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导演杨洁去世,留下《西游记》经典在人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导演杨洁去世,留下《西游记》经典在人间。

据全国多家媒体报道:86版《西游记》导演杨洁于4月15日去世,随后,六小龄童通过微博确认了这一消息。

为拍摄《西游记》,导演杨洁可谓是克服重重困难,冲出亚马逊。在技术和经费都比较匮乏的上世纪80年代,要拍摄一部魔幻题材的电视剧可谓是天方夜谭。杨洁导演明知要将名著翻拍为雅俗共赏的电视剧这项任务非常艰巨,在身体不好的情况下依然勇挑重担,迎难而上,克服了选景、选角、做特效、找资金等诸多难题,可谓是历经拍摄路上的“八十一难”,用尽洪荒之力终将古典巨著经典呈现。

86版《西游记》在全国人民心中已经成为观众百看不厌的经典,也是一代人的集体回忆,无论哪个年龄段的观众,都对其情节甚至细节倒背如流。该剧自1986年起播出,称霸荧屏30年之久, 这是对剧组付出的艰辛和汗水的最好回报。迄今为止86版《西游记》已在电视上播放过两千多次,是每年寒暑假电视重播率最高的一部电视剧。作为一部永恒的经典,86版《西游记》创下许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辉煌纪录,堪称一个时代的荣耀。

当有人问:为什么《西游记》能火30年呢?她一针见血地说:“因为我们是在搞艺术,我们没有为钱,没有为名,没有为利。”杨导的丈夫是该剧的摄像师,两个人一起在外地拍摄《西游记》长达6年,家中幼女都无法照顾。可谓是拍摄《西游记》,一家人在做贡献。就像导演杨洁所言:我们是用汗水去弥补这种缺憾,用生命来作赌注啊!

导演杨洁去世的消息发布后,不仅仅《西游记》师徒四人发文悼念恩师,许多名家、网友也纷纷发文悼念这位了不起导演。江苏卫视春晚总导演张炀在朋友圈感怀道,“如果没有她,我们童年将失去多少乐趣!童年的缔造者啊!一部电视剧影响多少人,值得敬重的导演!”王宝强(演员):86版西游记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经典,感谢您带给我们的美好回忆。

斯人已逝,经典永存。望杨洁导演一路走好!

摘编自《黄河时评》

材料二:

评论:为什么都说86版《西游记》颜值高?

最近有好事者把《西游记》里面所有有名有姓、没名没姓的女妖精、女菩萨都扒了个遍,从“主力”女妖怪白骨精到只出场十几分钟的杏仙,从李玲玉的玉兔精到左大玢的观音菩萨,再到盘丝洞的群妖蜘蛛精……配上当年剧照,实在赏心悦目。网友感慨:这种水准,不知把眼下多少神剧甩在身后!

为什么当年剧组缺钱少人,化妆技术、特效技术都还那么原始,拍出来的剧颜值却那么高?现在不差钱、不差技术的神剧反而颜值低?这不科学呀!差距在哪儿呢?

央视当年将四大名著拍成电视剧,杨洁导演的《西游记》是第一个上映的,接着是王扶林导演的《红楼梦》,这两部上世纪80年代拍摄的电视剧都堪称经典。现在读到那些揭秘当年拍摄内幕的相关报道,感觉非常有意思。当年的电视剧制作流程和节奏,放到今天是决不可能实现的。比如《红楼梦》,顾问团名单列出来豪华到惊人:王朝闻、王昆仑、曹禺、沈从文、吴世昌、周汝昌……都是空前绝后的大师。导演开拍之前,自个儿先读了一年书,研究一年红学。到了为《红楼梦》选角,也不是一开始就定好谁演谁,而是大致分一个类,比如小姐、媳妇、婆子、丫鬟,所有符合标准,所有被选中的演员们,要集中到一起学习培训上好一段时间,既让那些十八九岁的少男少女们模拟大观园里的情景,又便于导演组观察谁最适合哪一个角色——这种“十年磨一剑”的水磨工夫,现在哪里可能做得到呢!这样筛选出来的演员,气质、举止才可能跟角色最为贴近。《西游记》也是一样,就连片头曲、插曲、歌词都写得如此走心,也难怪这么多年来,大家都对女儿国国王和御弟哥哥的未了情缘念念不忘。

