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第五幕 第二场城堡中的厅堂(节选) (内军队自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第五幕

第二场城堡中的厅堂(节选)

(内军队自远处行进及鸣炮声)

哈姆莱特 这是哪儿来的战场上的声音?

奥斯里克 年轻的福丁布拉斯从波兰奏凯班师,这是他对英国来的钦使所发的礼炮。

哈姆莱特 啊!我死了,霍拉旭,猛烈的毒药已经克服了我的精神,我不能活着听见英国来的消息。可是我可以预言福丁布拉斯将被推戴为王,他已经得到我这临死之人的同意;你可以把这儿所发生的一切事实告诉他。此外仅余沉默而已。(死。)

霍拉旭 一颗高贵的心现在碎裂了!晚安,亲爱的王子,愿成群的天使们用歌唱抚慰你安息!——为什么鼓声越来越近了?(内军队行进声)

[福丁布拉斯、英国使臣及余人等上。

福丁布拉斯 这一场比赛在什么地方举行?

霍拉旭 你们要看些什么?要是你们想知道一些惊人的惨事,那么不用再到别处去找了。

福丁布拉斯 好一场惊心动魄的屠杀!啊,骄傲的死神!你用这样残忍的手腕,一下子杀死了这许多王裔贵胄,在你的永久的幽窟里,将要有一席多么丰美的盛筵!

使臣甲 这个景象太惨了。我们从英国奉命来此,本来是要回复这儿的王上,告诉他我们已经遵从他的命令,把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两人处死,不幸我们来迟了一步,那应该听我们说话的耳朵已经没有知觉了,我们还希望从谁的嘴里得到一声感谢呢?

霍拉旭 即使他能够向你们开口说话,他也不会感谢你们,他从来不曾命令你们把他们处死。可是既然你们都来得这样凑巧,有的刚从波兰回来,有的刚从英国到来,恰好看见这一幕流血的惨剧,那么请你们叫人把这几个尸体抬起来放在高台上面,让大家可以看见,让我向那懵无所知的世人报告这些事情的发生经过,你们可以听到奸淫残杀、反常悖理的行为、冥冥中的判决、意外的屠戮、借手杀人的狡计,以及陷入自害的结局;这一切我都可以确确实实地告诉你们。

福丁布拉斯 让我们赶快听你说,所有最尊贵的人,都叫他们一起来吧。我在这一个国内本来也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现在国中无主,正是我要求这一个权利的机会,可是我虽然准备接受我的幸运,我的心里却充满了悲哀。

霍拉旭 关于那一点,我受死者的嘱托,也有一句话要说,他的意见是可以影响许多人的,可是在这人心惶惶的时候,让我还是先把这一切解释明白了,免得引起更多的不幸、阴谋和错误来。

福丁布拉斯 让四个将士把哈姆莱特像一个军人似的抬到台上,因为要是他能够践登王位,一定会成为一个贤明的君主的,为了表示对他的悲悼,我们要用军乐和战地的仪式,向他致敬。把这些尸体一起抬起来。这一种情形在战场上是不足为奇的,可是在宫廷之内,却是非常的变故。去,叫兵士放起炮来。(奏丧礼进行曲,众舁尸同下,内鸣炮)

注①福丁布拉斯:挪威王子。此时为争夺一小块土地率兵与波兰作战刚刚归来。

1.结合课文和节选部分看,下列有关对《哈姆莱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姆莱特》一剧展示的冲突主要是围绕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冲突进行的。

B. 通过这一个古老的宫廷仇杀的故事,对以克劳狄斯为首的专制王朝进行了无情的揭露。

C. 戏剧中克劳狄斯、王后、哈姆莱特、雷欧提斯乃至奥菲莉娅以死亡结束,含有无情的讽刺意味。

D. 有人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充分说明哈姆莱特这一艺术形象的魅力和复杂性。

2.节选部分是紧接课文的戏剧的结尾部分,哈姆莱特在临死之际为什么要求好友霍拉旭“此外仅余沉默而已”?

