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冯友兰 西方人看到儒家思想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冯友兰

西方人看到儒家思想渗透中国人的生活,就觉得儒家是宗教。可是实事求是地说,儒家思想并不比柏拉图或亚力士多德的思想更像宗教。“四书”诚然曾经是中国人的“圣经”,但是“四书”里没有创世纪、也没有讲天堂、地狱。 

宗教也和人生有关系。每种大宗教的核心都有一种哲学。事实上,每种大宗教就是一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宗教。 

若照这种含义来理解,就不能认为儒家是宗教。人们习惯于说中国有三教:儒教、道教、佛教。我们已经看出,儒家不是宗教。至于道家,它是一个哲学的学派;而道教才是宗教,二者有其区别。比如,道家与道教的教义不仅不同,甚至相反。道家教人顺乎自然,而道教教人反乎自然。具体来说,按老庄思想,生而有死是自然过程,人应当平静地顺着这个自然过程。但是道教的主要教义则是如何避免死亡的原理和方术,显然是反乎自然而行的。道教有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对中国科学史有兴趣的人,可以从道士的著作中找到许多资料。 

作为哲学的佛学与作为宗教的佛教,也有区别。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来说,佛学比佛教有趣得多。中国的丧祭仪式中,和尚和道士一齐参加,这是很常见的。中国人即使信奉宗教,也是有哲学意味的。

现在许多西方人都知道,与别国人相比,中国人一向是最不关心宗教的。例如,德克布德教授有篇文章,《中国文化形成中的主导观念》说:“中国人不以宗教观念和宗教活动为生活中最重要、最迷人的部分……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而不是宗教……这一切自然标志出中国文化与其他主要文化的大多数,有根本的重要的不同。后者是寺院、僧侣起主导作用的。” 

在一定意义上,这个说法完全正确。但是有人会问:为什么会这样?对于超乎现世的追求,如果不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为什么事实上大多数民族以宗教的信仰和活动为生活中最重要、最迷人的部分?这种追求如果是人类基本欲望之一,为什么中国人竟是一个例外?若说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不是宗教,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人对于高于道德伦理之上的价值,毫无觉解? 

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可以叫做“超道德的”价值。爱人,是道德价值;爱上帝,是超道德价值。有人会倾向于把超道德价值叫做宗教价值。但是,这种价值并不限于宗教,除非此处宗教的含义与前面所说的不同。例如,爱上帝,在基督教里是宗教价值,但是在斯宾诺莎哲学里就不是宗教价值,因为斯宾诺莎所说的上帝实际上是宇宙。严格地讲,基督教的爱上帝,实际上不是超道德的。这是因为,基督教的上帝有人格,从而人爱上帝可以与子爱父相似,后者是道德价值。所以,基督教的爱上帝是超道德价值,是很成问题的。它是准超道德价值。而斯宾诺莎哲学里的爱上帝才是真超道德价值。

现在来回答上面的问题。人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追求超越现实世界,这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中国人并不是这条规律的例外。他们不大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他们宗教意识不浓,是因为他们哲学意识太浓了。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他们也在哲学里表达了、欣赏了超道德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道德价值。

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指关于实际的信息),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种损益的不同暂且不论,现在引用它,只是要表明,中国哲学传统里有为学、为道的区别。为学的目的就是增加积极的知识,为道的目的就是提高心灵的境界。哲学属于为道的范畴。                                             

    (有删改)

1.关于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价值与地位,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不是宗教;这影响了中国哲学体系,使之不同于其他大多数文化中的哲学体系。

B. 在中国文化中,丧祭仪式要求和尚与道士必须一齐参加,这一现象表明人们即使信奉宗教,也是有哲学意味的。

C. 中国哲学的传统,旨在提高心灵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反对那种为了增进积极的知识去“为学”的做法。

D. 中国哲学满足了中国人对超乎现世的追求。哲学也可以让中国人表达、欣赏、体验到超越道德的价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与别国人相比,中国人一向是最不关心宗教的,这并不代表着中国人对于高于道德伦理之上的价值,没有觉解。

B. 道家是哲学学派,认为生而有死是自然过程,主要教人顺乎自然;道教是宗教,教人如何避免死亡,反乎自然。

C. 严格地讲,基督教的上帝有人格,基督教的爱上帝,与属于道德价值的子爱父类似,实际上不是超道德的。

D. 虽然西方人认为中国人的生活渗透了儒家思想,但是儒家不包括宗教中的上层建筑成分,所以儒家就不是宗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国人不像其他大多数民族视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为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哲学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

