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承大祭(jì) 勿施于人(shī)...

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承大(jì)   勿于人(shī)  虽不敏(yīnɡ)

B. 迟(fán)    错诸(wǎnɡ)   举皋(táo)

C. 尹(yī)   其乎(shù)    能众(jì)

D. 近取(bì)   弘(yì)       长乐(chǔ)

 

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雍虽不敏”的“雍”,应读“yōnɡ”。B项,“举皋陶”的“陶”,应读“yáo”。D项,“近取譬”的“譬”,应读“p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丑陋吗?

    鲁迅先生的重要成就是对中国人国民劣根性的揭示;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中所激烈批评的也是中国人国民性的负面。他们都不是进行严谨而具逻辑的理性剖析,而是凭着敏感与尖锐,随感式却一针见血地刺中国民性格中的痼疾。鲁迅用这种国民集体性格的元素塑造出中国小说人物画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形象——阿Q。当然,鲁迅也把这种批判写在他许多杂文中。柏杨则认为杂文更可以像“匕首一样”直插问题的“心脏”。故而柏杨没有将国民性写入小说。

    这使我想起从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的“传教士文学”。传教士出于对异文化的好奇,热衷于对中国文化形态进行描述。他们笔下中国人的劣根性是相当复杂的。有善意的批评,有文化误解,也有轻蔑和贬损。特别是后者,与西方殖民者傲慢的心态相关。由于人们对鸦片战争以后屈辱的历史刻骨铭心,所以很少有人直面这些出自西方人笔下的批评。

    然而我们对自我的批评为什么也不能接收呢?是鲁迅和柏杨所言荒谬,还是揭疤揭得太狠?不狠不痛,焉能触动。其实任何国家和地域的集体性格中都有劣根。指出劣根,并不等于否定优根。应该说,揭示劣根,剪除劣根,正是要保存自己民族特有的优良的根性。

    从文化视角观察与解析国民性需要非凡的眼光,用批评精神将国民性格的痼疾揭示出来需要勇气。尤其是柏杨先生这个充满自责和自警的题目——丑陋的中国人——多容易被误解呀!但是只要我们在这些激烈的自责中能够体会一位作家对民族的爱意,其所言之“丑陋”便会开始悄悄地转化。

    如今,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走向繁荣。繁荣带来的自信使我们难免内心膨胀。似乎我们不再需要自省什么“丑陋不丑陋”了。然而一个真正的文明的民族,总要不断自我批评和自我完善,不管是穷是富。为此,柏杨先生这本令人深省的书该重新放在我们的案头。

(有改动)

1.作者所论及的“传教士文学”是怎样的一种文学?试作简要说明。

2.从全文来看,鲁迅和柏杨对“国民劣根性的揭示”及其效果有何异同?

3.为什么说“柏杨先生这本令人深省的书该重新放在我们的案头”?

 

查看答案

简答题

⑴《三国演义》中,杨修被杀的原因有哪些?

⑵《边城》中,爷爷口中的“走车路”、“走马路”分别喻指什么?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

A. 从袭人口中得知宝玉将娶宝钗后,心气高傲的黛玉立马焚绢毁诗,满怀怅恨,直声叫着“宝玉!宝玉!你好……”,气绝身亡。

B. 在诗剧《女神之再生》中,郭沫若借“共工怒触不周山”和“女娲炼石补天”这两个神话,表现了反抗、破坏和创造的主题。

C. 《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集《呐喊》中唯一的一篇中篇小说。其主人公阿Q现实处境十分悲惨,但在精神上却“常处优胜”。

D. 《家》中,鸣凤得知自己将被送给冯乐山做妾后,怀着最后的希望向觉慧求助,可不知情的觉慧正忙着写文章,没注意到她。

E. 老葛朗台死后,被查理遗弃的欧也妮不计前嫌,当家作主的她所做的第一件事是拿出一百五十万法郎的巨款,帮叔父还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各题。

文章与政通而风俗以文移在三代之道以文与忠敬随之是为理具与运高下。探采古作者之论,以屈原宋玉贾谊司马迁刘向班固为世魁杰。然骚人之辞,怨刺愤怼,虽援及君臣教化,而不能沾洽持论。相如子云,瑰丽诡变,讽多要寡,漫羡无归,不见治乱。贾马刘班,乘时君之善否,直豁己臆,奋然以拯世扶物为任,纂绪造端必不空言。言之所及,则君臣礼乐,教化赏罚,无不包焉。

(节选自裴廷翰《(樊川文集)序》)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2.材料中的“子云”指的是________ (人名),《樊川文集》的作者是_________

3.根据材料,概括“贾马刘班”文章的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世纷繁复杂,当你以“信”的态度面对时,它就简单;当你以“思”的态度面对时,它就丰富……

要求:① 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 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