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小题。 草帽下面的眼睛和舞步 刘华 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小题。

草帽下面的眼睛和舞步  刘华

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印有铁路路徽的草帽在家乡的小城里十分风行。拉板车的搬运工人也爱戴那种草帽。他们中有我一位同学。

每次回到那座小城,我会特别留意那些弯着腰负重前行的身影,企图在草帽下发现那张高中毕业十多年再未谋面的脸。

毕业时,他办了病留,深度近视。假如下乡,我相信,他会很快回城,会有很好的安排。因为他根红苗壮,中学时代就是校园里的风云人物了,是唯一被结合进校领导班子的学生代表,全年级唯一的学生党员。这些条件可以让他在下乡知青中鹤立鸡群,而病留的结果,却是被分配到搬运公司拉板车。

有一年秋天,他闯进空荡的商店,竟未看见店里唯一的顾客——我。他在门边很急切地吆喝售货员,要买五个泡饼。等待的片刻间,他摘下草帽,随意扇了扇,又戴上。

我朝他走去,正欲招呼,却见他一把接过五块泡饼,把那厚厚实实的圆一起往嘴里送,一口咬出层层叠叠的半个月亮。再一口,只剩一弯残月了,如饥云吞月。我连忙止步,侧转身子。我想,这时候喊他,他会很尴尬的。

那种五分钱一块的泡饼香甜而松软,那顶被汗被灰被日子染黑的草帽忠实地掩蔽着他的表情。我看不见草帽下的脸,但凭着那佝偻的腰背,那匆匆走向停在店门口的板车的八字脚,可以想象草帽下的眼睛是怎样饥饿,脸上是怎样为泡饼而斑斓。走到空车边,他拍拍手,立即弯腰握住车把手。①其实,弯腰只是一个动作,他的腰本来就是弯的。像被草帽压弯的。

我一直跟在他身后,没有喊他。因为我觉得那架空车似乎很沉,沉得让他无法抬起头来喘口气,看看路边的风景,看看擦身而过的倩影。他也不看前方,前方一片迷蒙,他的视野离不开脚下的路面。

我写了一篇短文,题目叫《尊重一顶草帽》。我以为,在凉爽的晴日,那顶草帽要遮挡的是人们的注意——一种照彻内心的火灼的光线。他宁愿藏在阳光的背面。所以,我不能喊他。我为自己的尊重而感动。

然而,尊重,有时候极可能是矫情。

几年之后,同学聚会。到场的有大半。先是座谈,再是酒宴,然后舞会。

与酒宴上的热烈不同,座谈的发言是做了难免脱俗的安排的,在舞场上大家则久久忸怩着。谁也想不到,首先起身邀伴的竟是驼背近视又花脸的他。面对深刻的怀疑,他既彬彬有礼的邀请,既执著又有些强硬。

这位指挥全年级学工支农军训达三年之久的学生领袖,是最有理由参与聚会组织,并带领我们抚今追昔的代表人物。可是,在座谈时,在酒宴上,他被忽视了,忘记了。当时他到场没有,坐在哪个角落?面对母校的校长、老师,沉默的他脸上是什么颜色呢?我不知道。我一下火车,便被同窗之谊迷了眼,竟顾不得穿过春风得意的笑谈,去寻找我曾尊重的草帽。

满场讶然。摇曳的灯光,摇曳着他潇洒的舞步,摇曳着全体歉疚的眼神。那些眼神让我相信,藏在阳光背面的他,被集体遗忘了。

他以舞蹈占据了整个舞厅,占据了整个聚会的日子。即便随后有几对怯生生地上场,也不过是众星拱月。他不知疲倦地跳,一曲又一曲。我是舞盲,只觉得,那娴熟的舞步,流畅的舞姿,阳刚的动作和神态,怎么也难与那几近匍匐负重爬坡的形象联系起来。舞场上,那驼背,竟然显得很绅士;那八字脚,竟然显得很专业;那眯缝的眼,斑斓的脸,更是魅力之所在。他的草帽呢?

很难想象,沉重的生活怎能培育那样轻盈的舞蹈,沉重的草帽怎能煽动那样充沛的闲情,沉重的近视怎能洞穿音乐的秘密?这时,通过藏在昏暗角落里的窃窃私议,我才得知,由于人力车被机动车所取代,深度近视的他无法驾驶卡车,他便理所当然地与全市所有的板车一起被淘汰了。他在火车站的对面、阳光的背面找了份临时的工作,替中转仓库值夜。那顶草帽大约是用不上了。

刚开始时拒绝为之伴舞的校花,终于递出了矜持的手。而此刻,他沉浸在音乐里。用舞蹈发言,用舞蹈干杯,用舞蹈追忆似水年华。当他拉着满车的煤,或粮食、水泥、磷矿石,也在操练舞步吗?藏匿在草帽下、汗水里,他的喘息也是舞曲的旋律吗?

