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的场面,从而造成一种排山倒海的艺术效果。

(2)杜甫在《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

(3)《琵琶行》中用鸟鸣声和流水声来形容琵琶声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4)《劝学》中用一系列比喻论述了学习重在积累,文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述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道理。

(5)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_____________”。

 

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解析】试题分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湍”“瀑”“喧豗”“砯崖”“壑”“萧萧”“尽”“莺”“幽咽”“跬”“至”“受”“惑”理解字义去记忆。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调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上疏极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

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罕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

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语未终,士前奋曰:“先太师为国击朱滔,血衣犹在,此军何负,乃以为贼乎?”愈曰:“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众曰:“无。”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旗节;刘悟、李祐皆大镇。此尔军所共闻也。”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众讙曰:“善。”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公久围之,何也?”廷凑曰:“即出之。”会牛元翼亦溃围出,廷凑不追。愈归奏其语,帝大悦。转吏部侍郎。

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始终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愈官显,稍谢遣。凡内外亲若交友无后者,为嫁遣孤女而恤其家。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

B. 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

C. 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

D. 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六经,是相传经孔子晚年整理过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典。

B. 博士,官名,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等的官职,后为学术上有专长、从事教育的官职。

C. 天宝,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王朝用于纪年的专有名号,皇帝即位后只用一个年号。

D. 吏部,是中央行政机构,隋唐时列于六部之首,掌管官员任免、考课、升降、调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愈年少孤苦,聪颖好学。他自小失去父亲,依靠兄嫂生活,兄长去世后,嫂嫂就抚养教育他;他自觉苦读,博闻强识,涉猎广泛,后考中进士。

B. 韩愈耿介直言,屡遭贬谪。他上疏直陈宫市的弊端,惹怒德宗,被贬阳山令;路过华州,他认为刺史勾结,便上疏请求处理,最终柳涧获罪,他也受牵连。

C. 韩愈正气凛然,智勇兼备。镇州叛乱,他奉旨亲赴敌营,指责叛将王廷凑,劝谕叛乱士兵,让王廷凑心有顾虑,他就趁机会合牛元翼一起突围出来。

D. 韩愈抗颜为师,善待朋友。经他教授指点过的人都称为“韩门子弟”,韩愈官位显达后就逐渐谢绝教授;对无后的亲朋,他为其出嫁孤女救济亲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

(2)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始终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7年3月,由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王兆鹏与搜韵网站共同打造的《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正式上线,仅两天,网络点击量就达220万次。登陆平台,点击诗人名字,便可看见他一生行迹的文字版和路线图,点击路线图中的任一个地点,能看到他在这里的生活轨迹、留下的作品。该平台利用大数据打造了一张“文化版”中国地图。这之前,文学研究几乎没有利用过大数据,该地图第一次通了历史的时空隔阖,将唐宋诗人请出了“格子间”。

这并非王兆鹏第一次将大数据和文学连接在一起。上世纪90年代,他就利用大数据给唐诗宋排名次,结果遭到一片骂,但王兆鹏却还是选择相信数据,他觉得在将来的文史研究中,作品的好坏评价“必须要有数据作支撑。”该地图还引起了海外研究者的关注,哈佛大学相关项目组也发来邮件,希望合作共享数据。

(摘编自翁佳妍《用一张地图,将唐宋诗人请出“格子间”》)

材料二:

我们生活在一个任何人都无法摆脱数据的大数据时代。数据越多,人们做出的分析就越多;人们分析得越多,制造的烟幕弹也就越多。因此不能单看数据的表象,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美国交通部关于对阿拉斯加航空公司和美国西部航空公司的飞机晚点率统计分析为例:

自1987年起,美国交通部就要求航空公司上报每个月的晚点记录。在最近的报告中,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是表现最好的一家,晚点率最低。在竞争对手纷纷倒闭的情况下,形势一片大好。但1991年的夏天,美国西部航空公司却宣布破产,这与分析人员统计分析有关。

分析人员统计分析时只关注四个对象:客机、到达机场、客机数量和晚点频率,而忽视了天气条件、载客率等,又加之在统计平均数时,对某些指标进行过度加权后,两个公司的平均晚点率就完全走向了反面。

(摘编自美国冯启思《对“伪大数据”说不: 走出大数据分析与解读的误区》)

