,灭杀效果却非常不理想。放弃了胡椒,她把目光又转向了效果并不突出、却在中医药典籍治疟药方中屡屡被提及的青蒿。

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先秦医方书《五十二病方》已经对植物青蒿有所记载;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其撰写的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青蒿的抗疟功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说它能治疟疾寒热

但是,当屠呦呦利用现代医学方法检验青蒿提取物的抗疟能力时,结果却并不理想,最初,青蒿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为68%,但效果极不稳定,有一次实验,它的抑制率只有12%

为什么在实验室里青蒿的提取物不能很有效地抑制疟疾?为什么同样的提取物却得出千差万别的结果?屠呦呦一时找不到答案,她重新翻出古代医学典籍,一本一本仔细翻查。直到1971年下半年的一天,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的几句话触发了屠呦呦的灵感: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绞汁使用的办法,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这是不是为了避免青蒿的有效成分在高温下被破坏?福至心灵的一个闪念,推开了紧锁青蒿素奥秘的大门。

此后的情节被众多的讲述者概括为,屠呦呦用沸点只有53℃的乙醚,成功提取了青蒿素。其实,提取青蒿素实验的真实过程是繁复冗杂的。

2009年出版的专著《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中,屠呦呦提到了当时的一系列实验。这本专业性极强的书籍中记载的实验过程,穿插着大量的化学分子式、专业术语和数据,在记者这样的外行人看来如同天书。只有几句高度概括的纲领性描述能够大致明白,读起来亦颇为艰涩:

青蒿成株叶制成水煎浸膏,95%乙醇浸膏,挥发油无效。乙醇冷浸,控制温度低于60℃,鼠疟效价提高,温度过高则无效。乙醚回流或冷浸所得提取物,鼠疟效价显著增高且稳定。

她还特别提示:分离得到的青蒿素单体,虽经加水煮沸半小时,其抗疟药效稳定不变,可知只是在粗提取时,当生药中某些物质共存时,温度升高才会破坏青蒿素的抗疟作用

在实验数据的一份效果对比图表中,利用水浸得到的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最低只有6%;乙醇浸膏得到的挥发油毫无效果;乙醇冷浸得到的提取物则可达到95%的抑制率;乙醚提取物的抑制率则是100%!那是一种黑色、膏状的青蒿抗疟物质粗提物,离最终的青蒿素晶体尚有一段距离,但确定无疑的是,打开最后宝藏的钥匙找到了。

(节选自《北京日报》20111025日)

相关链接:

疟疾,又称为打摆子。在人类与疟疾的持久战斗中,起初最有效的治疟药物源于另一种植物——金鸡纳树。19世纪,法国化学家从金鸡纳树皮中分离出抗疟成分奎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金鸡纳霜。随后,科学家又找到了奎宁替代物——氯喹。氯喹药物一度是抗击疟疾的特效药。但是,疟原虫渐渐表现出了强大的抗药性,上世纪60年代,疟疾再次肆虐东南亚,疫情蔓延到无法控制的局面。

② 20119月,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2015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19世纪法国化学家从金鸡纳树中分离出了 金鸡纳霜,这曾是人类与疟疾的持久战斗中最有效的药物,后又找到的奎宁替代物——氯喹药物,一直是抗击疟疾的特效药。

B.早在公元前2世纪,先秦医方书就已经对植物青蒿的抗疟药效有所记载,随后东晋的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书中描述了青蒿的抗疟功能;《本草纲目》明确说它能治疟疾寒热

C.本文以记叙为主,按时间顺序,用平实的语言,全面介绍了人类与疟疾斗争的历史,尤其是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世界抗疟作出了巨大贡献。

D.屠呦呦的父亲摘引《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为她取名呦呦,寄寓颇深。从北京医学院毕业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后,野之蒿真的与屠呦呦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

 

E.为了避免青蒿的有效成分在高温下被破坏,屠呦呦用沸点只有53℃的乙醚,成功提取了青蒿素——一种黑色、膏状的青蒿抗疟物质粗提物,成功找到了打开最后宝藏的钥匙。

屠呦呦在研制抗疟药物的过程中做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6分)

文章多处引用,这些引用分别起到什么作用?请从不同角度简要分析。(6分)

屠呦呦获奖,有多方面的原因,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