我为那篇文章,为自己所谓的尊重心虚、不安。

于是,我联想到一种写作姿态:貌似关怀、体恤,却居高临下;陈列民生之艰,也许只为展览自己的姿态。以那种姿态,永远无法接近生活的本质,接近生生不息的生命真相。恰如我尴尬地面对那优雅的舞蹈。

为了每月三百元的收入,在舞会散场之后,他要赶去火车站对面的仓库上班。

为了那次聚会,那顶草帽,他不会再被该他值守的夜晚所淘汰吧?   

(本文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介绍了“他”在学生时代相当出色的一面,目的是为下文“我”对他的寻找和误解埋下伏笔,也与同学会上所有同学对他的忽视形成反差。

B. 本文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立体生动鲜明的展现了他身份卑微,灵魂高贵。

C. 本文告诉我们人生即使身处逆境,也要诗意的生活,也要让心灵独立自由,不能悲观不能自卑。

D. 作者“为自己所谓的尊重心虚、不安”是意识到“自己所谓的尊重”是居高临下、无视对方尊严的“怜悯”和“同情”,是显露自己“高尚”的矫情。

2.理解下面两句话中加点词的含意。

①其实,弯腰只是一个动作,他的腰本来就是弯的。像被草帽压弯的。

②他以舞蹈占据了整个舞厅,占据了整个聚会的日子。

3.文章展示了诸多矛盾,这些矛盾有力的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凸显了人物个性,请找出文中的矛盾。

 

1.B 2.①“草帽”本是他用来遮风挡雨的工具,这里指苦难生活的象征,身份卑微低下的象征。 ②第一个“占据”突出了他在舞场上的引人注目和不可替代,第二个“占据”指一个被“我们”所有人忽略的人,却以他面对生活的坦然超越了“我们”自以为的优越感。 3.①他今日的卑微渺小与往昔的叱咤风云的矛盾。②“我”偶遇他却不敢相认的情感矛盾。③“我”对他前后不同定位的认识矛盾。④他在生活中被人忽视与在舞场上占尽风头的矛盾。⑤他震惊众人的舞蹈和平凡艰辛生活的矛盾。⑥他困顿生活和优雅内心的矛盾。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B没有语言描写。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可从本义和句中义去分析。第一句中的“草帽”本来指用来遮风挡雨的工具,但句中说“他的腰本来就是弯的。像被草帽压弯的。”明显“草帽”被赋予了象征义,是苦难生活的象征,身份卑微低下的象征。第二句中“占据”本来是指用强力取得保持、拥有、占有。句中是说他以舞蹈占据了整个舞厅,占据了整个聚会的日子。第一个“占据”突出了他在舞场上的引人注目和不可替代,第二个“占据”突出他在聚会上的引人注目和不可替代。再结合下文的“于是,我联想到一种写作姿态:貌似关怀、体恤,却居高临下;陈列民生之艰,也许只为展览自己的姿态。以那种姿态,永远无法接近生活的本质,接近生生不息的生命真相。恰如我尴尬地面对那优雅的舞蹈。”可见这句话是要表达一个被“我们”所有人忽略的人,却以他面对生活的坦然超越了“我们”自以为的优越感。 3.试题分析:题干问“文章展示了诸多矛盾,这些矛盾有力的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凸显了人物个性,请找出文中的矛盾。”,可见本题主要是考查小说的情节。情节往往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回答本题可从小说的情节入手。按时间顺序,小说的情节可划分为(1)中学时代就是校园里的风云人物了,是唯一被结合进校领导班子的学生代表,全年级唯一的学生党员。这些条件可以让他在下乡知青中鹤立鸡群,而病留的结果,却是被分配到搬运公司拉板车。(2)有一年秋天,他闯进空荡的商店,竟未看见店里唯一的顾客——我。……我连忙止步,侧转身子。我想,这时候喊他,他会很尴尬的。我一直跟在他身后,没有喊他。(3)几年后,同学聚会,这位指挥全年级学工支农军训达三年之久的学生领袖,是最有理由参与聚会组织,并带领我们抚今追昔的代表人物。可是,在座谈时,在酒宴上,他被忽视了,忘记了。(4)我是舞盲,只觉得,那娴熟的舞步,流畅的舞姿,阳刚的动作和神态,怎么也难与那几近匍匐负重爬坡的形象联系起来。舞场上,那驼背,竟然显得很绅士;那八字脚,竟然显得很专业;那眯缝的眼,斑斓的脸,更是魅力之所在。他的草帽呢?(5)很难想象,沉重的生活怎能培育那样轻盈的舞蹈,沉重的草帽怎能煽动那样充沛的闲情,沉重的近视怎能洞穿音乐的秘密?(6)“我”对他前后不同定位的认识矛盾。然后考生摘取关键词句进行概括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游学精髓就在知行合一   翟力