所以,所谓的颜值高,换句话说,是演员与角色融为一体,背后是制作精良的剧本、细细磨出来的台词、老老实实跑遍全国名山大川取景、每一个细节都要死磕的导演组。

摘编自《新闻晨报》

材料三:

众说名著《西游记》

①《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法国大百科全书》

②吴承恩撰写的幽默小说《西游记》,里面写到信、释、道三教,包含着深刻的内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统治意义的神话作品。吴承恩本善于滑稽,他讲妖怪地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欢看。

——鲁迅

③《西游记》其想像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极为鲜明,而且读者面最宽,老少咸宜,此书的副作用极小,是一部鼓舞人积极斗争、永不灰心、为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的书。

——北大教授 白化文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杨洁导演历时六年拍摄的《西游记》,克服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诸多难题,称霸荧屏30年,成为每年寒暑假电视重播率最高的一部电视剧。

B. 《西游记》成功的原因既有与角色融为一体的演员、制作精良的剧本、细细磨出来的台词,也有精选的取景场地和要求严格的导演组。

C. 《西游记》在任何一个环节都很细致,因为片头曲、插曲、歌词都写得很走心,所以大家都对女儿国国王和御弟哥哥的爱情念念不忘。

D. 从材料三看,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一部催人奋进、勇于斗争、百折不挠的经典之作。

2.下列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直接提到了86版电视剧《西游记》拍摄的过程。

B. 与86版的《西游记》和《红楼梦》相比,今天的电视剧粗制滥造的太多,无法创造经典。

C. 材料二启示我们,86版的《西游记》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里面的颜值高,能吸粉。

D. 《西游记》展示的是虚幻的神魔世界,却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妖怪的喜怒哀乐都比较近于人情。

E. 以杨洁为代表的老一代艺术家对艺术的付出与执着精神和对细节的打磨使得当下的很多影视作品相形见绌。

3.结合三则材料分析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为什么能够成为经典?她的成功对于当下的影视界有何启发?

 

1.C 2.DE 3.(一)成为经典的原因: ①《西游记》是经典名著,深受读者欢迎。它想象丰富大胆,包含深刻的内容,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所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②杨洁执着、敬业、追梦、无私、奉献的精神。她没有为钱,没有为名,没有为利,她精心研读《西游记》,在身体不好的情况下勇挑重担,迎难而上,克服了选景、选角、做特效、找资金等诸多难题,甚至6年时间无法照顾幼女。③电视剧制作流程严谨、节奏走心,整个剧组用匠人的心在拍摄(用经典演绎经典)。导演组精研剧本,细磨台词,跑遍全国即景,每个细节都要死磕;从角色选取到观察培训,甚至连片头曲、插曲、歌词都写得十分走心,赏与角色融为一体。 (二)启发(示例): 当下影视界比较浮躁,作品快餐化,粗制滥造,神剧频出,杨洁以经典演绎经典的做法启发影视界以执著、严谨、奉献的精神精选素材,精写剧本,精心打磨,以工匠精神死磕每个细节打造经典,给观众更多的视觉享受和精神食粮。 【解析】 1.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恰当”还是“不恰当”的,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比对。比如本题中,“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C项,表述过于绝对,还强加因果。相关信息在材料二倒数第二段,在讲述《红楼梦》制作流程和节奏时提到《西游记》当时也一样。原文是“《西游记》也是一样,就连片头曲、插曲、歌词都写得如此走心,也难怪这么多年来,大家都对女儿国国王和御弟哥哥的未了情缘念念不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头脑中的旅行

彭 程

对当代人来讲,旅行是一件平淡无奇的事情,但在古代,技术落后,交通不便,旅行经常和冒险联系在一起,另外还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因此,旅行对于很多人来说并非易事。那时候的一些人尤其是文人,愿望难以满足,只好经常借助于幻想,在头脑中旅行。文人许多是贫穷而兼病弱,却拥有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现实生活中的阻碍反而进一步激发起他们的热情。一幅图画,书里一段并不起眼的描绘,都能够成为点燃他们灵感的火种。借助无限的想象,他们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地方的景色氛围,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就突出地体现了这样一种才华。他的不少篇章,都表达了对于远方的向往。远方,始终是一个充满魅力和诱惑的巨大泉眼,汩汩涌流出诗意和美。波德莱尔的女友有着一半非洲血统,据说正是她周身所散发出的异域气息令他痴迷,她的秀发,她的一颦一笑,都让他恍惚感受到了遥远的、另外一个大陆的奇异魅力。他有一首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其中有这样的描绘:

你的头发蕴藏着一个完整的梦,充满了船帆和桅杆的梦;它也包藏着大海,

海上的季风把我带到那些迷人的地方,那里的太阳显得更蓝更深,那里的大

气充满果实、树叶和人类肌肤的香味。

从这些文字中,你能强烈地感觉到诗人感受力的灵敏和丰盈,视觉、嗅觉等都在全方位地、酣畅地敞开着,借助于一些要素,他生动地描绘出遥远地方的风光气氛,栩栩如生。而这一幅幅巨大的、声色流溢的画面,最终是靠着强大的想象力来加以拼接、连缀和粘合的。

终其一生,波德莱尔都被港口、轮船、铁路、火车以及酒店客房所吸引,因为这些都连接着远方,通向另外的生活。因为很难真正具备出行的条件,波德莱尔更多的是从想象中获得满足。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蒲宁,也是一位善于运用想象力的大师。在自传体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中,他回忆了自己在俄罗斯腹地的一个庄园里度过的童年时代。在漫长寒冷的冬夜,《鲁滨逊漂流记》等书里的插图,让他想象遥远的热带。狭窄的独木船、拿着弓箭和长矛的光身子的人、椰子树林,都让他感到甜蜜和陶醉,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幻觉:我不但看到,而且以自己的整个身子感觉到了那么多干燥的炎热,那么多阳光!以至于多年后,他有机会来到那些地方时,心中浮现的第一感觉就是:对,对,所有这一切正如我三十年前首次看到的那样!

拥有这样一种强大的想象能力,堪称是生命中获得的宝贵奖赏。它打通了一条连接诗和美的道路。

以上种种都表明,一个善感的灵魂,可以创造出怎样的奇迹。这是一些具有异禀的人,能够通过一棵树想象一片森林,借助一片贝壳想象一片大海。一些零散寒伧的线头布片,到了他们手中,竟被拼接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织锦。读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观赏作者借助于想象而描绘出的风景,不如说是欣赏灵魂的奇观。这样的灵魂正是艺术的摇篮和息壤。

当然,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不具备那样卓越的才华。不过,从他们的这种嗜好中,还是可以悟出一些有益的东西。虽然如今旅行成本大大降低,但一个人的时间、精力、财力等,永远是处于一种短缺的状态。相对去过的地方而言,更多的地方是去不成的。这样,就不妨退而求其次,借助想象的力量来作为一种弥补。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必要向那些杰出作家学习,培养和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努力使自己变得细腻善感:欣赏一泓碧蓝的山涧溪水的图片,仿佛感觉到浸入脚底的丝丝寒凉;目光流连于画面上一间江南小城临水的茶楼,似乎嗅到一缕明前龙井的清香。对于气氛、情调的细腻感知和把握,才堪称旅行最重要的收获。

如今技术的快速进步,为这种想象的旅行提供了极好的帮助,鼠标轻轻一点,你可以从白雪皑皑的北极冰原,到花木葳蕤的热带海岛。瞩目于图片,充分调动想象力,把感受的旋钮调到最高档,庶几可以获得几分真切的、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11当然,对于这种替代的旅行,你尽可以不以为然,但我只需要用一句话来辩护:人生奄忽,步履真正踏及的地方,能有几处?

(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4分,两项都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有错项得0分)

A. 作者认为文人多与贫穷相伴,这使得他们对生活有着更加深刻的体验,从而拥有了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蒲宁就是明证。

B. 文章运用古今对照的手法,从文学写作延伸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说明以丰富的心灵展开对未知的想象是普通人培养审美化的生活态度的必要手段。

C. “头脑中的旅行不是才华横溢的作家的专利,普通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变得细腻善感,同样可以在这种替代性的旅行里获得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D. 段中目光流连于画面上一间江南小城临水的茶楼,似乎嗅到一缕明前龙井的清香一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从视觉与嗅觉的角度展开联想。

E. 今天,科技的发达既使现实的旅行更加便利,也为想象的旅行提供了帮助,瞩目于网上的各种图片,在头脑中旅行,我们可以抵达世界的各个角落。

2.文章第段引用波德莱尔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的片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3.作者为什么说读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观赏作者借助于想象而描绘出的风景,不如说是欣赏灵魂的奇观?请简要分析。(4分)

