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圣诞节前夕,某县高级中学发出了《关于弘扬民族优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圣诞节前夕,某县高级中学发出了《关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禁止过洋节的通知》,《通知》指出,平安夜、圣诞节等是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西方节日,近年来这些洋节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冲击,为了传承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禁止师生在校园内外组织开展各类‘洋节’庆祝活动”。

对该校的禁令,你怎么看?请你给该校校长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中国人也可过洋节 ——致校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校长: 您好! 中国人应不应该过洋节?一直是激烈讨论和各级近年来人们争论的主题。有人说,现在的西方节日不应该在中国庆祝,因为这样的节日如圣诞节具有强烈的宗教意识和颜色。各有各的说法。在我看来,我觉得中国人应该过洋节。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背景与色彩,这是与它的特殊历史,优秀文化有关的特殊节日。所以,节日是几千年来对一个国家的文化沉积的产品。而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对于外国文化一向都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由于全球化,文化交流也是一样,各种各样的文化传进中国。这正是考验我们的时候。不要因为这样保护自己的文化而一味抵制外国文化,例如外国节日一样,我们要勇敢地去吸收。 节日是不同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的结果。可以说,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期间,一个文化吸收其他文化,每个文化的发展,分别就新的高度。正如毛泽东主席说:“让古为今用与洋为中用。”其实,中国一直受到有选择地自改革开放如圣诞节一些外国节,情人节,母亲节和父亲节,已生根发芽在我们国家,成为人民群众的节日活动。一方面是与各种通信和与日新月异日媒体报道,在各个领域的交流日益增多是一天,另一方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习俗正在采取庆祝节日的多样化。作为一个传统节日,一个典型的东方文化,春节也被庆祝到许多国家去。外国人民享有中国饺子,放鞭炮设置,进行舞狮的表演和参与的各种节庆活动的一部分。在美国和加拿大,不但与邮政发行部门,而且中国的纪念硬币中央银行每年12中的动物邮票。当春节的临近,一些政府领导人参拜拜年的华人在那里通过电视,广播和报纸。各级地方领导人甚至在春节庆祝活动或游行的一部分。在美国一些州,春节,甚至被规定的法律节日。对于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国,难道不能做到这样吗? 再者,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窗子打开会有新鲜空气,也会有苍蝇蚊子飞进。一个国家也是这样,尤其是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风口浪尖,面临这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文化的发展自然就在其列,批判的继承和加以吸收,一直是我国对外来文化的主导思想,那些洋节中的优秀元素加以吸收是无可非议的。 受了西方文化理念影响的人们在欢天喜地的过着各式洋节的同时,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他们也过得热闹非凡。由此可见,中国人多一些畅快抒发心情的洋节有什么不好呢?不是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走近圣诞节、情人节的同时,也学会了在母亲节、父亲节给亲人献上一份祝福。谁说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是相辅相成、多元文化共存的综合体呢? 由上所论,中国人应该过洋节。这是我们民族自信包容的表现也是我们文化的进步。面对这样的全球化,我们无可避免,应当努力迎接,做到最好。让文化更加优秀,包纳百川,融合优秀的外国文化和传统文化,发扬先进的现代文化。 某一学生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题目有非常明确的写作任务驱动要求——给该校校长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任务驱动型作文也隶属于材料作文。而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本题所给的材料是一则新闻事实类材料。材料的主要内容是某中学禁止师生过“洋节”,考生应围绕“该不该禁止过洋节”的中心内容写作;材料的含意是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与冲击,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以及学校(政府)的导向与师生的个人自由之间的矛盾。考生若能深入思考洋节或西方文化给中国传统节日、中华优秀文化带来的影响或启示,以及中国传统节日及优秀传统文化未来的发展途径,就应该在“立意深刻”的等级上打分。对该校的禁令,考生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还可以辩证看待。写作任务要求“给该校的校长写一封信”,考生写作时就要有对象意识,给校长的信应注意措辞得体;“信”要求考生注意信件的基本格式,开头要有称呼和问候语,末尾要有署名和日期;“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限定了信件的内容,文章要对该校的禁令明确表示出支持、反对或辩证看待的立场,并清晰陈述自己的理由。根据以上分析,作文时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立意:赞成禁令的角度:①很多洋节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作为非宗教人士,过节失去了节日意义,禁令禁得有道理;②学生过洋节往往是为了追赶时髦,吃喝玩乐成风,禁令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③幼儿园至大学校园均盛行过洋节,洋节文化几乎“占领”了所有的教育领地,学生有浓浓的洋节情愫,这势必对中国传统节日及传统文化造成严重冲击。禁令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禁止过洋节就应该从学校开始;④师生热衷过洋节的背后,是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不自信。禁令有利于恢复中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⑤个人虽有选择过节的权利,但师生在校园内外组织开展过洋节,学校若不禁止,就代表了学校的立场甚至政府的导向,这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立场相悖。反对禁令的角度:①师生过洋节并非为了表达某种信仰,也并非信仰不坚定的表现,禁止过洋节实属小题大做;②师生过洋节,消费拉动了经济,节日聚会增进了情感,不该禁止;③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等洋节倡导了人类共通的道德取向,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④英国、美国、法国在春节时也会举行庆祝活动,但这不能证明他们对自己的文化不自信,同理,中国师生过洋节也并非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不自信;⑤过什么节,怎么过节,师生应有选择权,学校不应强加干涉。辩证看待的角度:①保护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本身没有错,但禁令的手段显得过于简单粗暴,甚至会带来师生的反感,可能导致结果适得其反;②禁令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洋节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冲击,但创新中国传统节日活动,产生适应新时代的民俗文化,比一纸禁令更能“治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甲、乙两个人,分别身兼两职,两个人的四种职业是教师、警察、书法家和作家。请结合以下事实,推出甲、乙二人各自的职业并写出推断过程。

