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上世纪之初,虽然学者们并不是从节日风俗的角度考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上世纪之初,虽然学者们并不是从节日风俗的角度考察戏曲,但在他们关于戏曲起源的探讨中所得的具体结论已暗寓戏曲演出与宗教节日密不可分的命题。王国维采用当时西方流行的“戏剧起源于巫舞”的观念,他又考证了上古巫舞与戏剧的关系,指出在古代祭祀仪式的舞蹈中,“盖后世戏剧之萌芽,已有存焉者矣”。先贤的论述表明节日与戏剧的起源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

国外研究者认为戏剧起源于宗教仪式是世界上共通的规律,中国也不例外。上世纪80年月,国内学界在研究路径与方法选择上,与传统的中国戏剧研究者大多限于正史、诗文书信、序跋、笔记等文人撰写的文献不同,研究视点从“都市戏剧”转向“农村戏剧”,更多留意地方志、会馆录、家谱、公私文书类较为零散的文献以及非文字的仪式表演、习俗,在研究方法上则引入了民俗学与人类学的方法。用大量的材料来证明戏剧源于宗教仪式。指出对大部分中国人而言,演戏最主要的功用还是在节庆中表现对神的敬意。他们却没有对宗教向艺术转变的社会历史背景进行全面的分析。在他们的学说的影响下,国内学界开始重新评价戏曲中过去为人们所忽视的地方小戏。民间戏剧研究者王兆乾就将戏剧分为观赏性戏剧与仪式性戏剧,认为两者在戏剧观念、演出环境与演出习俗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仪式性戏剧原本是戏剧本源和主流,而观赏性戏剧只是支流,但传统戏剧史却将观赏性戏剧作为戏剧的主流,仪式性戏剧反成为遗漏的篇章。

伴随着观念的变化,国内戏曲学界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到九十年代初,全国迅速掀起一股与节日关联度极高的“傩戏热”,学者将目光投到城市之外的尚未完全开发的山村,贵州、安徽、云南、江西等地都活跃着戏曲学者的身影。

戏曲研究方法和思维视角方面也显示出丰富性与多样性。表现在:一是田野考察被引入戏曲研究,在王国维开创的二重证据之外又多了一重鲜活的田野资料。二是考古学与文物学知识显示出独到的作用,因为戏曲本为小道,正史多不见载,笔记史料亦有限,地下文物的出土对于还原历史无疑具有很大的帮助。三是民俗学的思维方式介入戏曲研究。

    (摘自陈建华《节日风俗与戏曲文化研究述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以王国维为代表的上世纪初的学者们,已经得出了戏剧起源于宗教节日的具体结论。

B. 传统的中国戏剧研究者研究的视点是“都市戏剧”,依据的主要是文人撰写的文献。

C. 现代的中国戏剧研究者虽然证明了演戏就是敬神,但却未能发现宗教与艺术的联系。

D. 在古代戏曲是“小道”,正史、笔记史料不足为凭,只有出土的地下文物才最可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论述了戏剧起源于宗教仪式的观念对中国近现代戏曲文化研究的影响。

B. 文章主要阐述了戏曲研究变化的三个面:路径与方法、研究领域、思维视角。

C. 文章以“评”表达自己的看法,是观点;“述”戏曲研究变化的客观实际,是论据。

D. 文章主要立足于与西方戏剧研究的不同来论述中国当代戏曲文化研究的变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没有王国维等先贤对于戏剧起源的研究,后来的戏曲研究方法就不可有改变。

B. 如果只注重从正史等文人撰写的文献方面研究,就很难准确揭示戏曲发展的规律。

C. “傩戏热”的出现是因为它虽属地方小戏,但却是与节日关联极高的仪式性戏剧。

D.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戏曲研究中未曾使用过民俗学和人类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1.B 2.D 3.A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已经得出了戏剧起源于宗教节日的具体结论”错误,他们只是认识到了二者有联系,并没有得出明确具体的结论。C项“证明了演戏就是敬神,但却未能发现宗教与艺术的联系”错,原文为演戏最主要的功用是敬神,他们没有分析宗教向艺术转化的背景,而不是“未能发现宗教与艺术的联系”。D项“……不足为凭”,“……才最可信”与原文相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1)(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随着一声枪响,各种珍稀动物的鲜血从画面上方流下,人类生活的地球变成了一块没有任何生命的干裂的黄土。(推出字幕):关心动物就是关心人类自己。

2)(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老太太做好一桌的饭菜等着孩子们回家,等呀,等呀,等到的是一个个孩子因为忙不能回家的电话,老人无奈的说:忙,忙,你们都忙!

320041227爆发了印度洋海啸,惨绝人寰的一幕幕震撼了全球无数人的心世界各国不断对受灾区组织实施人道主义救援,人们纷纷捐款,伸出关爱之手。

亲人、朋友、同学、同事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不相识的人们之间也需要关心;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需要我们的关心;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也需要关心。

请以学会关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写你的经历、感受、体验、思考等,也可以边故事。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合欢树

史铁生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炙。“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

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着那棵树吧。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问起那裸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告别了老街坊,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取材于《史铁生作品集》)

1.本文一开头就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2.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你认为他在二十岁以后和三十岁以后对母爱各有怎样的体会?

3.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4.结合全文,概括说明作者眼中的“合欢树”的完整含义。

 

查看答案

下面是选自《光明日报》的4条消息的标题,请在分析标题所报道的事实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写一则1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

外交部发言人:谷歌若撤出不会影响中国的投资环境。

澳联邦通讯部长表示:网络不能独立于法律之外。

瑞士坚决严打(网络)“黄毒”信息。

互联网凝聚慈善力量网民掀起抗旱捐助高潮。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博大”为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所写的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

成熟是一种临危不乱的从容;成熟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淡定;成熟是一种卓尔不群的大气。

 

查看答案

某中学研究型学习小组举办《红楼梦》读书交流会,主题是“《红楼梦》诗词鉴赏”。请为主持人写一则开场白。

要求:①紧扣主题;②表达得体,富有文采;③不写称呼语、问候语;④不超过1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