B. 中国人按照哲学去生活,体验了超道德价值,也就体验到了宗教价值,这就说明在中国文化中,哲学的意义超越了宗教的意义。

C. 佛学与佛教是有区别的,佛学属于哲学范畴,佛教属于宗教范畴,而中国的知识分子,对佛学比对佛教更感兴趣。

D. 老子认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种损益的不同暂且不论,为学是为了增加积极的知识,因而是对人有益的;而为道是为了提高心灵的境界。哲学属于为道的范畴。

 

1.D 2.B 3.B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关于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价值与地位,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不是宗教;这影响了中国哲学体系,使之不同于其他大多数文化中的哲学体系”有误,选项偷换概念。阅读区间在第五段,文中说的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而不是宗教。……这一切自然标志出中国文化与其他主要文化的大多数,有根本的重要的不同”。B项,“在中国文化中,丧祭仪式要求和尚与道士必须一齐参加……”有误,选项以偏概全。阅读区间在第四段,文中说的是“中国的丧祭仪式中,和尚和道士一齐参加,这是很常见的。中国人即使信奉宗教,也是有哲学意味的。”C项,“……反对那种为了增进积极的知识去‘为学’的做法”有误,选项曲解原意。反对“为学”于文无据,阅读区间在最后一段。D项源自最后两段,该选项的信息与文本一致。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B项,“道家……主要教人顺乎自然”有误,“主要教人顺乎自然”说法绝对,文章第三段说的是“道家教人顺乎自然,而道教教人反乎自然。具体来说,按老庄思想,生而有死是自然过程,人应当平静地顺着这个自然过程。但是道教的主要教义则是如何避免死亡的原理和方术,显然是反乎自然而行的”。A项,源自第五段,C项,源自第七段,D项,源自第一段和第三段。这三项信息与文本一致。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哲学的意义超越了宗教的意义”有误,该信息在文中没有依据,属于无中生有。A项,源自最后一段,文章中说“人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追求超越现实世界,这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中国人并不是这条规律的例外。他们不大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他们宗教意识不浓,是因为他们哲学意识太浓了。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他们也在哲学里表达了、欣赏了超道德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道德价值”;C项,源自第四段,文中说“作为哲学的佛学与作为宗教的佛教,也有区别。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来说,佛学比佛教有趣得多”;D项,源自最后一段,文中说“这种损益的不同暂且不论,现在引用它,只是要表明,中国哲学传统里有为学、为道的区别。为学的目的就是增加积极的知识,为道的目的就是提高心灵的境界。哲学属于为道的范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有人说:我以为自已只是提笔忘字,但现在发现QQ聊天都找不准字了。有人说:不知什么时候我们的聊天界面都变成了图片、表情和233。

材料二    受汉字听写大会的影响,许多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在周末组织汉字听写比赛活动,报名者不仅有中小学生,还有上班族和老人;近两年,书法班越来越受欢迎,学员们表示,不管多忙都想来感受汉字之美。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的问题。

教育孩子不仅要注意大的方面,也应该在细微处下功夫。儿童犹如嫩芽,碰伤了就难以生长。父母也好,老师也好,要注意呵护她,要了解儿童的想法,父母和老师的言行都要具有示范性,因为他们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儿童,时时处处被儿童模仿。

①碰伤了就影响(不易)生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①_____________。因为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失身份。苏轼偏不在乎,②_____________,还极爱下厨房,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③_____________。诸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这些名菜和他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一样“脍炙人口”,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东坡肉”。

 

查看答案

下面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李老师,我们敬请您担任我们文学社的顾问,如果能得到您的应允,将得我们最大的荣幸。

B. 先生们,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

C. 我和你之间的友谊没的说,我们小学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珍贵“文物”惠存着呢。

D. 同学们,在高考之路上,请相信老师,配合老师,你若诚心跟随,我必鼎力相助!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新形势下,我们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宝库维护好、利用好、开掘好,绝不能抛弃传统、丢掉根本,绝不能割断自己的精神命脉。

B. “禅让这个概念的最早记载或许还要追溯到《尚书》,此后的《史记·五帝本纪》有着比《尚书》更为详尽的描写。

C. 从这些片断,我们可以感受到春节的灵魂,除了有对先祖的追忆和缅怀之外,还有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以及除旧布新、团贺喜庆的含义。

D. 近年来,各地政府都在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所以我们相信,中国的空气质量必定会越变越好,甚至会成为宜居国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