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满江红 赤壁怀古 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满江红 赤壁怀古

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1167—?),南宋诗人,该词作于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左右。②貔(pí)虎:本指猛兽,比喻勇猛的军队。③曹瞒:即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词开头“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比,显得起势平淡,不如苏词气势雄伟。

B. 苏词中的周瑜形象,着墨较多,因而形象较鲜明;这首词写周郎,仅写到他的年轻和“气吞区宇”的英雄气概,别是一种写法。

C. 对于赤壁之战,苏轼仅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句;这首词则用浓墨重彩,极力渲染气氛,再现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

D.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相比,虽然都写到了赤壁之战的结果,但前者的表达效果明显优于后者。

E. 词的上片寻访遗踪,盛赞周瑜“气吞区宇”、火烧曹兵的雄才大略。下片缅怀三国赤壁之战,感叹兴亡,抒发忧时伤世之情。

2.同样是对三国古战场的凭吊,也同样写到周瑜这一英雄人物,这首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抒发的情感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理解。

 

1.DE 2.①两首词抒发的情感不同。②这首词借凭吊古战场、缅怀英雄人物,抒发的是对眼前国势衰败的伤感;苏轼虽然也有对古战场和英雄人物的凭吊,感慨的是人生短暂和功业无成。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D项,“但前者的表达效果明显优于后者”有误,这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难分高下,“卷长波、一鼓困曹瞒”,意思是“水面上卷起了长长的火龙,在鼓角声中,孙刘联军围困住了曹操”,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意思是“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异不凡的青年将军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使对方的万艘舳舻,顿时化为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势。二者都传神地描绘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E项,“词的上片寻访遗踪……下片缅怀三国赤壁之战……”有误,从词中来看,词的上片缅怀三国赤壁之战,下片寻访遗踪,感叹兴亡。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同样是对三国古战场的凭吊,也同样写到周瑜这一英雄人物,这首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抒发的情感是否相同”,这是比较阅读,比较的点是“情感”。首先看二人所处的时代,从注释来看,戴复古身处多灾多难的南宋,更多的是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如“形胜地,兴亡处”,词人写赤壁矶附近的山川形胜,迫怀赤壁之战的遗迹,看到这些遗迹,自己得到的深切感受,真胜过读历史书籍,“几度春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话题一转,抒写词人忧国伤时的感慨,东风吹,光景移,由三国至今,改朝换代的事已经发生不只一次了,历史的往事已经随江潮而逝去,这是历史的规律。千古风流人物,也随着滚滚东流的长江而流逝了,现在又有谁能收拾祖国残破的山河啊,“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问道旁杨柳在为谁生春,为谁摇动金色的柳条,言下之意是,由于自己感时伤世,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再也无心观赏了,以无心观赏美景来抒写作者的时代感伤。再来看苏轼,苏轼处在北宋早期,词中更多的是抒发个人遭遇的感慨,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西 江 月

苏 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③层霄:弥漫的云气。④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⑤琼瑶:美玉。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这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 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

E. 词的结尾,不写野外的景色多么迷人,而是通过描写杜鹃在黎明的一声啼叫,对野外春晨的景色做了画龙点睛的提示。

2.请从表达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满 庭 芳

苏 轼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钅工。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注①本词创作于苏轼谪居黄州之时,当时朋友多怕受牵连而有意疏远,令他备感世态炎凉。②摐摐:形容雨声。③残钅工:残灯。④逢逢:形容鼓声。

1.下面对本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上片一开篇即自问自答,用比拟的手法将王长官的人格精神与永恒的长江共论,予以高度评价。

B. 上片的“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苏轼借想象王长官生活环境的幽静高雅,烘托了这位隐士的高洁。

C. 上片的“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以反问语气强烈地表达了苏轼对遭贬后,朋友疏远、世态炎凉的深切感慨。

D. 下片的“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既写当日风雨骤至的景象,又反衬作者与贵客的遇合之脱俗。

E. 下片“一饮空缸”中的“空”字,很形象地写出了当日知己相逢、畅快豪饮的情景。

2.本词的结尾“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结合全词分析此感情产生的原因。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可是,他毕竟太富诗人气质了,禁不住     ,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    ,但他的五尺之躯         ,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却容不了当权派 ⑥却不见容于当权派 ⑦无论是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⑧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A. ①④⑥⑧

B. ②③⑤⑧

C. ①④⑤⑦

D. ②④⑤⑦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从修辞手法看,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A.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C.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D.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