4.与现实中的旅行相比,头脑中的旅行是一种替代性的旅行,它可以满足人们对远方的向往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个人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在不断有人提问,为什么在我们这个堪称伟大的时代里却出不了伟大的作家?对此我的想法是,现在是一个无权威的、趣味分散的时代,一个作家很难得到全民集中的认可。事实上,要成为一位大家公认的伟大作家,需要时间的考验,甚至包括几代人的阅读和筛选。而且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消费与享受往往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以至那种具有巨大原创力的作品很难产生。当然,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除了这些外在的方面,也有作家自身主体弱化的问题。比如市场需求之多与作家生活经验不足的矛盾、市场要求产出快与文学创作本身求慢求精的矛盾等等。而这当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与无力,无疑是当下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缺失。

所谓正面精神价值,指的就是那种引向善、呼唤爱、争取光明、辨明是非,正面造就人的能力。这种价值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作家对民族的精神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我们民族的精神资源很丰富,但是也还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才能化为作家内心深处的信仰,运用到创作中去。还有一些作家表现出“去资源化”的倾向,他们不知如何利用资源,索性不作任何整合与转化,以为只要敢于批判和暴露,就会写出最深刻的作品。但如果都是暴力、血腥,就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而真正深刻的作品不仅要能揭露和批判,还要有正面塑造人的灵魂的能力。还有另外一种主体精神弱化的现象,很多作品没完没了地写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缺少一种人文关怀。作家的责任是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真正找到生命的价值所在。当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敏感和疼痛感,把创作变成了制作,批量化地生产的时候,文学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生命了。

老舍先生曾将长篇小说《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篇幅几近短篇,却也创造了了中国现代文学中公认的经典。他幽默地说:“我在经济上吃了亏,在艺术上占了便宜。”如果今天的作家都肯下这种苦功,那么消费的时代再汹汹然,我们仍然可以对震撼人的好作品的出现满怀期望。

1.从原文看,下列不属于“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外在原因的一项是

A. 现在是一个缺乏权威的时代,也是一个受众欣赏趣味分散的时代。

B. 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普遍的公认。

C. 在今天,消费与享受往往会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

D. 作家对生活的体验还不够,同时文学创作本身的规律是求慢求精。

2.从原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的民族精神资源很丰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原貌并移植到创作中。

B. 所谓“去资源化”,就是作品只有批判和暴露,而没有充分利用社会生活的资源。

C. 充斥暴力和血腥的文学作品使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这是正面精神价值缺失的结果。

D. 作品中有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这样的描写,表明作家没有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是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中最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B. 是否善于利用我们民族丰富的精神资源,决定了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能否体现。

C. 要保持文学生命,作家就应该对生活具有敏感和疼痛感,坚持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

D. 老舍把《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说明下苦功夫创作,才能出现震撼人心的好作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走进校园,经常看到这样的楼名:文质楼、兰蕙楼、勤耕楼、明理楼、行知楼、笃志楼、博约楼、致远楼、厚德楼、思齐楼、凌云楼……

看到这些楼名,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从中选出两三个楼名确定立意,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新闻,概括四个关键词。

当地时间2016年11月30号,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正式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是中国继京剧、珠算等第三十一个被列入该名录的项目。专家表示,二十四节气列入“非遗”,有利于提升这些节气的知名度、保护其文化内蕴。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专家认为,传承民俗文化要“接地气”,让习俗也能与时俱进,“只有将之与老百姓的生活衔接,才能让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习俗和文化内涵更好地传承下去”。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当下,碎片化阅读成主流,(1)__________。尽管超过半数的人表示,非常愿意“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当强大的社会生存压力迫使人们的精力向工作倾斜,花在阅读上的时间骤减。这未必全然归因于人们文学价值的忽视,主流媒体在阅读氛围和倡导文化价值的职能上也存在缺失。在这样的社会现实和需求下,优质的文化节目也就适时而生。

新一档文化类节目《朗读者》首播满堂红。董卿认为文化类的节目很难做,需要更精心的设计,他们希望把《朗读者》打造成一档“高而不冷”的优秀文化节目。“高”是来自文学品质,(2)______,用真挚的情感让文化更加平易近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