传统上,游学是游学者游历四方、寻师求学、传播思想的文化活动。人有恒言曰:“百闻不如一见。”“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游学之益在于体验,人世间有些知识,有些情感,有些体会,非亲历其境不能得其益。

游学的必要性就在于此,游学传统由来已久,早在《史记·春申君列传》中,就有“游学博闻”之语。孔子周游列国,历时十余年,行程数千里,历经艰难险阻,一边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一边带领弟子读书、体验山水、感悟人生,并将一路的所闻、所见、所感记录下来。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进行整理,编成《论语》,传诵至今。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漫游祖国各地,到处寻访古迹,采集传说,行迹所至,殆遍宇内。壮阔的游记,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阅历,而且壮丽山水中的灵气,也赋予了他“疏荡颇有奇气”的文风,为他写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打下了坚实基础。一直到明代的徐霞客、清初的顾炎武,这种传统代代相传,成就了中国古人知行合一的优良士风。

其实不仅仅在中国,游学也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最为传统的一种教育形式。13世纪,来自意大利的马可·波罗沿丝绸之路来到东方,并在中国游学17年,其口述的《马可·波罗游记》不仅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奠定了新航路的开辟,同时也是研究我国元朝地理和历史的重要典籍。18世纪,英国上层社会也兴起了一股赴欧洲大陆游学的热潮,在加强与欧洲大陆联系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今天的日本,游学早已成为教育文化的一部分,国家大力支持中小学学生游学,并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其费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教育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曾经,游学这种教育形式因费时、费力、费钱等缺点的存在,加之社会各方担心学生在游学过程中会受到意外伤害,一度有被搁置的趋势。2016年末,教育部、中国国家旅游局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把“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该计划的发布和实行使游学获得了制度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其扫清障碍,解除后顾之忧。

从目前来看,游学传统的回归弥补了学校教育的很多不足,扩大了见闻,磨炼了意志,陶冶了情操,值得大力推广。但目前也有些游学掺杂了一些别的因素。比如有些融入了过多的商业因素,游学逐渐变成商人赚钱的一种手段。有些掺入了过多道德规训的内容,偏离了青少年教育以生发和活跃为主的特点。对于这些问题,摆正心态是关键。学校和相关教育机构要意识到游学是为学生提供知识学习的有效途径,是锻炼学生意志和提升境界的绝佳方法,尤其是那些在自然界中的游学,可以使学生在天地人的交融之中陶冶人格境界,感受天地的大气象,这也是对城市生活和现代性思维的必要补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其实是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也就是游学成果的结晶。

B. 令欧洲人对东方充满了向往的《马可·波罗游记》对引发英国上层社会的游学热潮起到了重要作用。

C. 国家与地方财政共同承担费用是日本用来支持中小学学生游学的方式。

D. 游学因为掺入了过多的商业因素和道德规训的内容而发生偏离,只有摆正心态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2.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指出了游学的本质是将自己的游学经历写出来,做到知行合一。

B. 文中举孔子、司马迁、徐霞客、顾炎武等人的游学事例,论述要想成就自我,就应游学,扩大视野。

C. 针对游学融入过多的商业因素的情况,《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从制度上做出了保证,从而解除了后顾之忧。

D. 文章以较大篇幅谈及游学的内涵和中外游学的传统,并论述了游学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世间有些知识、情感和体会是人们难以感受到的,而游学则可以使人通过亲历其境,进而受益。

B. 司马迁“疏荡颇有奇气”的文风与游学这种知行合一的士风密不可分。

C. 在自然界中的游学更能使学生感受天地的大气象,是提供知识学习的有效途径,可以弥补城市生活和现代性思维的不足。

D. 游学与学校教育相比,具有扩大见闻、磨炼意志、陶冶情操的优势,弥补了学校教育的很多不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富兰克林有句耐人寻味的名言:“空无的袋子是难以直立起来的。”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经常伏案工作的人,一定会得颈椎病。颈椎病往往不单是颈椎问题,还可能是身体整体出了一些状况,只是表现出颈椎病症而已。所以,要颈椎健康,就一定不要伏案工作。只有颈椎健康了,才能活得更轻松,更健康。

①常伏案工作的人并非一定会得颈椎病。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传统书店陷入困境的当下,新型实体书店出现了。它们改变了传统书店肃静的气氛和单一的卖书功能,变成了_________在这里,人们能淘到各种文创产品,还可以随时来杯咖啡。然而,这类书店虽暂时提高了经济效益,__________,改变了书店的本质,同样难以为继。书店经营者需要明白,___________,书店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查看答案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了我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B.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与《敕勒歌》并称为“乐府双璧”。

C.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著作是《左传》,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D.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 一一《家》《春》《秋》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