[注] 统计学认为,在统计中计算平均数等指标时,为了考虑到每个数量在总量中所具有的重要性不同可以给予不同的权数,这样的做法就叫加权,即对各评价因子在总体评价中的作用进行区别对待,事实上,没有重点的评价就不算是客观的评价。

材料三:

近日,《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据介绍,《方案》旨在运用大数据概念和技术创新农业监测统计工作的思路和办法,推动大数据在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等环节的应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试点省份包括: 天津、上海、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青海、新疆。当前由于农业数据的共享开放不足,导致信息孤岛、数据壁垒、数据碎片化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大量存在。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王小兵认为,充分利用大数据对农业生产要素实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摘编自《<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公布: 打破信息孤岛共享涉农数据》)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图1数据支持以下结论:整体上,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正点到达的表现要胜过阿拉斯加航空公司。

B. 图2 数据支持以下结论:美国西部航空公司在每个机场的正点到达率均低于阿拉斯加航空公司。

C. 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最终走向了破产,这与分析人员所关注的评价对象不够全面有着一定的关系。

D. 为了统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我们不能够在加权后进行平均数的统计,否则统计结果会有偏差。

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利用大数据打造了一张“文化版”中国地图,这是国内文学研究领域首次利用大数据的个案。

B. 王兆鹏的研究引起了哈佛大学相关项目组的关注,这说明海内外的文学研究者对于大数据的利用还是有一些共识和期待的。

C. 冯启思认为数据越多,人们的分析就越多,烟幕弹也就会更多,所以不能只关注数据的表象,要敢于对“伪大数据”说不。

D. 从《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的试点省份分布来看,说明我国当下利用大数据推进农业发展的侧重点应该放在西部地区。

E. 大数据的使用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持,使得一些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因此利用大数据是行业发展的前提。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在信息化的当下我们该怎么对待大数据研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年三十的私房菜

付春从城里回家时,爹和妈正在院子里剥玉米棒子。他们都没有发现身后的儿子付春。付春一声不吭地跨进院门,拎着大包小包进了自己的屋,放下行李,就一头栽倒在床上。爹和妈同时停止了手上的动作。时间静止了两分钟后,付春透过掉了半块的玻璃窗听见爹说,“春,回来了? ”妈马上站起身来,责怪爹说,“他爹,春都进屋了,还问?快去抱柴禾,我给儿子做吃的去。”付春拉起被角,捂在脸上,眼泪无声地流下。

付春在城里一家五星级酒店当厨师。付春的厨艺好,在这家酒店一干就是五年,五年间付春很少回乡下,五年的城市生活让他下意识里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城里人,他甚至发誓要在这家酒店干一辈子。然而,没想到这家酒店自从去年易主后,因经营不善,一天比一天不景气,上个月彻底宣告破产。

失业这个月,付春把城里所有的饭店、酒店都找遍了,没有一个地方能容纳他。一些有名气的饭店、酒店,都有自己稳定的厨师团队,就算人家缺人手,他进去也只能是个打杂的。太小的饭店,薪水太低,高不成,低不就,就把付春挤回乡下的家了。付春感觉自己一下子从繁花似锦的春天走进了寒风凌厉的冬天。付春想着想着睡着了。

“春,快起来吃饭了。”妈站在窗外,小心翼翼地喊付春,生怕声音大了,把儿子吓不见了似的,儿子已经有很久没回家了。

饭桌上的菜,都是付春打小就爱吃的菜:干椒炒青菜、韭菜炒鸡蛋、火腿末炝嫩玉米。汤是酸菜土豆汤,酸菜是妈自己腌的乡下常见的老酸菜。旁边是一锅刚焖好的玉米饭。这些上不了台面的饭菜,也只有在家里才能吃到,虽说都是些在付春看来上不了台面的菜,但味道却是出奇的好。

付春很快就风卷残云般,把桌子上的饭菜一扫而光。爹和妈几乎一筷子未动,看着狼吞虎咽的付春,笑得嘴都合不拢。付春看着爹妈,抹着嘴回味着刚才的饭菜香味儿,突然脑子里像打开了一道尘封已久的门,付春兴奋地一连说了好几声“我怎么没想到呢”。爹和妈被付春整糊涂了,还没回过神来,付春已经拎着大包小包跑出院门了,爹和妈赶紧跟到院门外,说,“春,你这刚回来,又要去哪儿啊? ”“回城里。”付春头也不回地说。

付春有足够的信心让自己成为城里人,他不再怕失业,这一切都源于妈做的饭菜。付春在吃了妈做的菜后,突然想到了时下城里流行的私房菜,他想,现在城里人吃饭店都吃腻了,我何不当一名专做私房菜的厨师呢?