①书法家到北京办书法展览前,甲约了几位好朋友为他践行。

②书法家曾跟教师讨论过书法创作技巧,要“笔法、结字法、章法兼顾”。

③教师的妻子是警察的亲姐姐,她喜欢唱歌,尤其喜欢刘欢的歌曲。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含义是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实际上,___,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现代气象科学表明,__,是因为大地湿度渐高,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活动频繁。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__,“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我和他是莫逆之交,如今他生意失败,一家人生活困难,我自当鼎力相助,又怎么会见死不救呢?

B. 家父身体贵恙,不能亲自来参加伯父您的寿宴,为此深表遗憾,特派我携薄礼前来祝寿,还望笑纳!

C. 刘教授是国内知名物理学教授,他作为刘教授的得意门生,却在博士论文中涉嫌抄袭,真是忝列门墙。

D. 王丽的小说初稿已经完成,她想请著名作家莫言指教,于是在书稿的扉页上写道:“拙作初成,恳请斧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是否拥有一个安静的夜晚,是很多百姓睡个好觉的前提,然而,在直辖市及省会城市中,夜间噪音污染严重,安静成了“奢侈品”。

B. 深圳地铁将设立“女性优先”车厢的消息引发热议,提案人称,“女性优先”车厢不是强制专用车厢,而是培养女性优先搭乘地铁的文明。

C. 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

D. 据法国最新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所属的“共和国前进”运动将在即将举行的国民议会选举中赢得绝对多数地位。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对联合乎格律规范,那是习作阶段的要求。进入创作阶段,从立意到语言,都要有所创新,而不是随大流,人云亦云,陈陈相因

②北京时间今日凌晨,世界杯预赛欧洲赛区第六轮瑞典队对战法国队,在关键时刻瑞典队反戈一击,最终以2比1的比分反败为胜。

③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刚进入5G时代,几大运营商为抢占市场,争相推出各种优恵套餐,在价格上做足了文章。

④班长让李明在元旦晚会上准备一个独唱节目,李明说:“班长,你这是赶鸭子上架,大家都知道我五音不全,你还让我去出丑?”

⑤对很多南港人来说,随着缴纳的地价税、房屋税逐年增值,那块曾经逢水必淹、毫无价值的土地,竟摇身一变成为炙手可热的宝地。

⑥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够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常常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A. ①③⑥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