3.福丁布拉斯这一角色在《哈姆莱特》一剧中着墨不多,为什么在戏剧的结尾再让他出现?谈谈你的理解。

 

1.C 2.哈姆莱特和国王克劳狄斯虽然已两败俱伤,鱼死网破,但是王室继承权的问题和贵族之间的斗争并没有结束,这是哈姆莱特对好友的告诫和关心。 3.福丁布拉斯虽然不是主要人物,却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他的话为哈姆莱特盖棺论定最为合适;同时也完结剧本,使人物各有其归宿,让福丁布拉斯继承王位,暗示了哈姆莱特的胜利。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结合课文和节选部分看,下列有关对《哈姆莱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C项,“戏剧中克劳狄斯、王后、哈姆莱特、雷欧提斯乃至奥菲莉娅以死亡结束,含有无情的讽刺意味”有误,《哈姆莱特》是著名的悲剧,并不是所有人的死亡都具有讽刺意味。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节选部分是紧接课文的戏剧的结尾部分,哈姆莱特在临死之际为什么要求好友霍拉旭‘此外仅余沉默而已’”,此题考查对戏剧潜台词的理解,这是哈姆莱特对好友的关心,可以结合《哈姆莱特》一剧创作时英国的政治斗争来分析。十六、十七世纪之交,英国正处在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是英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转折。伊丽莎白统治的繁荣时期,资产阶级支持王权,而王权正好利用资产阶级,两方面不仅不对立,还结成了暂时的同盟。由于政局比较稳定,社会生产力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这种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虽然加速了封建社会的崩溃,却仍然是依靠残酷地剥削农民来进行的。詹姆斯一世继位以后,专制集权被进一步推行,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反抗遭到了大肆镇压。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它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秩序,同时为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莎士比亚的创作正是对这个时代的艺术的深刻的反映。剧中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的斗争,象征着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与反动的封建王权代表的斗争。通过这一斗争,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同英国黑暗的封建现实之间的矛盾,揭露了英国封建贵族地主阶级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为了争夺权力而进行的殊死较量,批判了王权与封建邪恶势力的罪恶行径。哈姆莱特和国王克劳狄斯虽然两败俱伤,但是王室继承权的问题和贵族之间的斗争并没有结束,故哈姆雷特临死之际要求好友霍拉旭“此外仅余沉默而已”,这是哈姆莱特对好友的告诫和关心。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福丁布拉斯这一角色在《哈姆莱特》一剧中着墨不多,为什么在戏剧的结尾再让他出现”,这是考查人物形象的作用。如果从整个剧本来看,福丁布拉斯与哈姆莱特有相似点,也是一个为父复仇的形象,他是挪威王子,塑造这个人物用意在于让他作绿叶衬托中心人物哈姆雷特。戏剧的最后借助福丁布拉斯之口对哈姆雷特做出评价,如“因为要是他能够践登王位,一定会成为一个贤明的君主的,为了表示对他的悲悼,我们要用军乐和战地的仪式,向他致敬”,让他来为哈姆莱特做评价更合理;《哈姆莱特》虽然让主人公走入了命运的漩涡而死,但是让同样面对不可知命运的福丁布拉斯代表主人公接受了报偿,福丁布拉斯的继位,也说明了哈姆莱特的胜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选项是四则“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   )

A. 本人昨天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 昨日本人不慎丢失《哈姆莱特》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C. 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色眼镜一副,希望拾得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 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恳请拾得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一项是(    )

A. 中纪委监察部的派驻机构要把加强监督作为首要职责,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

B. 《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以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除了从语音的正误方面做出判断外,还对读错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C. 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语,用了一些修辞手法,而在于词语用得恰到好处。

D. 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茅草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优秀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筌,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意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

②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

③引导社会力量办教育是普通百姓难以作壁上观的事,它不仅关系到教育资源多元化的配置,也有利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④张教授对网络语言不仅不赞一词,反而苛评有加。他认为这不仅无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而且对汉语的规范化发展极为不利。

⑤公平和正义是治愈社会心理疾病的最佳良药:只有机会公平,才不会有那么多的社会底层人士自怨自艾,感叹自己怀才不遇。

⑥我们要按照改革方案,走出驾轻就熟的陶醉,打破坛坛罐罐的迷恋,摆脱得失进退的忧心,勇敢地投身于这场引领未来的变革。

A. ①③⑤

B. ①③⑥

C. ①②④

D. ②⑤⑥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为了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他看书,听广播,还去采访工友。正是因为他积累了广泛的素材,他的小说才获得了优秀奖。在颁奖晚会上,他激动地说:“一个人只要坚持不懈,不论做什么事,都会取得成功。我的经验对大家一定有启发作用,一个人要想成为作家,他的第一步,必须从积累素材开始。”

①积累广泛的素材与小说获得优秀奖没有必然的联系。

_______

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文人之笔,劝善惩恶。”______,但文艺不能机械地反映生活。文艺作品不仅是一面镜子,________;还是一把斧头,可以创造生活。面对生活之树,我们既要像小鸟一样在每个枝丫上跳跃鸣叫,也要像雄鹰一样从高空翱翔俯视。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