很快,付春的私房菜就在城里闯出了名气,很多有钱人、领导都请付春到家里专门为他们做私房菜。尤其是每年的春节,付春更是分身乏术。

付春不断创新他的私房菜,几年后名声越来越大,钱也挣下不少,还在城里买了房子,拥有了城市户口。爹和妈不愿和他来城里,一直住在乡下的小土院,付春已经有好几个春节没回家陪父母过年了。每次爹妈打电话来,要他回家过年,付春都推托了。

今年年三十那天,有个搞建筑的大老板,给了付春很多钱,说是特意请付春去为他父母做一顿年夜饭。这位老板的爹妈一直住在乡下,老板有心想接爹妈去城里过年,也享享福,可是爹妈不来城里,老板只好回乡下陪父母过年。老板和爹妈说回去过年,两位老人又忙里忙外辛苦做饭菜,因此老板骗父母不回家过年,请付春去做私房菜的目的是想让父母过个不用操劳的年。

付春满口答应了,天快擦黑时,和老板一起赶到了老板乡下的父母家。没想到,他们推开门,首先映入眼前的竟然是一大桌子已经做好的饭菜,碗筷已摆好,就好像专等老板一到就开席似的。老板惊讶得合不拢嘴,不停地问两老怎么知道他要回来?

老板的爹说:“每年不管你回不回家过年,你妈都会把饭菜做好,万一你回家了,也好吃上一口热乎饭。”老板的妈接着说,“这些都是你打小就爱吃的饭菜,在外面哪能吃到呢? ”老板两眼含着泪,一把抱住了两位老人。

一直站在门口的付春看着这一家子,缓缓地掏出钱包,把钱悄悄地放在门边的桌上,轻轻地合上门,头也不回地离去了。绚丽的烟花爆竹在付春身后、头上此起彼伏地响着、盛开着。付春仿佛闻到了妈做的干椒炒青菜、韭菜炒鸡蛋、火腿末炝嫩玉米,还有酸菜土豆汤的味道。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付春回到家中不跟在院子里剥玉米棒子的爹妈打招呼,而爹妈觉知儿子回来了,又是打招呼,又是去做吃的,小说在对比中表达思想感情,启发读者思考。

B. 付春的妈为儿子做了些在付春看来上不了台面但味道却是出奇的好的菜, 可以看出付春妈对儿子的爱。付春也灵机一动,在困境中找到了出路。

C. 付春的妈和建筑老板的妈都为儿子做好吃的饭菜,两相映衬,蕴含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感慨,也反衬儿子对亲情的淡漠,表达作者对处理事业和亲情关系的反思。

D. 小说以第三人称角度叙事,围绕付春这一核心人物,主要写了他失业回家、返城创业成功、陪建筑老板回家做年三十私房菜三个片段,生活气息浓郁。

2.小说在刻画付春这一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为什么要写建筑老板带付春回家为父母做私房菜?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谈及中国建筑,大家第一印象是古代建筑,而对近现代建筑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那是因为中国建筑文化在近代发生了断层,近百年来我们的建筑事业几乎都建立在西方建筑理论体系上。就像一直在追寻中国文化的根一样,我们也一直都在寻找着属于我们自己的建筑。《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中所描绘的居住场所和生活方式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缩影,通过《红楼梦》我们或许可以找到连接古代建筑与近现代建筑之间断层的一种渠道。

中国传统住宅是儒教“礼”的产物,讲究“方正”遵循着儒家空间思想。传统住宅的营造体现着儒家的位序观念和风水与民间信仰、禁忌的观念,这些观念相辅相成,共同指导着传统住宅空间的形成和使用方式。荣宁府第正是中国古代传统住宅的缩影。传统住宅讲究等级,荣宁二府由府、院、房、间四个元素组成,其整体讲究对称、中轴、内外、位序、宅相、宅形,因而在外观上显得端庄、明朗、秩序和理性,这些特点几乎是传统住宅所共有的,中国现代建筑在某些方面也沿袭了这些特点。荣宁二府建筑空间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无私密性,这与儒家思想的宗旨有关,儒家思想旨在塑造一个典范:君子,而不在培养“独立的个人”,因此,荣宁二府就没有必要提供实质的个人私密空间,而是用许多暗示如门帘、屏风等来引导人“依礼举止”,也就是希望通过个人修养来达到私密性,这与现代住宅有极大的差别,中国的现代住宅没有沿袭这一理念。对于内部而言,荣宁二府内部的空间布局依循着封建礼法,整个居住空间的基调充斥着位序感,二府第居住空间以平面展开,以序列出现,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男女这样的位分排列空间,整个府第由院落组成,每个院落又是由几个房围绕一个庭院而成,其中充斥着主次、上下的关系。府第的内外关系是通过门来实现的,由大门、仪门、内外厅、暖阁,而入三门、正房、后院、花园,三门形成了明显的男女内外之别。

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与传统住宅相对应,园林以“圆”为主,体现着道家的空间思想。相对传统住宅而言,园林是艺术的,大观园正体现着这一特点。大观园是为了迎接元妃省亲而建,由多种建筑组合而成,诸如怡红院、潇湘馆、稻香村等等,每个建筑单元之间又以山石、流水、花草等连接,充分地展现了“曲径通幽”之美。大观园内的建筑空间组织充满着趣味性,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回廊亭阁来组织交通流线,其间又放置山石、开凿河流,建筑就是隐现在这样的环境中,充满灵气。相对于荣宁府第而言,大观园具有私密性,因为大观园具有“自由”的象征意义,这是荣宁二府所不具有的。大观园体现出来的幽深、朴素、自由、自在、感性等特点是中国园林的共性,这也正体现了古人对另一种生活方式的不懈追求。大观园大量移入自然之景,以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体现着中国古人对自然的向往和热爱。贾宝玉和十二金钗在大观园中的生活脱离世俗的束缚,是一种“桃花源”式的理想生活,这正体现了道家“道法自然”的精神。   

(节选自《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近百年我们的建筑事业几乎都建立在西方建筑理论体系上,这直接导致中国建筑文化在近代发生断层,我们对中国建筑的印象停留在中国古代建筑。

B. 《红楼梦》描绘的居住场所和生活方式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缩影,从小说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连接古代建筑与近现代建筑之间断层的一种渠道。

C. 中国传统住宅是我国儒教“礼”的产物,遵循儒家空间思想,讲究“方正”;而与传统住宅相对应,中国园林则以“圆”为主,体现着道家空间思想。

D. 中国传统住宅的营造体现着儒家的位序观念以及风水与民间信仰、禁忌的观念,这些观念相辅相成,共同指导着传统住宅空间的形成和使用方式。

2.下列关于荣宁二府建筑布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荣宁二府在外观上呈现出端庄、明朗、秩序和理性的特点,是因为二府是由府、院、房、间四个元素组成,其整体讲究对称、中轴、内外、位序、宅相、宅形。

B. 荣宁府第是中国古代传统住宅的缩影,其建筑布局的很多特点是中国古代传统住宅所共有的,但荣宁二府的这些建筑布局特点并未体现在中国的现代建筑中。

C. 儒家不主张培养“独立的个人”,因此荣宁二府不必提供实质的个人私密空间,而是用门帘、屏风等暗示来引导人“依礼举止”,希望通过个人修养来达到私密性。

D. 荣宁二府内部居住空间以平面展开,以序列出现,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男女这样的位分排列空间,院落布局体现着主次、上下关系,依循着封建礼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园林具有幽深、朴素、自由、自在、感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在大观园中都有所体现,这也正体现了古人对另一种生活方式的追求。

B. 与荣宁二府的设计旨趣不同,大观园的营造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具有“自由”的象征意义,因而具有荣宁二府不具备的私密性。

C. 《红楼梦》中的建筑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缩影,对《红楼梦》中建筑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到我们自己建筑的发展道路。

D. 大观园内的建筑空间组织充满趣味性,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回廊亭阁来组织交通流线,这充分体现了道家“道法自然”的精神。

 

查看答案

正值冬季,它使我们想起那些曾经的冬天。在我们的生命中,“冬天”,也许并不仅仅是那些过往的季节,它可以是一个挫折,一种心情,一段生活。冬天有霜雪,有泥泞,有寒冷……冬天也有温馨,有梦想,有孕育……

以“那个冬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